正字不正確:彭志銘《廣東俗語正字考》 - 港語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迒巷《廣東俗語正字考》:「冷巷」的「冷」字正寫,是「迒」,粵音「冷」,是「道路」的意思,也可解作「獸跡」和「事蹟」,總之,觀其義,就是「少人用的 ...
請支持廣東話寫作報道廣東話圖書同港語學廣東話精品喺西九龍中心港願樹有售地址西九龍中心6樓蘋果商場6067舖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2:00PM-8:00PM
粵語研究|2017年1月25號
|1則留言
前言:筆者曾撰文《香港粵語「正字亂象」初探》,踢爆所謂粵語「正字」之真相,乃係二三不學無術之徒,老抄早年錯漏百出的粵語本字考著作,包裝成「正字」四處散播,甚或老作偽學術來「論證」一番,老抄老作,抄上抄,作上作,一錯再錯,「正字」不正確。
今再撰文三篇,分別考查「廣東話研究專家」彭志銘的三本粵語「正字」書:《正字正確》(2006)、《正字審查》(2007)、《廣東俗語正字考》(2009),揭露偽正字之出處及辨其謬誤。
虓䰧
《廣東俗語正字考》:「丫烏」叫「烏」,正寫是「虓䰧」。
「虓」,本音「哮」,是「老虎的叫鳴聲」;「䰧」,讀「烏」上聲,是「鬼聲」,或「被老虎咬死的變成的鬼」。
「虓䰧」者,有兩意,一係「鬼叫聲」,二是「鬼樣」。
舊時,廣州兒童作鬼臉嚇人時,會大叫「虓䰧」一聲。
《廣東俗語考•釋名稱(上)》䰧:—讀若烏上聲。
俗嚇小兒。
輙曰虓—。
虓虎聲。
—鬼聲也。
『說文』—鬼貌。
今小兒作鬼臉嚇人。
呼曰虓—。
本此。
謬誤辨析:《廣韻》「虓,虎聲,許交切」,「䰧,鬼皃,荒烏切」。
合成粵音,「虓」/hau1/,「䰧」/fu1/,音既不合,「虓䰧」之說亦毫無佐證,彭志銘只是因襲孔仲南之說,連「(䰧)鬼聲」(「鬼皃」之誤)亦照收之。
彳亍
《廣東俗語正字考》:粵語訓詁專家孔仲南在《廣東俗語考》一書內,指「彳亍」這個詞,粵音讀若「直摘」,是「行步之聲」。
今天,「直摘」一聲,多用作指相機之快門聲矣!
《廣東俗語考•釋聲氣》彳亍:——讀若直摘。
行步聲。
左步為—。
右步為—。
『射雉賦』——中輟。
與躑躅通。
謬誤辨析:《廣韻》:「彳,丑亦切」,「亍,丑玉切」。
《集韻》:「彳亍,足之步也。
」《潘岳•射雉賦》:「彳亍中輟。
」徐爰曰:「彳亍,止貌。
」張銑曰:「行貌,中少留也。
」綜上,「彳亍」粵音/ts’ɪk7ts’ʊk7/,意謂「小步走,走走停停貌」。
孔仲南「彳亍讀若直摘。
行步聲」,審音辨義均有誤,彭志銘則不識審音辨義,一味因襲。
摩
《廣東俗語正字考》:廣東話說「慢」為「麼」(音),正字是「摩」。
「摩」的解釋,除了一般所言的「摩擦」外,還有「迫」意,《廣韻》:「摩,迫也」。
那說明「摩」,可解為「急切」,即「迅速」、「快」也。
本是「急快」的「摩」,何解會變為「慢」呢?這就是上述的反義字了,《番禺縣續志》:「廣州謂遲曰摩,蓋反言之也……猶以臭為香也。
」「」,音me,與「」通,是「行路」之貌。
《廣州語本字•卷二十三》手摩:手摩者,手遲也。
《禮記•樂記》:「陰陽相摩。
」注:「摩,猶迫也。
」《廣雅》:「迫,急也。
」「摩」之本義為急,今謂遲曰摩,反言之也。
《方言》:「苦,快也。
」注:「苦而為快者,猶以臭為香,治為亂,徂為存也。
」以摩為遲,亦此例也。
謬誤辨析:《廣韻》「摩:研摩,又滅也,隱也,迫也,莫婆切」,「迫:逼也,近也,急也,附也,博陌切」。
「摩」本義「研摩」,「摩之本義為急」誤矣。
「迫」既作動詞解「逼近」,亦作形容詞解「急迫」。
《禮記•樂記》「地氣上齊,天氣下降,陰陽相摩,天地相蕩」,「陰陽相摩」謂陰陽之氣相逼近,「摩,猶迫也」乃「逼近」義,詹憲慈誤辨詞性,以為「急迫」義。
「今謂遲曰摩,反言之也」,以當時對「反訓」研究未深,亦無可厚非。
《廣韻》「,行皃,文彼切」。
彭志銘對「()」的解說,音義均誤。
鶻突
