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科目內容及評級方法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ongKongDiplomaofSecondaryEducationExamination縮寫HKDSE類型分卷考試主辦方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目的入讀香港專上教育院校課程始於2012年 (2012)考試時長視乎各科分數範圍甲類:1、2、3、4、5、5*、5**乙類:達標、達標並表現優異(I)、達標並表現優異(II)丙類:a、b、c、d、e考試次數每年1次國家與地區中國香港語言除了語文科目外,大部分科目都可以選擇以英文或中文應考每年考試人數▼52,131(2021年)考試要求學校考生:中六正讀生,並在該校之註冊地址上課。

自修生:曾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或以考試年分之1月1日計算年滿19歲。

報名費學校考生免報名費自修生報名費:HK$514 語文科目:每科HK$670 其他科目:每科HK$448 成績接受方JUPAS、UCAS許可網站hkeaa.edu.hk/tc/hkdse/ 本條目為香港教育系列之一 學前教育 小學教育 小學派位 自行分配學位  統一派位 中學教育 升中派位 自行分配學位  統一派位 中一學科測驗 授課語文 英文中學  中文中學 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 三三四學制 文憑試 改革 校本評核 專上教育 專上學位資訊 經評審專上課程資料網 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 免入息審查資助計劃(NMTSS) 專上學位申請 大學聯合招生辦法 非大學聯合招生辦法 專上課程電子預先報名平台 優質教育基金 優質教育新資源 配對補助金計劃 教育局 學生資助處 教育統籌委員會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 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 香港補助學校議會 香港津貼中學議會 香港直資學校議會 英基學校協會 自資高等教育聯盟 基本能力評估 全港性系統評估 教師語文能力評核 賽馬會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 手語輔助教學計劃 教育史 小學會考 中學入學試 學能測驗 中三評核試 高等程度會考 三二二三學制: 會考  高考 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 教育制度改革 香港學生連續自殺事件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原通識教育) 教育多媒體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香港幼稚園列表 香港小學列表 香港中學列表 香港國際學校列表 香港大專院校列表 香港特殊學校列表 香港已結束學校列表 其他香港系列 文化-經濟 地理-歷史-政治香港主題首頁 閱論編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英語:HongKongDiplomaofSecondaryEducationExamination,縮寫為HKDSE或稱HKDSEExamination),慣稱「文憑試」或「DSE」,是因應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於2012年開始舉辦的公開考試,為六年制中學的畢業試。

目次 1背景 2簡介 3學制改變 4科目內容及評級方法 4.1甲類科目 4.2乙類科目(應用學習) 4.3丙類(其他語言科目) 5昔日等級分佈以及零分學生大幅減少 6應考概況 7科目列表及舊課程對照 7.1核心科目 7.2選修科目 7.3應用學習科目 7.4其他語言科目 8與其他公開試之成績對照 8.1與中學會考以及高考的比較 8.1.1與會考升中六分數的比較 8.1.2與升大學分數的比較 8.2與GCEAL以及GCSE的對比 8.3對比表(文憑試語文科以外的科目) 9大專院校的新收生標準 10認受性爭議 10.1海外院校 10.2本地院校 11意外 11.1中文聆聽錄音出現「疊聲」 11.2分配試場出錯 11.3聆聽錄音格式出錯 11.4機密資料外洩 11.5歷史科爭議試題 12歷年優異成績學生記錄 13參考資料 14參見 15外部連結 背景[編輯] 參見: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 自香港開埠初期,香港大學一直都是全港唯一的大學。

從上世紀中起,大學學位數目不停增加,直至九十年代已有8間大學提供學士課程。

舊制的高級程度會考本只用作香港大學收生之用,因此設計得較為艱深;但隨著專上學院學位的增加,學生生源減少,已不再需要精英式的香港高級程度會考。

2000年代起,香港推出拔尖計劃,即會考六科A級或5*等級的學生,完成中六後不需要讀中七及無需參與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便可直升大學。

