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跳脫思考框架,擺脫「我必須」的束縛? - SHANNON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何跳脫思考框架,擺脫「我必須」的束縛? Hey!你有算過自己至今經歷了多少個「我必須」的moment 嗎?從學生時期「必須好好念書、考上好大學」,到 ... Skiptocontent 2020-08-30 事業經營,自我探索 如何跳脫思考框架,擺脫「我必須」的束縛? Hey!你有算過自己至今經歷了多少個「我必須」的moment嗎?從學生時期「必須好好念書、考上好大學」,到出社會後「必須找個穩定的工作」、「必須認真賺錢、結婚買房」⋯⋯我們一生承擔著許多「必須」的義務,甚至連「經營個人品牌」這件事也不例外—— 會有好多人不斷地告訴你:必須要經營社群才能累積人氣、必須要努力蒐集名單、必須要學會數據分析、必須寫粉絲想看的內容、必須穩定更文、必須多和他人互動累積人脈⋯⋯。

這些建議和方法本身並沒有錯,因為它們都是別人在各自人生裡習得的經驗(包括所有我發佈在這個網站上的文章也是),在合適的時機它能夠幫你一把,讓你更有策略地朝想要的目標邁進;但在某些時候,它同樣也侷限了我們自己,例如:在需要休息的時候擔心還有文章沒寫、在渴望獨處的時候強迫自己社交、在想要轉換形式的時候裹足不前(我之前就是XD) 我們選擇經營個人品牌和副業的初衷,是期許自己可以過上更自由的人生,但這些方法和原則並沒有讓我們逃離原先不自由的巢臼,我們只是轉向另一個空間稍微大一點的。

就像TaraBrach曾說過的故事—— 有一隻老虎叫莫希妮,原先被關在3公尺x3公尺的籠子長達多年,後來被救出、送往寬敞的新環境。

這個新環境不只佔地幾英畝,還有丘陵、樹木、池塘和大片草皮,然而莫希妮卻依舊躲在某個角落尋求遮蔽,牠在那個角落走來走去,直到原先的草皮逐漸變成一塊3公尺x3公尺範圍的光禿地面,而牠在那裡度過餘生。

TaraBrach在故事後面補充道:也許,我們一生最大的悲劇是自由就在那裡,但我們卻可能年復一年被困在舊有的模式。

所以,今天就要來聊聊:如果有些事情你明明做起來不開心、倍感壓力,卻又覺得自己必須得做時該怎麼辦?要如何跳脫思考框架,擺脫「我必須」的束縛? 通常碰到這樣的情況,我會試著讓自己退一步,並進行下面的思考3步驟: STEP1:誰說你必須? 是誰說你必須要做這個、做那個(或不能這樣、不能那樣)?是你生活周遭的家人、朋友、上司,還是網路上的建議?他們是某個領域的權威或意見領袖嗎?你真的必須得按照他們說的做嗎?例如: 你真的必須要有龐大的追蹤數才能獲利嗎?你真的必須得經營FB/IG/YT嗎?你真的必須得直播、拍影片或經營Podcast嗎?你真的必須得_________嗎?(請自行代入XD) 如果是的話,請跳至步驟3 STEP2:是你自己說必須要的嗎? 如果不是別人說的,那是你自己這麼要求的嗎?你告訴自己必須得做/不做哪些事?你讓自己做超過負荷的工作量?或是做不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你是因為出於恐懼嗎?你在害怕什麼? 以我自己為例,有一段時間我對自己的身份感到很矛盾——我分享很多經營品牌的方法,包括教你如何stepbystep寫出吸睛標題、教你如何增粉、教你要站在觀眾的立場寫出他們想看的文章、教你用各種APP做圖⋯⋯但事實上,我心底對擁有龐大粉絲這件事不太感興趣(我比較重視自己和粉絲是不是有連結)、我對是不是會很多APP這件事也不怎麼感興趣(我認為APP不是學越多越好,而是能否把特定幾個用到極致),我也不想限制你必須經營什麼樣的主題、文章必須怎麼寫(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和擅長的方式,你選擇你喜歡的就可以了)。

但因為原先給自己的定位是希望能讓大家在經營品牌上走得更順利(同時也害怕調整後會不被喜歡),所以不知不覺就落入既定框架,也才有了前陣子的糾結。

STEP3:如果不做會怎樣?有哪些打破規則的例子? 思考一下,如果這些既定的「必須」不做會怎樣?你真的得全部照做嗎?還是有商量和討價還價的餘地?你會全盤輸掉、失去一些,或根本毫無損失?有沒有哪些已經打破規則的例子?(通常你如果發現已經有人做過了,多少都會心安一點XD)我在下面先列舉一些: ◾必須要有龐大的追蹤數才能獲利嗎? 科技教父KevinKelly有個著名的《一千個鐵粉》理論,他說: 一個創作者,包括藝術家、音樂家、攝影師、工匠、表演者、動畫師、設計師、影片製作人或作家——換句話說,就是任何藝術創作者,只需贏得一千個鐵粉,就可以靠創作吃飯。