《廣東俗語正字考》:「核突」一詞之原裝正本,早於漢代已曾出現,有說是「滑澾」(或「滑汰」),取其「道路泥濘,步履不穩」,那「泥巴糊狀濕滑」之貌。
而宋元以後,眾多通俗文學,湧現了「鶻突」(鶻音「骨」)、「猾突」(猾音「滑」)或「滑突」等詞彙,全跟現時「核突」之意近似。
誰不知,這「滑潺潺」之「鶻突」物,其正字是「糊塗」。
《爾雅》:「糊,饘也」,凡用米、麥、粟磨粉加水煮成稠穠的,就叫「糊」。
「塗」,是「泥漿」。
「糊」加「塗」便是一坺(音pat)嘢,又叫「糊突」,留在廣東話裏,變音成「核突」。
謬誤辨析:原文解說,一塌糊塗,缺乏語言學常識之故也。
「核突」用法有二:(1)形容使人惡心的滑溜物、糊狀物,如痰、膿等;(2)形容人的醜態、使人厭惡的表現。
「滑澾」(或「滑汰」)謂「泥濘滑溜」,並無「使人惡心」義。
「鶻突」、「猾突」、「滑突」、「糊塗」等,均是同一個聯綿詞的不同寫法。
聯綿詞的兩個音節之間,並無意義關聯,只有聲音關係,因此古籍用字非常混亂。
「鶻突」亦作「猾突」、「滑突」等,該詞的塞音韻尾在宋代開始脫落,乃有「胡突」、「糊突」、「胡塗」、「糊塗」等寫法,各寫法均是前為匣母字、後為定母字。
「核」也是匣母字,今有/hɐt9/、/wɐt9/二讀,從語音推測,「核突」的語源可能是「鶻突」,保留了入聲的語音形式,詞義卻難見關聯。
韌
《廣東俗語正字考》:「煙韌」的「煙」,正字是「」,古代字書《玉篇》和《廣雅》皆指為「堅」也,《博雅》解為「固確」也,與「韌」同義。
《廣東俗語考•釋情狀》:—音胭。
韌也。
『玉篇』堅也。
『博雅』固確—也。
謬誤辨析:,《廣韻》苦閑切,慳小韻,粵音/han1/。
孔仲南「音胭」殊欠解釋,釋義「韌也」亦誤。
「韌」,《說文》「柔而固也」,《廣韻》「柔韌」,意謂「柔軟而結實」,與「」義近而不同。
遴迍
《廣東俗語正字考》:「論盡」一詞。
「遴」,音「論」,是「行路難」之意;「迍」,本音「准」,是「困頓」、「難移」之貌。
「遴迍」,正好就是「處境困難,動彈不得」也。
《廣東俗語考•釋情狀》遴迍:—音吝。
—音屯。
粵有吝盡攣屯之語。
『說文』—行難也—難也。
二字雙聲。
『易』屯如邅如。
凡人命運不佳。
動輙得咎者為屯邅。
孿屯即屯邅之聲轉。
謬誤辨析:《廣韻》「遴,行難也,良刃切」,「迍,迍邅,本亦作屯,《易》曰『屯如邅如』,陟綸切」。
合成粵音,「遴」/lɵn6/,「迍」/tsɵn1/。
《漢語大字典》「迍:〔迍邅〕1.路難行貌。
又單用義同。
2.困頓。
又單用義同。
」孔仲南謂「遴」/lɵn6/、「屯(迍)」/tsɵn1/二字雙聲,一誤也;「屯邅(迍邅)」/tsɵn1tsin1/聲轉為「孿屯」,二誤也。
「遴迍」不見經傳,孔仲南未免穿鑿,彭志銘一味因襲。
振
《廣東俗語正字考》:受驚過度或太凍而全身不斷顫抖,叫做「發tee騰」。
「tee騰」,又叫「teetee騰」,是正字「振」的音轉。
《廣州語本字•卷二》冷到振:振者,身寒而振動也。
俗讀若翄、或若衝突之突。
謬誤辨析:《玉篇》:「,寒身動貌。
」《集韻》:「,身寒貌,職日切,音質。
」
「職日切」粵音/tsɐt7/。
詹憲慈謂「」俗讀若「翄」/tsi4/或「突」/tɐt9/,均欠解釋。
彭志銘謂「振」音轉為「teetee騰」,想當然耳。
輘輷
《廣東俗語正字考》:兩人有不可告之秘密,廣東話說為「有景轟」,正寫是「輘輷」。
「輘」,《集韻》注:「閭承」切,粵音讀「鯨」。
「輘輷」原是「群車行走之隆隆巨響」,現卻引伸為「有大事發生」,並要「秘而不宣」。
《廣州語本字•卷三十二》輘輷:輘輷者,聲之大者也。
俗讀輘輷若經肱,或讀輘若檠、讀輷若桂林語之狂。
王褒《洞簫賦》:「輘輷佚豫。
」注:「輘輷,大聲也。
」《集韻》:「輘,盧登切,音楞。
」「輷,呼宏切,音轟。
」俗或重言「輘輷」曰「輘輘輷輷」。
謬誤辨析:「輘輷」,粵音/lɪŋ4kwɐŋ1/或/lɐŋ4kwɐŋ1/,意謂「大聲」。
詹憲慈所考乃象聲詞/kɪŋ1kwɐŋ1/(或/k’ɪŋ4k’waŋ4/),「輘輷」義合、音不合。
