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香港社會[编辑] · 人口 · 宗教 · 教育改革 · 貧富懸殊問題 · 香港房屋問題 · 失業與貧窮 · 参考文献 ...
香港社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5年7月3日)請更新本文以反映近況和新增內容。
完成修改時,請移除本模板。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7月3日)請協助改善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擴充請求中找到。
請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香港
歷史
史前
早期
明朝
清朝
割讓
開埠
20世紀
日佔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00年代
10年代
地理
氣候
生態
郊野
海岸
島嶼
山峰
海灣
河流
湖泊
水庫
行政區劃
土地利用
新市鎮
地方
政治
特別行政區
基本法
一國兩制
獨立運動
軍事
政府
政府部門
法制
立法會
區議會
政黨
司法機構
選舉
對外
社會
人口
出入境
治安
教育
人權
供水
通訊
建築
度量衡
女性
老人福利
文化
語文
飲食
媒體
電影
音樂
粵劇
文學
體育
賽馬
宗教
古蹟
假日
經濟
就業
漁業
農業
工業
商業
證券
貨幣
稅收
匯率
金融管理
物價
外匯基金
品牌
旅遊
內地赴港個人遊(自由行)
酒店
景點
地標
博物館
海灘
交通
港口
巴士-的士
鐵路
渡輪
航空
幹線
其他
授勳及嘉獎
評級
香港之最
主題首頁香港維基人佈告板閱論編
香港社會的政策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多個政策局及部門負責,主要由勞工及福利局及民政事務局領導。
資源主要投放於:推動家庭關係、抗毒運動、教育改革、青少年發展、體育發展、長者服務、殘疾人士及精神病患者康復服務、社會企業以及就業服務,以及解決貧富懸殊問題。
目次
1人口
2宗教
3教育改革
4貧富懸殊問題
5香港房屋問題
6失業與貧窮
7參考文獻
人口[編輯]
主條目:香港人口
香港人口密度是全世界最高的地方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有6,380人。
城市的人口密度比鄉郊地區為高,但隨著新市鎮發展伴隨而來的人口遷移,現時香港市區與鄉郊的人口密度差別,已比1970年度時的比例大大減低。
[1]
香港的人口組成以華人為主,佔總人口接近95%。
早期的人口統計亦有計算人口中各省籍的比例,當中香港華人有過半數在香港出生,而大多數是廣府人,其次有四邑人及潮汕人。
[1][2]而自從內地改革開放以後,來自其他省市的移民開始增加,但主要以來自福建的為主。
香港的華人人口並不全是漢人,而是有不少其他少數民族,如回族、滿族等。
華人以外的種族,以菲律賓人人數最多,其次為南亞人、印尼人、泰國人、英國人、日本人和韓國人。
宗教[編輯]
位於香港大嶼山的天壇大佛,它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戶外青銅坐佛
主條目:香港宗教
高度的信仰及宗教自由是香港居民享有的基本權利之一,並受法例保障。
源自世界各地的宗教均在香港和諧並存,其中以佛教及道教徒最多,有六十六萬的基督徒居次。
另有孔教、天主教、回教、印度教和錫克教等。
許多宗教團體除了弘揚教義外,也興辦學校、提供衛生福利設施等。
其他教派,如摩門教(即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神道教、創價學會及拜火教,在港亦有信徒。
因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拜祭祖先非常普遍,很多人家中亦有「神主檯」(大部份有進行拜祭祖先及拜祭神祇的人會稱自己為佛教徒)。
猶太教在香港也有信徒,主要是英國殖民地時代的英國猶太人。
中國傳統宗教信仰主要不是以團體組織的形式出現。
不過有「孔教學院」、「香港道教聯合會」、香港佛教聯合會。
基督宗教組織有天主教香港教區、香港聖公會、中華基督教會、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伊斯蘭教有「中華回教博愛社」。
教育改革[編輯]
主條目:香港教育制度改革
現時,香港政府正在推行一連串的教育制度改革(簡稱教改)措施[3][4][5],包括母語教學、一條龍辦學模式、三三四高中教育、小班教學、幼稚園學券等。
其中教育統籌局將於2006年至2007年年度新學年的中一新生起,教育制度改為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及四年大學,整合香港中學會考及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為香港中學文憑,並於2009年開始逐步在各科推行「校本評核」作為學生在公開考試的評分準則。
同時,教育統籌局已於2007年至2008年起為3至6歲的幼稚園學生提供幼稚園學券津貼。
上述改革主要是為香港教育帶來不同的教學模式,希望使學生提供更佳學習環境,但連串教改實施起,引發社會廣泛爭議,批評教改為老師帶來沉重壓力,及使學生及家長無所適從[6]。
貧富懸殊問題[編輯]
主條目:香港貧富懸殊問題
香港貧富懸殊全亞洲最嚴重。