高考作為分辨頂尖學生的公開試能力減弱,會考亦足以分辨學生的優劣。

因此,香港社會要求改革學制的聲音漸漸出現。

簡介[編輯] 文憑試與香港中學會考一樣,兩者為普及教育的考試。

當中分數較高的學生,可以透過大學聯合招生辦法入讀香港各大學的學士課程。

分數較低的文憑試考生亦也可直接升讀副學士或高級文憑。

然而考獲5科2級(DSE10分)以下的學生,即大約30-40%的學生和會考不足五分的學生一樣需就讀一年的毅進計劃才等同昔日會考五科合格的成績,他們的學歷既不等同一年的高考學歷,亦不等同副學士先修班的學歷,只和昔日會考不足五分考生的學歷相若。

文憑試5科4級以上的成績等同昔日會考的14分,即為全港最高分的17000人,大約等於高考的最低門檻,即合格邊緣分數,他們的最後一年課程等同高級程度會考的第一年中六課程的僅僅合格成績,而文憑試5科2級以上的學生約45000人,與昔日會考5科合格人數相約,因為這批學生的程度未及應考高級程度會考基本底線,他們最後一年的課程和昔日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文憑的第一年課程相若。

然而,香港大學仍然保留昔日高考4科E級以上成績為最基本入學條件,即過去的會考14分以及現今的5科4級[1][2],即使有數科最高等級5**而沒有5科4級亦不視為等同當年的高考合格,而文憑試考獲5科5級的人數約5000人,與昔日的會考22分以上以及高考平均5D以上人數相若,文憑試考獲30分(5科5*級以上)的人數約1500人,與昔日會考27分以及高考平均5C人數相若(即把DDBBD成績算入5C),然而高考5科全C以上人數只有1000人以下。

文憑試5**、5*、5、4、3、2分別與會考的A、B、C、D、E的人數相若,但文憑試各級的人數比會考略少,而1級與U級則和會考U級人數相若。

會考的分數可以和文憑試作出直接的對比,大約各佔1/4的文憑試本來可升讀高考以及副學士先修班的考生成績可以和中六程度的高級補充程度會考以及副學士先修班作出分數的對比,而近半不及五科二級的文憑試考生以及會考不足五分的考生仍持相約的學歷,都要先報讀毅進計劃才取得會考五科合格的學歷。

會考的分數因為應考的人數,組成和文憑試的考生近乎一樣,文憑試分數可以和會考作直接的對比,但文憑試和高考的對比則需要首先抽取合資格升上中六的考生再作成績的參照,而最高分數的17000人,是舊制大多數應考高考考生的最低會考分數,即會考14分,和DSE考取5科4級人數相若,是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以及香港中學會考和高級程度會考對比的參考點,DSE最佳5科成績的績點普遍提升了五分,包括最佳成績的三十分提升到三十五分,以及毅進計劃畢業相若分數由會考五分提升到十分,因為舊制的F級亦視為DSE1分的成績,而考取0分的人數比會考急劇下降,如舊制5科F亦視為新制的5分。

學制改變[編輯] 參見:香港專上教育 隨住香港的專上教育普及,由50年前的只有一所大學提供學士課程大量提升到超過十間機構可提供學士課程,因為全港學位數量大增,本來只為選拔數千人的香港大學入學試的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不能有效地選拔接近20,000學士學位的八大以及非八大的學士學生,很多非八大學士課程亦收取高考不達標的考生,亦多以會考成績收生或附以高考成績作收生標準,如樹仁、演藝、公開、VTC學位課程等,香港大學學位數目比升中六最低要求更多,而學位課程授權學校人數亦不斷在增加中如VTC學位課程、能仁書院等校,前身為香港大學入學試的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己不能為全港各學院校有效選拔學生,而普及教育的考試香港中學會考以及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更有效的從7萬多名日校考生以至全體考生中抽取最高分的萬多兩萬名精英,取消舊制乃學位增加的必然趨勢。

人口超過香港十倍的英國只有124所大學以及學院提供學士課程給本地,大量的歐盟[3]以至為數不少的全球學生[4],英國學生大學入學率也不足20%,而曾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和新加坡也有相近的制度以及大學入學率,即三年初中、二年高中的普及教育以及二年經篩選後程度較深的預科教育,而香港教育制度則改為美式以及台式的一次性三年初中、三年高中普及教育入學試,而美國和台灣的大學入學率甚至達90%以上,學位的增加以及精英篩選試的取消亦意味香港的教育由精英制轉向普及制。