鐵粉的定義在於:你做的東西他們都會買單。

他會願意開三百公里的車參加你的演唱會、買你的實體書、買你出的T-shirt、杯子和帽子,會等不及想看你的下一個作品,還會幫你開拓普通粉絲。

如果你有大概一千個這種超級粉絲,你就有辦法以此為業(如果你是志在為業,不需要賺大錢)。

所以,你真的需要拼命累積幾千、幾萬的粉絲嗎? ◾必須要追蹤數字和分析成效嗎? 行銷大師SethGodin說他在日常生活中幾乎不會去在意數字,因此他的網站沒有開放留言、不在意分析,也不熱衷於使用Twitter或Facebook(只用來轉發網站文章),在大家對社群媒體趨之若鶩、害怕跟不上的年代,他只專注於每天寫一篇好文。

我非常喜歡他這篇文章裡提及的概念,他說—— 我們喜歡追蹤數字,因為數字可以衡量、易於比較、難於隱藏,而這也是問題所在。

我們追求社群的按讚數、五星級的評論數,卻沒有思考這些事物是否正確?如果我們衡量的事物是錯的,就會得到錯誤結果,那麼即使數字再精確也不重要。

我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確定要追蹤的內容,然後花更少的時間去迷戀已經在計算的數字。

除此之外,還有生活相關的例子—— ◾想獲得理想的工作,必須要按部就班、擁有一定經驗嗎? 在Sherriel《跨界生活家》的音頻裡有一集邀請到李威,就有聊到他如何在沒有任何相關工作經驗的情況下,不用一般投履歷、面試的方式求職,而是改用Project的方法成功進入夢想的企業裡工作。

所以,再問一次:你真的「必須」得遵守這些規則、方法和建議嗎?他們是幫助你更往前邁進了,還是反倒侷限了你呢? ▎學習規則使你成為專家,但打破規則使你與眾不同。

這個世界上有非常多原則和方法,有些流傳了好幾年、沿用至今,還有非常多人遵循,但它們不見得適用於每個人,也不見得會幫助你朝自己嚮往的目標邁進。

因此,在自己認同這些方法的情況下學習規則,但在感到不適、糾結、覺得被困住的時候練習反思;讓策略適用於自己,而非強迫自己去迎合策略。

願我們都能在糾結中轉彎,朝夢想的方向前行:) 價值觀,自我療癒,身分認同,身心靈平衡 上一頁上一篇設立界線,重新定義與社群的關係 下一篇如何進行品牌更新?我的過程大公開!下一篇 LeaveaCommentCancelReply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Typehere..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Youmayalsolike 什麼是MOODBOARD?如何打造適合自己的品牌風格? 訪客留不住?3個簡單步驟,精準定義你的目標受眾 想做電子報行銷,除了Mailchimp和Convertkit,還能有什麼選擇? Followinstagram 情人節。

「沒情人的你,會羨慕有另 :覺得匱乏的時候,就去大自然吧。

- 以前看待拖延總是不好的,覺得那是 - 月初在信裡分享對自我的觀察,發現 ▌感受溫度,自然就會生長 歲末年初 Followinstagram shannonwu.co • Follow 情人節。

「沒情人的你,會羨慕有另一半的人嗎?」不久前,和朋友聊到這個話題。

當下莞爾,不是因為覺得問題好笑,而是在開口的那刻,忽然發現自己和以往不同了。

- 曾經對愛的看法是這樣的,覺得那是每個人擁有愛的一半,因此需要找到另一半,才得以完整留白的二分之一。

但後來發現,愛並不總是這樣的,不是兩個人在一起,就能完整幸福。

更多時候,愛是你和你自己的關係——是你能在單身的時候享受獨處的自在,敞開心去交流,和世界做朋友;有伴的時候則練習維繫情感,感受兩人之間愛的流動。

愛不是兩個二分之一的人拼在一起,而是即便只有你自己,你仍然完整。

祝福無論有情人或沒情人,都快樂幸福:) . . photofromPexels 1個月前 ViewonInstagram | 1/3 shannonwu.co • Follow :覺得匱乏的時候,就去大自然吧。

在自然裡,我們能夠重新連結豐盛,同時也感覺,自己被無條件地接納。

「森林不會在意你的髮型如何,山巒不會因為任何職稱頭銜移動,河流繼續奔騰,不管你有多少社群媒體追蹤、你的薪資或你的人氣指數多寡,花朵繼續綻放,不論你是否犯了錯。

自然就是如此,歡迎你,如你原來的樣子。

」——《侘寂》 1個月前 ViewonInstagram | 2/3 shannonwu.co • Follow - 以前看待拖延總是不好的,覺得那是不思進取、不夠自律。

但後來開始學會緩下來、學著去看見,不是每件事都得講求效率,尤其是對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藝術,比如音樂。

《我的日常取向》曾寫道:倘若藝術和音樂追求效率,那會是什麼樣子呢?那麼《安娜・卡列尼娜》這本分成三冊的書,大概會提煉為「外遇的女人最後自殺」的總結,而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則是濃縮成「BamBamBamBam」的音調而已吧。

(看到這段簡直笑翻) 這麼一想,忽然覺得能夠慢慢地、投入地、忘卻時間地做自己喜歡的事,真好,真好。

對吧:) . 5個月前 ViewonInstagram | 3/3 COPYRIGHT©2022|SHANNONWU.CO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