彭志銘因之附會「景轟」/kɪŋ2kwɐŋ2/(事情內有乾坤,不可告人之秘密)。
二者應非一詞,只是偶然音近。
《廣東俗語正字考》:「認低威」者,即「認衰」、「認錯」也!權威無尚的《廣東俗語考》說:「,讀若低威。
自承無力要人扶持,曰認句。
」《群經正字》的邵瑛說:「此為提攜本字,今經典作提攜。
」
《廣東俗語考•釋性質》:讀若低威。
自承無力要人扶持。
曰認句——。
『說文』跛不能行。
為人所引曰——。
謬誤辨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㝿不能行,爲人所引曰。
曡韵字也。
與提攜義相近。
」
「認低威」猶言「甘拜下風」,「威」謂「威風」,粵語或曰「威水」,並無問題。
孔仲南之說誤矣。
邵瑛《群經正字》已說是「提攜」本字,彭志銘既引之,卻仍要附會「低威」。
衋心
《廣東俗語正字考》:「激氣」和「激心」之「激」,正寫是「衋」,作「悲傷痛苦」解,多是「有衋(痛傷)於心」的,故有「衋心」一詞。
《廣東俗語考•釋形體》衋:—音激。
心苦惱曰心—。
『廣韻』音昔。
『說文』傷痛也。
『書』民罔不—傷心。
謬誤辨析:《廣韻》:「衋,傷痛其心,許極切。
」「許極切」合成粵音/hɪk7/,黃錫凌《粵音韻彙》注音/sɪk7/。
孔仲南「衋音激」殊欠音韻論證,彭志銘則一味因襲。
臩街
《廣東俗語正字考》:「逛」,本是「走貌」,並有「外出閒遊」之意,我們常說的「gwang街」,便是這個「逛」。
「臩」,解作「往來」,即「兩頭行來行去」也!廣州舊語,指「無事遊蕩」,謂之「兩頭臩」,現被「逛街」取代了!
《廣州語本字•卷七》兩頭臩:臩者,往來之貌也。
俗讀臩若逛。
《說文》「臩」下云「一曰往來也。
」《廣韻》「往來貌」。
廣州謂無事游行曰臩街,蓋取往來之意。
《唐韻》「臩,俱往切。
」
謬誤辨析:《廣韻•上聲•養•臩》:「臩,《說文》曰:驚走也,一曰往來皃。
俱往切。
」又,「逛,走皃」同在臩小韻。
「逛」用為「閒遊、遊覽、外出散步」,「逛街」和「兩頭逛」並無問題,亦非「往來」之意,「無事游行曰臩街,蓋取往來之意」云云,詹憲慈未免取僻字故作艱深。
歷亂
《廣東俗語正字考》:「歷亂」,是「爛漫」(分佈散亂)和「凌亂」之意,現在廣東話叫做「立亂」,若加強語氣,便是「立立亂」。
「歷亂」,變音為「立亂」,是因為「歷」和「立」的國語讀音相同。
《廣東俗語考•釋情狀》亂:歷讀若立。
亂也。
亦曰歷歷亂『大戴禮』歷者獄之所由生。
『注』歷歷亂也。
『鮑照詩』黃絲歷亂不可治。
謬誤辨析:「歷」粵音/lɪk9/,「立」粵音/lɐp9/,二字國音相同,乃因北方話入聲消失,國語同音/li/去聲,然而這解釋不了粵語「歷讀若立」。
又,《大戴禮記》:「歷者獄之所由生也。
」廬辯注:「歷,歷亂也。
」《廣東俗語考》「『注』歷歷亂也」,疑彭志銘誤斷為「歷歷亂」。
細嫢
《廣東俗語正字考》:「嫢」,讀呼喊聲「唉吔」的「唉」音,是「細小」的意思。
「細嫢」,指「細微不中用,或不起眼的事」。
《廣州語本字•卷三十三》細嫢:細嫢者,形容物之小也。
俗讀嫢若諉求之諉。
《方言》:「嫢,細也。
」《廣韻》:「嫢,小也。
」曹宪《博雅音》嫢「具癸」、「聚惟」二反,廣州讀嫢若諉求之諉,用「聚惟反」也。
謬誤辨析:《漢語大字典》「嫢:腰細而美。
《方言》卷二:『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細而有容謂之嫢。
』《廣雅•釋詁二》:『嫢,小也。
』《玉篇•女部》:『嫢,秦、晉謂細?而嫢』《廣韻•旨韻》:『嫢,細也。
』」「聚惟反」擬成粵音/tsɐi4/,廣州話無此音節,即使調整為陰調/tsɐi1/,仍與「細ŋɐi1」之/ŋɐi1/聲母不同。
綜上,「嫢」字義近、音不合。
祲馟
《廣東俗語正字考》:「一朕馟」、「一陣煙」,這「朕/陣」音的正字,應是「祲」,原音「浸」,本作「妖氣」解,《楚辭》舊注:「祲,惡氣貌」。
不受歡迎的臭氣,那祲煙馟,正正就是惡氣也。