會考A、B總和即使在最高理科只有14%、商科約10%、文科約8%,其餘更冷門科目如設計與科技都在0-3%之間[5],DSE將會考的A、B以及大部份的C級組成全新的5級,全新的5級是會考A-B級總和的2-3倍,但人數上少於會考C級,使考取頂級學生達到全部學生的1/4,而會考大部份科目只有0.1%-1%取得A級,熱門科目也只有5%左右,但5**和5*仍保留和會考的A級和B級對照,整體學生得到的分數大幅地提高,得到頂級分數的學生是昔日的5-40倍,同時保留會考的各等級。

香港的學制改革使香港本為行英式的2-2-3精英制(英國人口為香港十多倍,但只有123間公立大學以及學位機構),人口為香港一半的新加坡到現今亦只有6間公立大學,走向美式以及台式的普及制,即3-4教育(3年高中,4年大學),而台灣的大學入學率(包括公立及私立)是近乎100%的適齡學生,而香港一個城市已經有近乎20間學位頒發機構,更多的私立學院如明愛專上學院、珠海學院亦不停尋求正名。

科目內容及評級方法[編輯]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提供三類科目供文憑試生報考。

[6]考生通常報讀五至七科,最多可以報考八科。

假如報考八科,至少一科必須屬下列範疇的科目: 甲類學科中的倫理與宗教/音樂/體育/視覺藝術 乙類學科中的應用學習科目 丙類學科中的其他語言科目 甲類科目[編輯] 甲類科目指包括「核心科目」在內的25科傳統科目,全部由考評局進行評級工作。

文憑試評級採用「水平參照」模式,以五個等級,科目等級以第1至5級(Level1-5)表示,當中第1級為最低,第5級為最高。

為配合大學招生,在第5級後再設5*及5**級,授予考獲5級考生中的成績優秀者,以便大學更仔細甄選學生。

成績低於第1級者,以及缺考的考生,該科均不予評級(Unclassified)。

英國語文、中國語文、數學及通識教育這四科被稱為「核心科目」,考生必需於該等科目達到相應成績,才符合大專院校課程的入讀資格。

值得留意的是,數學科延伸課程並不視同一個獨立科目,但等級會分開計算。

不少大學,特別是數理科目,在計算入學分數時或會視為一個獨立的選修科。

但大部分情況下,延伸部分合格並不能取代數學必修部分的及格成績。

有別於以往會考採用的「常模參照」(norm-referencedtest)評級方法,俗稱「拉Curve」。

學生各科成績分為A至F級,表現低於F級的成績被評為U,即「未能評級」。

考評局進行常模參照評級時,會選定一批近年在公開試中表現較穩定的學校為「對照組」,以鑑定在該次考試中,對照組學校按預定百分比考取不同等級的學生得分,稱為臨界分數(Cut-offScore);再根據臨界分數,考生須獲得相應的分數才能達到某個等級。

不過,常模參照主要比較學生的相對表現,未能顯示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際具備的能力。

考評局的公開考試委員會並不會對外公布臨界分數,但有坊間非官方機構會進行統計每一年的DSEcutoff[永久失效連結]分數。

[7]每年文憑試每科的臨界分數都會因應該年考生的表現而有所不同,但由於每年的試卷難度相約,同一科目於不同年份的臨界分數理應沒有太大差別,因此歷屆文憑試的臨界分數依然具參考價值。

