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育創新國際年會/「生生用平板」爭議現場老師 - 聯合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21教育創新國際年會以「台灣數位教育元年啟動, 2030教育新未來」為題,邀國內外產官學者分享。
... 111分科測驗/公民將出現非選題社會科時事整理
快訊
射箭/台灣女團奪巴黎世界盃冠軍關鍵在團隊默契
19:20
科技巨頭拚減碳!台達電員工餐沒牛肉鴻海綠電比市電便宜
18:30
酒醉現役軍人馬路猛踢女童「一路追到家」女童母親也被打傷
18:41
udn
文教
文教新訊
聽新聞
test
0:00/
0:00
YourbrowserdoesnotsupportHTML5Audio!😢
2021教育創新國際年會/「生生用平板」爭議現場老師:回到學生學習看待載具
2021-12-0609:37
聯合新聞網/
親子天下
教育部
文許家齊
2021教育創新國際年會以「台灣數位教育元年啟動,2030教育新未來」為題,邀國內外產官學者分享。
教育部推「生生用平板」政策成為焦點,多位講者從老師的數位教學力到親師溝通等,都有精彩討論。
親子天下邀請產官學界專家對談數位教育議題。
左起為趨勢科技兒少網安及數位素養資深講師朱芳薇、LearnMode學習吧產品總監陳逸文、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呂冠緯、BoniOInc./PaGamO執行長葉丙成,教育部資科司司長郭伯臣。
黃建賓攝
疫情爆發後,台灣數位學習的需求爆發性成長。
12月4日舉辦的「2021親子天下國際教育創新年會」就以「台灣數位教育元年啟動,2030教育新未來」為題,邀請國內外講者針對數位學習做與談討論。
其中,教育部將投入4年200億推動「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的政策成為今日與談的焦點話題。
教育部200億推「生生用平板」
教育部資科司司長郭伯臣表示,配合「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的政策,教育部會著重在三方面:第一,持續充實數位學習內容,像是透過公私協力的方式開發數位內容,也會補助縣市學校採購數位內容教材。
第二,200億的預算裡,有140億預算,將用在配發61萬台行動載具搭配行動載具管理系統,提高學校、縣市教育網路中心的網路頻寬,並延伸數位學習場域,像是推動自行帶載具到校與帶載具回家學習的計畫。
第三,為瞭解學生學習需求,教育部也會建置教育大數據資料庫,分析學生的學習難點,做為數位內容平台改進依據,希望降低城鄉落差。
數位學習政策落地需人力
數位學習成為教學現場常態,PaGamO執行長葉丙成指出,除了軟硬體採購,政策落地的關鍵是人力,包括師培、教甄的模式要搭配調整,地方教育網路中心和學校資訊組長的知能也是關鍵。
他談到,很多縣市教育網路中心沒有專業人力,學校的資訊組長也多是新老師,他期待新政策能有更多細節,像是線上教學的師培課程應透過有經驗的老師來傳承等。
此外,「生生用平板」的政策規劃,涉及預算補助,他也建議教育部要顧及實驗教育:
別讓實驗教育孩子成為數位教育的孤兒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呂冠緯則從學校行政端提出觀察,表示政策上路後,行政端要給予老師支持。
他舉例,載具的借用方便嗎?還是都鎖在校長室?會不會規定使用特定平台做線上教學?或者給老師多元的選擇?
他強調,學校要支持「願意做線上教學的老師」,塑造友善的校園文化,才能真正落實數位教育的轉型。
回到學習本體看待載具需求
然而,推動數位教育,也會有老師抗拒或者擔心。
年會下午場邀請到擅長使用數位科技教學的現場教師,面對新政策,他們談到,硬體背後的學習思維更加重要。
新北市板橋高中教師顏椀君是新北市新興科技推廣中心的負責人。
她表示,不論是線下、線上還是混成教育,都要回到「學習」的本質,重新思考在學習場域裡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工具協助教學?要回到學習和學生為主體來看待載具需求。
「否則,每天上課最怕的是,老師我的iPad打不開啦!老師,我的電腦沒有這個軟體!光處理軟體就半節課過去」,她也開玩笑的說。
長期推廣數位自主學習的高雄民權國小老師葉士昇則指出,載具設備不只有拿來處理學科學習,也能成為開啟孩子接觸世界的窗,像是透過圖書館的線上資源,閱讀豐富的電子書。
他說:「當孩子發現數位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困境,他們可以思考(載具)還可以幫助我翻轉什麼,這樣的話就非常成功。
」
教學引入科技載具,現場老師認為不僅設備管理需要配套,也需回到學生學習需求做思考。
左起為新竹市光武國中教師宋睿偉、新北市板橋高中教師顏椀君、高雄市民權國小教師葉士昇。
曾千倚攝
推行數位教學需與家長溝通
當混成式學習成為常態,除了老師教學思維需要改變,家長的觀念也需要轉換。
LearnMode學習吧產品總監陳逸文表示,根據學習吧統計,家長對線上教學的支持度,去年反而比今年高。