謬誤辨析:彭志銘解釋「祲馟」:「祲」、「馟」均是氣味,「祲」不是量詞,作量詞的「陣」是俗寫。
其說近乎荒誕。
「有一股氣味」的粵語說法,最基本的是「有陣味」,「陣」韻尾-n被「味」聲母m-同化,單獨聽來「陣」/tsɐn6/便成了「朕」/tsɐm6/,民間口語以聲音為主體而不注重本字,/tsɐm6/被當做一個真實存在的字,應用為其他氣味的量詞。
「有陣除」(「除」借音/ts’ɵy4/,表示氣味,本字不明),即是「有一陣除」,「陣」正是量詞、本字,「陣除」在粵語中如同「隻狗」、「本書」、「張床」的結構,作「該股氣味」來理解。
聲
《廣東俗語正字考》:走時的「cyut一聲」,並非擬聲字,而是由「急走」貌之「動詞」演變出來的,有兩字可用:「」和「狘」,同是唸近「咄」。
「」,是「狂奔急走」之貌;「狘」,是「野獸驚忙疾走」的意思。
古時,有「然離去」之說。
《廣州語本字•卷七》然就走:者,急疾也,俗讀?然若脫聲。
《說文》:「,狂走也。
」徐鍇曰:「急疾之貌也。
」朱翱反切:「,葵橘反。
」
謬誤辨析:,《廣韻》居聿切,見母術韻,粵音/kwɐt7/;朱翱反切「葵橘反」,羣母術韻,粵音/kwɐt9/;《說文》「狂走也」。
「狘」,《廣韻》「獸名,又走皃,許月切」,粵音/hyt8/。
詹憲慈「俗讀然若脫聲」謬矣,古籍亦不見「然」。
「ts’yt一聲」是擬聲,並無可疑,彭志銘因詹憲慈之誤,誤之又誤。
飯
《廣東俗語正字考》:「撈飯」的「撈」字,是個錯別字,正寫應是「」。
「」音「lo」,是「手攪」的意思。
《廣州語本字•卷七》勻:勻者,攪之勻也。
俗讀若撈家之撈。
《唐韻》:「,手攪也,在到切,曹去聲。
」廣州謂攪物而和之曰,或寫作撈,誤也。
《一切經音義》引《通俗文》「沈取曰撈」。
所謂撈者,撈物於水中也。
撈無調勻之義。
謬誤辨析:「在到切,曹去聲」,粵音/ts’ou6/,與/lou1/韻母相同,但聲母和聲調均不合。
頸
《廣東俗語正字考》:「固執」意的「硬頸」,正字不是「硬」,而是同音近義的「」字,《說文解字》:「,直項莽貌」。
「項」,即「頸項」也。
「直項」即「莽」,作「倔強」的樣子解。
《廣州語本字•卷二十二》頸:頸者,猶言直項也。
俗讀近勉強之強,或讀若硬。
《說文》:「,直項莽?貌。
從亢,從夋。
夋,倨也。
亢亦聲。
」桂馥曰:「『直項莽貌』者,『項』《玉篇》作『頸』。
」《唐韻》:「,岡郎切。
」今廣州人謂鯁直曰硬頸,硬即之誤也。
謬誤辨析:「岡郎切」擬成粵音/kɔŋ1/。
今查,「」並非「岡郎切」。
「」,《廣韻》「胡朗切」,擬成粵音/hɔŋ5/,「」屬沆小韻,故亦可音/hɔŋ4/,均與「硬」/ŋaŋ6/相去甚遠。
又,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莽,亦疊韻連語,猶莽沆之狀水也。
」「莽」是疊韻聯綿詞,形容「直項」。
眳痏
《廣東俗語正字考》:「眳」,粵音「蚊」,是「眉睫之間的部位」也;「痏」,音「雞」,是「創傷痊愈後的一塊疤痕」。
「眳痏」,就是眼尾眉中的一面不好看的「瘢痕」。
《廣州語本字•卷二十八》眳痏:眳痏者,眉目間有瘢痕也。
俗讀眳痏若甹衫尾之甹,讀痏若雞。
《文選•西京賦》注「眳,眉睫之閒」也,又云「瘡痏謂瘢痕」也。
今所謂眳痏,指眉睫間之瘡痕也。
《玉篇》:「眳,迷盈切。
」俗讀盟上聲。
《韻會》:「痏,羽軌切。
」軌雞音近,故今讀痏若雞耳。
謬誤辨析:「羽軌切」是云母旨韻合口,粵音應為/wɐi5/。
詹憲慈「軌雞音近,故今讀痏若雞」云云,罔顧「上字取聲,下字取韻」的反切原理。
彭志銘一味因襲。
迒巷
《廣東俗語正字考》:「冷巷」的「冷」字正寫,是「迒」,粵音「冷」,是「道路」的意思,也可解作「獸跡」和「事蹟」,總之,觀其義,就是「少人用的小路」也。
讀「迒」為「杭」,是國語的注音而已!這正是南北音之別。
《廣州語本字•卷三》一條迒:迒,小路也。
俗讀迒若冷。
《文選•西京賦》「迒杜蹊塞。
」註:「迒,道也。
」廣州曰小巷曰迒,謂屋中通行之道曰迒巷。
《集韻》:「迒,胡郞切。