[8] 乙類科目(應用學習)[編輯] 在2017-2019學年,可供選修的應用學習(AppliedLearning,ApL)科目為35個。

這為舊學制下職業導向課程(CareerOrientedCourse)的延續。

該課程的宗旨是讓一些不適合主流教育的學生接受職業性的教育,使他們有一技之長,以應社會上的僱主對於不同人才的需要。

乙類應用學習科目的評核工作由個別課程提供者負責,並由考評局進行調整。

成績分為「達標」和「達標並表現優異」,而「達標」的水平相當於甲類科目第2級的成績。

表現低於「達標」的水平將被定為「未達標」。

從2018年起,應用學習科目的成績可以再細分為「達標」、「達標並表現優異(I)」和「達標並表現優異(II)」。

「達標並表現優異(I)」的表現水平等同文憑試甲類科目第3級的成績,而「達標並表現優異(II)」的表現水平則等同第4級或以上的成績。

而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則繼續用「達標」和「達標並表現優異」。

丙類(其他語言科目)[編輯] 此類別乃中文及英文以外的語言科目,包括法語、德語、日語、印地語、西班牙語及烏爾都語。

丙類其他語言科目採用劍橋大學國際考評部的高級補充程度試題,亦由該大學的國際考試部進行評級工作。

科目等級會以a級-e級表示,a級為最高,e級為最低。

成績低於e級者不予評級(Ungraded)。

口語能力部分成績會分別列出,由高至低分別為優異、良好及合格,低於合格者不會在證書上列出。

非華語學生可以此取代甲類的中國語文作為入學基準,其他學生可視之為選修科目。

昔日等級分佈以及零分學生大幅減少[編輯] 文憑試考獲5**級(7分)的人數只有會考A級的6成左右,考獲5**和5*級的人數則比會考A-B級少了4個百份點,但仍比會考A級的總人數多2-3倍,所以絕大部份5*級學生成績等同會考A-B級,同時DSE考獲5級以上的人數為會考A-B級總和的2-3倍,但比會考C級少一些,而其餘4、3、2則和會考的D、E級百份比人數相約。

會考的選修科及格率只有大約75%,等同DSE3級,而會考的F級是90%左右,等同DSE的2級。

要注意的是73-77%的考生等同DSE的第3級和會考的E級,而90%的考生等同DSE的第2級和會考的F級,即會考5-6科F級(75-90%)就會取得0分,而DSE5科在75-90%(2級)亦可以取得10分。

而會考的F級(更早前有G級和H級)是考獲的90%,則和DSE1級(97%)等同,即使會考全U的學生大都有DSE5分以下,所以考取0分的人數比會考急劇由數萬人下降為數百人。

應考概況[編輯] 香港考評局於2010年為學校考生舉辦最後一次的會考,及於2012年舉辦最後一次高考。

為配合自修生的需要,考評局於2011年和2013年分別為自修生舉辦最後一次香港中學會考和香港高級程度會考。

文憑試於每年4、5月舉行。

中國語文科口試早於三月中旬開展,而英國語文科口試則於五月進行。

丙類科目(其他語言)一般較早開考,於前一年的十一月舉行。

成績通常於七月第二個星期公佈。

考生主要為六年制中學教育完成中六的學校考生,但亦有自修生報考。

2012年首屆文憑考試共有72,876人報名,其中71,762人為學校考生;1,114人為自修生。

[9]受出生人口持續下跌影響[10],報名人數近年呈下降的趨勢。

2019年,報考DSE總人數已跌至56,305名。

當中學校考生有48,403名,自修生有7,902名。

[11] 歷年文憑試考生人數統計(截至2021年7月20日)[12][13] 年份 學校考生 自修生 總計 最終報考人數 出席人數 與前年度差別 最終報考人數 出席人數 與前年度差別 最終報考人數 出席人數 與前年度差別 2012 71,745 71,479 不適用 1,329 1,141 不適用 73,074 72,620 不適用 2013 71,168 70,905 ▼574 11,115 10,450 ▲9,309 82,283 81,355 ▲8,735 2014 66,576 66,352 ▼4,553 12,996 12,048 ▲1,598 79,572 78,400 ▼2,955 2015 62,199 61,981 ▼4,371 11,932 10,878 ▼1,170 74,131 72,859 ▼5,541 2016 57,127 56,899 ▼5,082 11,001 9,975 ▼903 68,128 66,874 ▼5,985 2017 52,058 51,824 ▼5,075 9,566 8,525 ▼1,450 61,624 60,349 ▼6,525 2018 51,636 51,375 ▼449 7,364 6,274 ▼2,251 59,000 57,649 ▼2,700 2019 48,305 47,897 ▼3,478 7,854 6,745 ▲471 56,159 54,642 ▼3,007 2020 45,762 45,257 ▼2,640 6,654 5,552 ▼1,193 52,416 50,809 ▼3,833 2021 43,779 43,294 ▼1,963 8,107 6,682 ▲1,130 51,886 49,976 ▼833 科目列表及舊課程對照[編輯] 參見:英國高級程度會考、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和文理分科§ 香港 文憑試【年份】 會考【年份】 高考【年份】 備註 核心科目[編輯] 中國語文 中國語文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1994-2013】 1980年代至2006年設有範文;2007年至2017年不設範文;及2018年起重設文言文範文。