他推測,除了對網路安全的疑慮,家長居家上班要兼顧工作與孩子的上課狀況,變成孩子的家教,增加家長負擔,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他建議教育部要了解現場問題、重視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成為支持線上教育的力量,親師生一起共好。
如何讓老師更願意投入數位教育?郭伯臣則回應,教育部在新的政策推動,會由教師各種增能計畫,以及主任和校長的培訓等,「會請有現場有經驗的教師來傳承經驗」郭伯臣說。
此外,師藝司也在研究「數位教學能力的檢測計畫和認證」,協助中小學教師精進,甚至是在教甄時就可以找到對的人。
數位教學為教學現場帶來劇烈改變,應邀參與年會的美國加州學區創新、評量長史提潘・梅西泰里恩(StepanMekhitarian)鼓勵老師要保持隨時「Reset」的心態。
他表示,做教學創新一定會犯錯,不會有完美答案,他自己也曾在教學上遇到挫折,想著下學期再調整好了,後來被同事提醒,「明天就可以重新開始啊、何必等到下學期?」
梅西泰里恩說:「這真是太好的建議。
我們每天都可以Reset!」並表示,推行混成式學習需要許多人的投入與合作,才能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
面對劇烈的教學轉型,美教育專家梅西泰里恩透過越洋視訊,建議老師不怕犯錯、持續「Reset」,勇於嘗試教育創新。
黃建賓攝
【文教熱話題】
▪大學申請入學分發放榜查詢結果看這裡▪整理包/揮別指考!首屆「分科測驗」7科考前劃重點▪111分科測驗/公民將出現非選題社會科時事整理▪111分科測驗/自然科讀懂圖表學測曾考mRNA疫苗▪111分科測驗/不考數乙!數甲重點一次看▪國中會考放榜5A、5C人數略減
教育部
中信實中助高球小將許淮茜成就夢想獲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全額獎學金
中信國際實驗教育機構(CTBCInternationalAcademy,下稱「中信實中」)育才有成,今年高三的高球好手許淮茜錄取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ofTexasat
2022-01-2211:18
市長中彈了!台南市長獎頒獎典禮學生要求這麼做
台南市教育局今天上午在慈濟高中舉辦第3場市長獎頒獎典禮,除了學生擺出各種姿勢讓市長黃偉哲配合動作外,有名學生今天生日,市...
2022-06-2612:43
回響/教部6招救課綱困境教團不埋單
本報連兩天專題報導「課綱三年困境」,獲各界回響關注。
教育部發布新聞稿回應提出六機制,包括已在師資員額、教師增能、考招制度...
2022-06-2202:58
配套不足課綱與考招接不上軌道
一○八課綱將邁入下個三年,本報民調顯示,逾八成國高中認為配套措施不足,其中七成二高中、四成六國中盼考招制度配套完整;學習...
2022-06-2102:37
課綱3年困境/師資難題等不到後援教學負擔重
一○八課綱上路將滿三年,聯合報針對全台九百六十六所國高中進行民調,逾八成學校在執行新課綱面臨困難。
遭遇困難的學校中,有五...
2022-06-2001:08
民調逾2成失信心課綱3年遭遇3大困境
一○八課綱上路將滿三年,聯合報針對全台七成以上、九六六所國高中民調,發現八成三國中、九成二高中實施課綱遭困難或挑戰,師生...
2022-06-2001:07
共0則留言
規範
發布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More
老師「流浪」15年考上正式那天哭了
台中宣布國高中生7月1日恢復實體課程暑期輔導半天
專才菁英也能「補」出來?大學:面試易看出破綻
免學測、學習歷程就能升學特殊選才成補教業大餅
難為黃偉哲了…明明是頒獎卻被畢業生「公主抱」
延伸文章資訊
- 1新北市110學年全面推動國際教育四堂課109學年42校率先起跑
因應教育部推動「國際教育2.0」政策,新北市110學年度將在全市公立國中 ... 發展目標SDGs貧窮議題,引導學生關注新冠肺炎時事及疫情之後的貧窮問題。
- 2國際教育課程融入(首部曲) --理念與經驗分享篇
國際教育之概念解析與課程轉化. •國際教育推展的 ... 國際教育的面向:. •--貫串課程、學校國際化與國際交流的國際. 教育。 ... 以地理科用「冰島火山爆發」的國際時事.
- 3國際教育新聞- 中時新聞網- Chinatimes.com
近來以最具影響力的政治新聞引領先驅外,首創娛樂、生活、社會專題式新聞報導,帶起同業間仿效風潮;精闢的言論、財經、國際、兩岸、軍事、體育、網推頻道, ...
- 4教育趨勢 - 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提供最新教育趨勢等重要資訊報導。
- 5國際教育融入國定課程實作手冊
整合前四項重點,學校可由三個面向的檢. 核進行調整,其一,在課程與教學內容方面,. 可考量可取得的資源、實際需求或重大時事議. 題,適時地調整課程內容,使學習能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