」今讀迒若冷,音之變耳。
謬誤辨析:「胡郞切」是匣母唐韻,粵音/hɔŋ4/。
詹憲慈「今讀迒若冷,音之變耳」,殊欠論證,不足取信。
《說文》:「迒,獸迹也。
」「迒」本義是「獸跡」,作「道路」解乃後起義,彭志銘強說為「少人用的小路」。
「迒」「杭」同音,國粵皆然,國語/haŋ/陽平,粵語/hɔŋ/陽平。
誺人
《廣東俗語正字考》:將失敗的原因推卸給別人的「賴」,正字是「誺」,讀音「賴」,作「以言相誣」解,即「說話虛妄不實」的「誣衊」及「毀謗別人」,又「欺騙別人」。
《廣州語本字•卷十一》誺人:誺者,以言相誣也。
俗讀誺若賴。
《正字通》以言相欺曰謾,以言相誣曰誺。
《廣韻》丑知切,音螭。
今讀若賴者,《詩》「來牟」,劉向傳作「釐牟」,釐可讀來,故誺亦可讀若賴也。
且誺又有落代切一音,見《廣韻》。
謬誤辨析:「以言相誣」義不合「歸咎於人」(賴人)。
「丑知切」粵音/ts’i1/,「落代切」粵音/lɔi6/。
「來」和「釐」上古屬之部,「來牟」作「釐牟」,「釐」為「來」之通假。
廣州音「來」文讀/lɔi4/、白讀/lei4/,是乃「來可讀釐」,而非「釐可讀來」。
且「釐可讀來」(/lei4/可讀/lɔi4/)亦證明不了「誺可讀若賴」(/lɔi6/可讀若/lai6/)。
詹憲慈審音有誤,彭志銘一味因襲,直說「誺讀音賴」。
背
《廣東俗語正字考》:裹包著小孩,以便背起的布帶,今人寫為「孭帶」,正字是「背」。
「背」和「揹」,國音皆讀[bei],粵音則讀「孭」!「」,又可寫作「褅」,國音「tea」,本是「覆蓋小兒用的衣被」。
《廣州語本字•卷八》背褅:背褅者,負小兒之襁也。
俗讀背若羊咩之咩,讀褅若衣帶之帶。
……今謂負小兒曰背,……《說文》「,緥也。
」即褅也。
《集韻》「,他計切。
」(筆者按:原文過長,僅作節錄。
)
謬誤辨析:「孭」/mɛ1/是粵語方言詞,濁音聲母而為陰調,是否古漢語源亦成疑。
「褅」,「他計切」,粵音/t’ɐi3/,不合/tai3/音。
「孭帶」是用來「孭」小孩的「布帶」,「帶」就是本字,並無問題,口語或變調讀陰上聲/tai2/。
熱䪚
《廣東俗語正字考》:「㶧」這個解作「溫暖」的字,常錯寫為「辣」,而正式「熱㶧㶧」的「㶧」,卻是「䪚」。
南朝的《玉篇》注:「䪚,熱䪚䪚」也。
《廣州語本字•卷二》熱䪚䪚:䪚䪚者,熱甚也。
俗讀䪚若辣。
《玉篇》:「䪚,熱䪚䪚也。
」《集韻》:「䪚,德合切,音搨。
」
謬誤辨析:「德合切」粵音/tɐp8/,不合/lat9/音。
詹憲慈「俗讀䪚若辣」不足取信,彭志銘一味因襲。
尛
《廣東俗語正字考》:「尛」,唸作「用牙籤撩牙」的「撩」;而「」,則像英文「肺部」的「none」音。
「尛」是「帶有麻煩」、「瑣碎」、甚或指地方「偏僻難到」的意思。
謬誤辨析:《龍龕手鑒•小部》:「尛」,同「麼」。
《改併四聲篇海•小部》引《搜真玉鏡》:「,音小。
」《字彙補•小部》:「,音義與小同。
」可見,「尛」是「麼」異體字,「」是「小」異體字,與/liu1lɐŋ1/無關。
玉璏
《廣東俗語正字考》:用頸鏈穿吊著的佩玉,俗稱「玉嘴」,現多簡寫作「玉咀」,亦有人「嚴謹」地寫成「玉墜」。
那玉石製成小配飾之「嘴」音正字,應是「璏」。
古人愛佩劍外出,並將玉器鑲於劍柄範圍作裝飾,或製成「劍鞘旁的玉製附件」,繫於腰間,此玉石者,便是「璏」也,國音唸「衛」,而《廣韻》注「於歲」切,粵音讀「嘴」。
《廣東俗語考•釋器具(上)》璏:—音咀。
凡以玉石骨角鑲器物之鼻曰—。
『說文』—。
劍鼻玉飾也。
讀若滯。
引伸凡玉飾作佩者俱曰—。
如扇—鏢—之類。
謬誤辨析:
璏,《廣韻》直例切,滯小韻,粵音/tsɐi6/;又,于歲切,衞小韻,粵音/wɐi6/。
國音唸「衛」/wei/去聲,也是來自「于歲切」(云母祭韻三等合口)。
《漢語大字典》「璏:劍鞘旁的玉製附件。
古人佩劍,即以代穿璏而繫之腰間。
《說文•玉部》:『璏,劍鼻玉也。
』徐鍇繫傳:『劍鼻則鐔也,謂劍匣之旁韋革之處也。
』」玉璏裝在劍鞘表面,又名劍鼻。
鼻是器物上供貫繩索以懸掛之處。