2020至2023年因疫情取消口試部分。

英國語文 英國語文 英語運用 英語運用由1994年起改為高級補充程度;2007年英國語文曾大改制;可參考會考。

2020年、2021年因疫情取消口試部分。

數學科必修部分 數學 (不適用) 通識教育【2012-2023】公民與社會發展科【2024-】 科學與科技【2005-2010】社會教育【2005-2010】綜合人文【2005-2011】 通識教育(高級補充程度)【1994-2013】 參見:通識教育(香港新高中科目)§ 與會考高考課程比較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與會考高考及文憑試課程比較 選修科目[編輯] 中國文學教育 中國文學 (不變) 英國文學教育 英語文學 (不變) 數學教育 數學科延伸部分 單元一(微積分與統計) 單元二(代數與微積分) 附加數學 應用數學(卷二部分) 數學與統計純粹數學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中國歷史 (不變) 倫理與宗教 宗教或佛學 倫理及宗教 歷史 (不變) 旅遊與款待 旅遊與旅遊業 (不適用) 理科 生物 (不變) 化學 (不變) 物理 (不變) 綜合科學 (不適用) 三科科學的整合,只概括基本科學理論,俗稱「三併」,2021/22學年起殺科 組合科學 (不適用) (生物、科學、物理3選其2,不包括選修單元):每部分只屬簡化後的的全科科學必修部分,每部分的課程內容略少於會考全科科學,俗稱「雙併」,2021/22學年起殺科 資訊及通訊科技 電腦【1984-2004】資訊科技【2002-2004】電腦與資訊科技【2005-2011】 電腦(AL)電腦應用(AS) 電腦(舊)為80年代科目;資訊科技(2002-2004);電腦與資訊科技(2005-2011)為電腦(舊)及資訊科技(2002-2004)合併;電腦(AL)為更為深奧的計算機原理及編程;電腦應用(AS)則較淺易;現時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為電腦與資訊科技(2005-2011)與電腦應用(AS)的改良。

地理 (不變) 地理(會考)2000年曾小修改;地理(會考)2005年改制,去除舊有課程設計及地質研習;2012年文憑試則重設地質學及更新課程;2019年加入文憑試實地考察為本的必答題,並將多項選擇題減至二十題;2021年疫情原因實地考察為本題目由必答題改為4選2選答題之中其中一題 科技教育 經濟學 (不變)  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會計學原理商業 會計學原理企業概論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 社會教育 (不適用) 科技與生活 家政(服裝與設計)家政(膳食、家居與家庭)時裝及成衣膳宿服務紡織【-2007】 (不適用) 設計與應用科技 工業繪圖圖象傳意設計與科技設計與科技(另選課程)電子與電學科技概論 設計與科技(AS)電子學(AS) [14] 藝術教育 音樂 (不變) (不變)【80s-2007】 視覺藝術 美術/視覺藝術【2005-2011】陶藝 視覺藝術 體育 體育 (不變) (不適用) 應用學習科目[編輯] 可供選修的科目為30個,分為創意學習、媒體及傳意、服務、應用科學、工程及生產和商業、管理及法律五個類別。

詳見: 最新應用學習科目(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其他語言科目[編輯] 如院校收生規則容許,非以中文為母語的學生,可以下列科目取代核心科目中的中國語文科,作為報考本地大專院校的資格;以中文為母語並選考中國語文科的考生,若選考下列外語科目,在報考本地大專院校個別科目時則可作為選修科目計算。

日語 法語 德語 西班牙語 印地語 烏爾都語 與其他公開試之成績對照[編輯] 與中學會考以及高考的比較[編輯] 因為香港學制改為334,而中學文憑試為會考的2年課程的伸延,而會考的公開資歷變成了文憑試,幾乎全部的學生昔日應參與會考的考生亦有應付文憑試,而文憑試包括兩年的會考課程以及一年的中六課程,昔日參與會考的各學校的考生近乎全部亦有應考文憑試,但因為文憑試和會考的考生幾乎完全一樣,而應該高考的考生只有會考的一半以下,所以文憑試的分數可以和會考的分數作直接的比較,而文憑試與高考的比較則需要較深的統計知識,把文憑試考生中可升讀中六的考生部份數據與高考考生的成績作對比。