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發表年度報告,指香港是全亞洲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城市,也是全球貧富懸殊先進地區之首,其吉尼係數高於0.4警戒線。
香港房屋問題[編輯]
主條目:香港房屋問題
失業與貧窮[編輯]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分析政府統計處數據發現,2009年上半年香港貧窮率為17.9%,貧窮人口較前一年增加2.6萬,總貧窮人口增至123.6萬,創歷年新高。
其中15至24歲青少年屬增幅最大的群組,佔近18萬人,10年來增加20%。
社聯指數字反映社會欠缺向上流動性,青年人「無盼望無機會」。
貧窮率以65歲以上老人組最嚴重,達32.1%,即約27萬。
香港特區政府在2015年發表的《香港貧窮情況報告2015》顯示65歲及以上長者的貧窮人口及貧窮率為31萬人及30.1%[7];但按貧窮人口計算,則以45至64歲群組佔人數最多,達34.3萬人。
社聯將住戶總收入低於入息中位數一半者界定為貧窮人口,以兩人家庭為例,中位數為13,500元,中位數的一半為二人住戶的貧窮線,即6,750元,三人家庭的貧窮線則為9,150元。
分析發現過去10年15至24歲青年貧窮問題加劇,貧窮率由1999年的15.4%上升至2009年上半年的20%,貧窮人口約有17.6萬人,較1999年的14萬人多出近20%。
這組群於2009年第二季的失業率為12.6%,較成人及中年組高出逾一倍,若以失業超過半年計算,青年組群的長期失業率為2.6%。
青年貧窮問題近年加劇原因,一方面不少青年有專上教育機會,不管入讀大學或副學位,都會令家庭經濟負擔加重,同時延遲其入職年齡,變相成為家中貧窮人口一員;另一方面,青年失業率近年急升,以及青年父母步入中年後貧窮問題加劇。
[8]
2016年12月統計處數字顯示香港人平均月薪為1.55萬港元。
N無人士的增加亦對社會構成沉重壓力。
垃圾分類在香港沒有人習慣
參考文獻[編輯]
^1.01.1香港政府民政署中文公事管理局,(1977年),《一九七七年香港年報》(中文本),pp.183
^香港政府民政署中文公事管理局,(1976年),《一九七六年香港年報》(中文本),pp.168
^《廿一世紀教育藍圖——教育制度檢討:教育目標》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1-12-10.1999年1月教育制度檢討文件
^《教育制度檢討:教育改革建議——終身學習 自強不息》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8-10-07.1999年9月第二階段教育改革諮詢文件
^《教育制度檢討:改革方案——創造空間 追求卓越》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8-10-11.2000年5月第三階段諮詢文件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致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的意見書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12-07.2006年7月10日
^2015年貧窮長者逾30萬學者:佢哋寧做嘢賺錢傍身.蘋果日報(香港).2017-06-18.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政策倡儀及國際事務)蔡海偉負責分析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香港社會&oldid=69128287」
分類:中國各省社會香港社會隱藏分類:Webarchive模板wayback連結自2015年7月待更新條目自2015年7月擴充中的條目含有多個問題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新增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隱形香港|由民生、政治、社會、探究當代的青年社會問題 ...
後生仔主場!後生仔講社會、講民生、講政治…講盡所面對的壓抑和存在狀況!探究當代的青年社會問題。揭露表象下的香港,涉足日常以外的世界。青年面對殘酷, ...
- 2香港「紙板奶奶」:被社會遺忘的他們,卻是循環經濟的重要 ...
香港現有的非政府組織積極處理當地環境問題,發起瓶罐及服裝回收運動、舉辦工作坊和講座,但是誰會記得在回收的背後,除了這些環保團體,還有著一群拾荒 ...
- 3分類:香港社會問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香港人口老化 · 香港土地供應 · 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 · 香港天線 · 香港安老院問題 · 香港居民的身份認同 · 香港房屋問題 · 香港教育政策問題 · 香港社會福利界議題 ...
- 4《一念無明》探討的10個社會問題| 林兆彬 - 獨立媒體
首先,恭喜由新晉導演黃進執導的《一念無明》獲得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3個獎項。
- 5香港反送中:「一國兩制實踐困境」與「經濟社會」的反撲
香港正面臨中產階級相對剝奪感增加,社會財富分配並不平均、住房難、貧富差距大、向上流動難等等的社會問題,使社會相對剝奪感加大,逐漸化為社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