《廣雅•釋器》:「鈕謂之鼻。
」劍璏就是用來穿劍帶的鈕。
彭志銘既引「於歲切」,卻不知其音,強說「粵音讀嘴」。
嘴
《廣東俗語正字考》:「搭嘴」的「搭」字正寫是「」。
「」,與「誻」和「沓」通,是「言語紛雜」的意思。
「」,除了「語多」之貌、「言相惡」之「妄語」,和「議論紛紛」之「重複繁雜」外,還有「儳」意。
「儳」,是「不嚴肅」解,「儳言」,即「沒等別人把話說完,就插嘴進去」也。
謬誤辨析:「」,《廣韻》本作「誻」,「徒合切」(定母合韻),擬成粵音/tap9/,與「搭」/tap7/聲調不同。
「搭嘴」意謂插嘴、接話,顯然是[動詞+名詞]的動賓型構詞。
《漢語大字典》釋義「誻:(1)〔誻誻〕語多貌。
(2)妄語。
(3)言相惡。
」、「:(1)同『沓』。
噂沓,言語紛雜。
(2)同『誻』。
」無論是那個解釋,都不合「搭嘴」的構詞及意義。
「儳言」意謂「插嘴」,但「」與「儳」並無關係。
嫸亂
《廣東俗語正字考》:「嫸亂歌柄」,意指「別人說話未講完,便從中插話」。
「嫸」,讀音「站」,《說文解字》作「好枝格人語」也,即「不欲人語而言他,岔開話題」解。
《廣州語本字•卷十一》嫸開:嫸者,以他語枝格人言也。
俗讀嫸若站。
《說文》:「嫸,好枝格人語也。
」不喜人言而以他語枝格之,廣州話謂之「嫸開」。
《廣韻》:「嫸,旨善切。
」以桂林音讀嫸則近站。
謬誤辨析:「旨善切」是章母獮韻,粵音/tsin2/。
桂林語屬於西南官話,並非粵語系統,詹憲慈謂「以桂林音讀嫸則近站」,也只是「嫸」桂林音近「站」而已,不能證「嫸」廣州音近「站」。
「嫸」字義合、音不合,詹憲慈考證有誤,彭志銘因襲其說。
呭啁
《廣東俗語正字考》:「言多聲雜」者,廣東話叫做「吱嘲」,……真真正正的「吱嘲」,名詞是「呭啁」。
……現今,指人說話嘮叨,聲調尖而刺耳,言之無物,皆為「呭呭啁啁」。
《廣州語本字•卷十一》呭呭啁啁:呭呭啁啁者,多言也。
俗讀呭啁若芝嘲。
《說文》:「啁,嘐也。
」《類篇》:「啁嘐,語多。
」《唐韻》「啁,陟交切。
」
謬誤辨析:「呭啁」毫無文獻佐證。
「呭」,《廣韻》「餘制切」,粵音/jɐi6/,與/tsi1/相去甚遠。
彭志銘一味因襲詹憲慈之說。
勻旬
《廣東俗語正字考》:「勻巡」的「巡」,正字應是「旬」。
「勻旬」,原是「平均」之意,泛指事物之數量多寡、輕重、大小適均也。
「旬」,唸「巡」,通「均」,作「均平」解。
《廣州語本字•卷三十三》勻旬:勻旬者,物之大小適均也。
《爾雅》:「旬,勻也。
」《詩》:「菀彼桑柔,其下侯旬。
」傳:「旬,均也。
」
謬誤辨析:「旬」本義「十日爲旬」。
「旬」通「均」,乃通假字。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坤部》:「旬,叚借為均。
」
實
《廣東俗語正字考》:「下過苦功的底子紮實」,或「計劃周詳完備的扎實」之正字,應是「」,《廣韻》注音「山責」切,粵音唸「扎」,作「堅硬」解,即「堅實」也。
《廣州語本字•卷三十三》實:實者,物堅實也。
俗讀?若札。
《玉篇》:「,堅硬也。
」《集韻》「,色責切。
」
謬誤辨析:,《廣韻》山責切、《集韻》色責切,擬成粵音均是/sak8/,並非/tsat8/。
煮焪
《廣東俗語正字考》:「煮燶飯」的「燶」,正寫是「焪」,原音「窮」,解為「火乾物」,即「物乾盡而焦」。
《廣州語本字•卷三十一》煮焪:焪者,物乾而焦也。
俗讀焪音近窿。
《廣雅》:「焪,乾也。
」《廣韻》:「焪,火乾物也。
古宮切。
」今北語謂煮焪曰?,讀如胡。
《說文》:「,黏也。
」物之煮乾者,黏於釜底,故北人呼煮焪曰?。
謬誤辨析:「焪」,《廣韻》「去宮切」(詹憲慈誤作「古宮切」),穹小韻,粵音/k’ʊŋ4/。
詹憲慈「俗讀焪音近窿」,溪母字聲母讀/l/,殊不足信。
「火乾物」並無「焦」義。
開刋
《廣東俗語正字考》:「刋」,讀「片」,《玉篇》:「切也」,是「斜刀切之,使薄也」解,即「切到好薄」之意。
「開刋」,不只打架咁簡單,還是出動利器的械鬥!