文憑試中考獲5科4級以上的人數和昔日會考考獲14分以上的人數一樣,即約17,000人。

他們的最後一年學歷約等同昔日高級程度會考第一年高級補充程度(昔日學生就讀大約6AS-8AS的課目)的學歷,而最後一年的高級補充程度學歷則變成四年大學制的第一年學歷。

對於絕大部份沒有資格升上中六的學生,文憑試的成績遠不等同高級補充程度的成績。

因為在舊制下這批考生仍需重讀多次會考才可升上預科,但近1/4考獲DSE5科2級到5科4級的考生,即等同昔日會考5-14分的考生,他們最後一年的學歷不及高級補充程度第一年的學歷,但仍等同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文憑或副學士先修班的第一年課程,在新制下,文憑試考生可直接升讀副學士,而會考畢業生則需應考一年的副學士先修班。

考獲5科2級(DSE10分)以下的學生,即大約30%的學生和會考不足五分(五科合格)的學生一樣需就讀一年的毅進文憑才等同昔日會考五科合格的成績,他們的學歷既不等同一年的高考學歷,亦不等同副學士先修班的學歷,只和昔日會考不足五分考生的學歷相若。

文憑試語文科以外的科目的5**、5*、5、4、3、2分別與會考的A、B、C、D、E的人數相若,但文憑試各級的人數比會考略少,而1級與U級則和會考F-U級人數相若。

而文憑試5**、5*、5、4和高考的A、C、D、E/F相若,而4、3、2可大致和副學士先修班的A、C、E/F級對比,但副學士先修班的分數和文憑試的對比需要有更多的數據,因為不同的副學士先修班派分比例不同。

DSE的4級和昔日的會考C級相若,而考獲DSE5科4級以上的考生和會考14分的考生相若,而DSE的4級是參與昔日高級程度會考的最低資格,所以亦等同高級補充程度的第一年課程的僅僅及格邊緣成績。

要注意的是,即使考獲文憑試5科4級以上的學歷仍不等同高考2AL+2AS及格的學歷,必須要完成需要高考及格才可入讀的八間大學的第一年課程才等同高考的及格學歷。

DSE最佳5科成績的績點普遍提升了5分,包括最佳成績的30分提升到35分,以及毅進計劃畢業相若分數由會考5分提升到10分(必須要有中英數),而考取0分的人數比會考急劇下降,如舊制會考5科F級亦視為新制接近10分,因語文科外有90%達2級,和會考的F級以上的考生比例相若。

與會考升中六分數的比較[編輯] 約17000人考獲20分(平均全4)與會考15分即3C3D相若,即原校升中六的14-15分的最低資格相若,即DSE平均全4大約等同昔日應考高考的最低資格。

以此標準與英國學歷評審機構NARIC於2010年進行的另一項研究作對比,文憑試第3級等同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不及格的F級成績。

如果以NARIC作標準的話,在文憑試中考獲本地大學學位課程的最低取錄成績,以高考成績而言並不及格,但事實上考獲全部3級遠不足以升讀大學,而香港科技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很多學科也只收取高考D級以及E級為主的學生[15],因為考生以及學位相若,扣除其餘原因,如高考應考者只有會考及文憑試的一半,所以試卷比兩者略深,而入讀大學的難度與人數沒有大改變,而根據考評局的統計,考獲最佳5科16分以上的人數為3萬人,而13-15亦有1萬人,而5科3級即為15分,遠比高考應試人數約(28000人)更多,即5科3級學生的排名還比舊制升中六所需要求更低,而2科4級3科3級和舊制升中六的分數相若。

與升大學分數的比較[編輯] 以12000人為參考,在DSE考獲22分(即2科5以及3科4)以上的人數約為11000人,而考獲19-21分為9431人。

在文憑試考獲22分或以上[16]才能有較大機會升讀香港資助學士學位課程。

要注意的是文憑試考獲5級只是和會考的B級相若,而不是A級,即在較多優秀學生應考的科目中,大約20-30%人可考獲文憑試的5級和會考的B級,在較多優秀學生應考的科目中,大約有2-4%可考獲文憑試的5**級和會考的A級,除了語文科外,大約55-60%學生可考獲DSE3級以上及會考D級以上,而DSE2級以上和會考E級以上佔總考生的70-80%。