《廣州語本字•卷三十二》薄刋:刋者,斜刀切之使薄也。
俗讀刋若騙。
《玉篇》:「刋,切也。
七見切。
」或寫「薄刋」作「薄片」,蓋不知「刋」為本字也。
謬誤辨析:「刋」是僻字,《玉篇》釋義只是「切」,具體用為「斜刀切之使薄」毫無文獻佐證,「七見切」粵音/ts’in3/,並非/p’in2/。
彭志銘純粹因襲詹憲慈之說。
好勍
《廣東俗語正字考》:味道濃烈嗆喉,廣東話稱為「好勍」,多用於形容烈酒之勁。
「勍」,《廣韻》注音「渠京」切,讀若「擎」,但咱們粵音唸kaung,近「骾骨」的「骾」,坊間俗寫為「啃」。
「勍」,是「強勁」和「強大」的意思,《說文解字》:「勍,彊也」。
「勍」,即是「強而有力」也!
謬誤辨析:味道濃烈嗆喉,粵語謂之/k’ɐŋ3/。
《廣韻•下平聲•庚•擎》「勍:強。
渠京切。
」粵音/k’ɪŋ4/,與/k’ɐŋ3/的韻母和聲調均不同,意思是「強」,與具體指「味道濃烈嗆喉」之/k’ɐŋ3/相比,「強」義過於籠統。
镽
《廣東俗語正字考》:「镽」,國音「叫了」,讀出來,像英文「kellel」,原文是「镽」,作「長長的樣子」解。
「镽」,從古傳至今,從北傳南下,兩字前後互調,連意思也由「長」貌,變成今天的「麻煩得來不合常規」之意。
謬誤辨析:《廣韻》「镽:镽,長皃。
盧鳥切」;「:镽,長皃。
巨夭切」。
「镽」粵音/liu5k’iu5/,釋義「長皃」。
彭志銘謂「『镽』前後互調為『镽』,變為『麻煩得來不合常規』之意」云云,毫無證據,即使互調為「镽」亦與/k’ɛ6lɛ1/之音不合。
婁暴
《廣東俗語正字考》:廣東話指一個人衣履不整,臃腫遴迍(音「論盡」),甚至行動不便,或做事欠認真,皆說為「漏bau」。
其實,真正的「漏bau」,應是「婁暴」。
「婁」,「物體中空」;「暴」,有鮮為人說的「鼓起」和「急亂」之意。
衣履隆起鬆亂,還不是「婁暴」?