DSE1級和會考F級相若。

而U級和會考U級相若。

而過去大約有7%日校考生考獲0分,即72000人中的5000-6000人,而考獲1-5分的人亦超過20%,即超過15000人,部份資質較低的學生即使非常勤力亦不可能取得五科合格的成績,而文憑試只有最低的5%人取得U級,等同昔日U級的成績,即使昔日取得5科U級的學生亦等同DSE0分的成績,而過去的E級,即大約70-80%的考生,現在則被2級取代,而DSE只有0.5%考生考獲0分,而5科取得1級以上的人達90%。

由於考評局只有公佈考獲包括中、英文科5科2級的成績,所以DSE和會考的分數只可以和會考5科E以上的數據作出直接的對比。

因為考評局沒有公佈大量語文科不及格的學生以及五科未達2級的最佳五科數據,只可估算DSE相等分數最高可達到的會考分數,但分科的對比可作直接的對照。

與GCEAL以及GCSE的對比[編輯] 英國大學及院校招生事務處(UCAS)只認可中學文憑試第3至5**級成績,根據香港考評局的建議,文憑試第3級僅等同英國高考E級成績,文憑試的第四級等於英國高考C級成績,而文憑試第五級等於英國高考A級成績。

[17] 對比表(文憑試語文科以外的科目)[編輯] HKALE成績/IVE/副學位學歷 英國大學的GCEA-Level成績對照表 香港考評局的GCEA-Level成績對照表 HKDSE成績 HKCEE成績 DSE成績 相等DSE分數 相等會考分數 與舊制對比(舊制有全部分數的數據,而新制只有5科2級以上的數據,所以實際上得該分數的考生更多) 2013年HKDSE物理科級數 2013年HKDSE物理科該級以上百份比參考 2010年HKCEE物理科級數 2010年HKCEE物理科該級以上百份比參考 A-B A* A 5** A* 5科5**以上 35 30+ 約80人考獲35分(平均全7)以上,與會考30分(8-10A)人數相若,而高考5A則在20名左右 5** 2.4% A* 4.8% B-C A B 5 A 5科5*以上 30 27 約1500人考獲30分(平均全6),與會考27分(即3A3B)以上人數相若 5* 9.6% B 14.5% C A C 5 B 5科5以上 25 22 約5000人考獲25分(平均全5),與會考22分即4B2C相若,約佔香港的大學生人數的一半 5 23.9% C 32.7% D C D 4 C 5科4以上 20 15 約17000人考獲20分(平均全4),與會考15分相若,即原校升中六的14分相若,而5及4的組合則是學士的收生標準 4 48.8% D 57.2% E E E 3 D 5科3以上 15 10 約34000人考獲15分(平均全3以上),與會考10分相若 3 73.0% E 79.2% F 不被英國認可 F 2 E 5科2以上 10 5-6 約45000人考獲10分(平均全2以上),與會考5分即5E相若,即與高考自修生最低資格相約,以及專上學院如IVE以及副學士的收生要求相若 2 88.8% F 90.8% U U 1 F 5科1以上 5 0 1 97.0% U U U 不予評級 U U 5科U 0 0 U 100% U 100% 大專院校的新收生標準[編輯] 因應評級的轉換,各大專院校不論有否參加大學聯合招生辦法,在收生的條件和要求都因應此考試作出轉變,特別因應會考的廢除導致中五程度畢業生的斷層。

故現時新制各課程的要求相比舊制也有較大的轉變。

報讀課程 語文科最低要求 其他科目最低要求 學位課程 英國語文科第3級或以上,並取得中國語文科第3級或以上或院校另外指定的語文科要求(非華語學生) 數學科(必修部分)、通識教育科及1科選修科第2級或以上 副學位/高級文憑課程(兩年制) 英國語文科第2級或以上,並取得中國語文科第2級或以上或院校另外指定的語文科要求(非華語學生) 語文科以外、其中三科(大部分課程均不必包括數學科(必修部分)和通識教育科)第2級或以上 上述的成績要求為符合申請資格的條件而非科目的取錄要求,取錄與否,和會否承認個別科目成績都由院校自行決定。