謬誤辨析:「婁」,《廣韻》「落侯切」,粵音/lɐu4/。
《說文》:「婁,空也。
」段玉裁注:「凡中空曰婁,今俗語尚如是。
」「暴」,《廣韻》「薄報切」,粵音/pou6/。
「婁暴」/lɐu4pou6/毫無文獻記錄,音亦不合/lɐu6pɐu6/,「中空」義與「鼓起」義複合而謂「衣履隆起鬆亂」,更為牽強。
熠炅
《廣東俗語正字考》:「立立炅」者,即「閃麗生輝」的「光亮」貌,正寫原是「熠熠炅」。
「熠」,本音「泣」,這兒唸近音「納」,是「光耀閃爍」之意。
「熠熠」,是疊詞,作加強後面那「炅」字的「明亮」之用。
《廣州語本字•卷四》銅盤熠熠炅:熠熠炅者,物光可照見人面也。
俗讀熠若扱,讀炅音近令。
《說文》「熠」下云「盛光也」,「炅」下云「見也」。
《廣韻》:「炅,光也。
」今謂磢銅盤使至極光而可照見人面,則曰「磢得熠熠炅」。
《廣韻》:「熠,爲立切。
」《集韻》:「炅,俱永切。
」
謬誤辨析:「熠」粵音/jɐp7/,轉讀/lɐp9/殊欠證據。
《廣韻》:「炅,光也。
古迥切。
」《集韻》:「炅,俱永切。
」擬成粵音均是/kwɪŋ2/,難以轉讀/lɪŋ3/。
詹憲慈審音不確,彭志銘一味因襲。
脅硬
《廣東俗語正字考》:「脅」,除了《廣韻》注「虛業」切的「協」音外,《集韻》的「迄及」切,便讀近「格」音,因粵語重唇音,「格」唸成「鑑」是地區習慣使然,所以,「脅硬嚟」的「脅」,本音「格」的,亦被人讀作「鑑」。
謬誤辨析:「迄及切」粵音/k’ɐp7/,並非「格」/kak8/音,其餘不必論矣。
勑厚
《廣東俗語正字考》:「監人乃後」,「監人」應是「脅人」;「乃後」實為「勑厚」。
「勑」,音「賴」,是「慰勞」、「勉勵」和「勤勞」之意。
「勑厚」,就是「恩勤而周到之極」,凡兩人互相勸勉,便是「勑厚」。
《廣州語本字•卷二十二》勑厚:勑厚者,恩勤而周至也。
俗讀勑若賴。
《廣韻》:「勑,勤也。
」王念孫曰:「凡相恩勤謂之勑。
」
謬誤辨析:《廣韻》「勑:同上(徠,勞也),洛代切」。
「洛代切」粵音/lɔi6/。
詹憲慈「俗讀勑若賴」殊欠解釋,又誤作《廣韻》釋義為「勤也」。
《漢語大字典》「勑:(1)慰勞、勉勵來者。
(2)勤勞。
」(僅引釋義,內文從略。
)「勑厚」一詞,毫無文獻記錄,意義不明。
詹憲慈之說未足取信,彭志銘只是一味因襲。
參考資料:
彭志銘《正字正確》,2006年初版,2015年第五版
彭志銘《正字審查》,2007年初版,2015年修訂版
彭志銘《廣東俗語正字考》,2009再版
詹憲慈《廣州語本字》,1924年完稿,因故至1995年始由中文大學出版
孔仲南《廣東俗語考》,1933年南方扶輪社出版,原書分上下兩冊,1992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合訂一冊重新影印出版
0
0
votes
ArticleRating
分享此文:TwitterFacebookTelegramWhatsApp電子郵件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仲有呢啲文章啱你睇
粵語研究
|Tags:中文,作文,出版,出版自由,北方話,字典,寫作,廣州,廣州話,廣府話,廣東話,廣東話文學,政治審查,文學,粵語,粵語文學,粵語研究,網絡審查,編輯,聲調,言語自由,言語自由香港,言論自由,言論自由香港,詞典,語文,語言保育,語言學,語言實驗,香港,香港大學,香港大學生,香港教育,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言語自由,香港言論自由,香港語言
Postnavigation
←正字不正確:彭志銘《正字正確》 陳小春微博發文撐廣東話 大陸網民:你知道你是靠誰吃飯嗎?→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1Comment
最舊
最新
最多人投票
InlineFeedbacks
Viewallcomments
一窮兵
1年之前
彭氏是抄作,來自內地的網站!
-1
回應
Copyright©2021港語學SocietasLinguisticaHongkongensis
守護廣東話,堅持正體字港語學
購物滿$400免運費。
港語學實體店——港願樹喺深水埗西九龍中心6樓開始試業,歡迎光臨!忽略wpDiscuzInsert
傳送到電子郵件地址
你的姓名
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取消
文章未送出─請檢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電子郵件地址檢查失敗,請再試一次
抱歉,你的網誌無法透過電子郵件分享
%d位部落客按了讚:
延伸文章資訊
- 1到底是《周末》還是《週末》? | Yahoo奇摩知識+ - 動漫二維世界
本人遇部屬撰擬公文時,不會把「週詳」改為「周詳」,也不會把「周末」改為「週末」,除非該文尚有其他部分須要修改,順便更正而已; ... ... 【週末】. 注音一式ㄓㄡㄇㄛˋ.
- 2週與周- 夏老師的部落格
公文有「從簡」原則,當兩字通用時,往往選用簡單的字,因此除周知、周詳及圓周外,製作公文時,遇有:周密、四周、周圍、周年、周而復始、周濟…
- 3關於周跟週的用法 | 蘋果健康咬一口
以本表看來,除了藍色字體中的專門用法之外,其他都是相通的。, 【周】 注音:ㄓㄡ解釋: 完密、嚴謹。說文解字:周,密也。如:周密、周詳。左傳˙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4也是說文解字:『週』與『周』 - 小子心四平~~平安,平淡
如:「周密」、「周詳」。《左傳˙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形.
- 5周末週末正字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提供周末週末正字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星期六周末、1. ... 本人遇部屬撰擬公文時,不會把「週詳」改為「周詳」,也不會把「周末」改為「 週末」,除非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