即符合要求者未必一定等於會被該等科目取錄。

和過去的聯招或自行收生一樣,院校及學系可以個別自訂較高的最低入學要求(例如需要2科選修科目及格或個別科目需達到指定級別),考生在報讀前應先了解各院校的收生要求。

就讀於香港的註冊中學的學生報讀聯招下的課程,仍必需經過聯招報讀的規定在新制下仍然適用(除非該學生就讀於非主流中學課程,且不參加本考試)。

另外,不論在聯招還是個別院校收生中,各大專院校或學系可能會把乙類、甚至丙類科目的分數作出特別調整,或不計入正式成績(視同參考資料處理,或不承認該科成績)。

認受性爭議[編輯] 雖然第一屆文憑試經已於2012年7月中放榜,但現時比較新舊學制下學生水平的差異的實質數據並不多。

不少本地及海外院校對於文憑試個別的科目、甚至對文憑試的資格本身抱有疑問。

海外院校[編輯] 教育局稱中學文憑試成績已獲澳洲及英國院校認可,但海外大學對文憑試的成績要求較以往高考為高,雖然教育局聲稱文憑試語文科要達3級,等同高考E級,但一般大學對文憑試的成績要求達4級,方等同高考E級。

英國大學及院校招生事務處(UCAS)只認可新中學文憑試第3至5**級成績,第3級僅等同本港及英國高考E級。

以此標準與英國另一學歷評審機構NARIC兩年前的結論作對比,第3級更是不及格的F級。

如果以NARIC作標準的話,即使符合學位課程的最低取錄資格,以成績而言並不及格。

[18]英國大學的成績對照表,只承認3、4、5級等同高考E、C、A級(以naric積分換算)。

以往英國首三十名大學要求報讀者有高考ABB成績,文憑試則3科分別達5*級,第5級及第5級成績甚至更高。

[19]個別院校甚至不承認文憑試作為入學成績,而要求考生自行應考該院校指定的國際考試以滿足其入學要求。

又由於中學文憑的課程設計缺陷,一些理科學生被迫修讀一科理科加上組合科學,削弱理科知識水平。

海外名牌大學有部份學科,需有穩固理科根柢,要求申請人修讀兩至三科純理科,不接受課程削半的組合科學。

於是修讀組合科學的理科生,不能報讀此類課程。

[20]一些有意報讀的學生,只得臨時放棄組合科學,自修純理科。

[21] 個別的海外院校,對於較易受評卷者的觀點影響成績的通識教育科規定較為寬鬆,一般只視同一個普通的選修科,甚至不予承認,而非香港院校規定的必修科。

本地院校[編輯] 本地大專院校,不論有否參加大學聯合招生辦法,雖然對於收生最低要求有大致的共識(即要求核心科目達指定級別)。

但是實際上對於不屬於新高中科目(即甲類科目)的應用學習科目和非中英文語言科目的認受性都存有疑問。

不少院校或學系都不把非高中科目計入正式收生成績,而只視同於額外的參考資料,甚至不承認該科成績的場合也有發生。

[22]即使院校承認該科作為正式收生成績,也不代表該科和與新高中科目取得同等的認受性。

例如應用學習科目,達標、達標並表現優異只等同於文憑試新高中科目的2級、3級[23]。

而其他語言科目除E級對應非指定選修科的及格級別外,不少的對應等級都比新高中課程低,甚至只視同及格(反之個別與相關外語有關的科目或會視為特定選修科)。

在非華語考生語言規定方面,雖然考試的設計的原意上容許,個別的院校並不容許非華語考生以丙類科目代替中國語文科,而要他們自行應考指定的中國語文考試(例如IGCSE中國語文科)以符合其入學要求。

意外[編輯] 中文聆聽錄音出現「疊聲」[編輯] 2015年3月31日舉行的中文科卷三聆聽能力考試,香港電台的直播出現技術問題,導致有「疊聲」情況出現。

考評局收到2,470名考生報告受影響,遍及全港試場,最終投訴考生全獲加分1至3分,沒投訴的考生一律不獲加分。

[24] 分配試場出錯[編輯] 2016年2月中,文憑試開考前夕,有教師揭發應屆文憑試准考證上考生獲分配的試場出錯,大批學生被派回原校應考。

考評局發現後需收回在2月16日發放予日校考生的准考證,並重新編配試場。

[25] 聆聽錄音格式出錯[編輯] 2017年4月6日進行的中文科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全港56個紅外線系統試場無法按時播放聆聽考試錄音,多達1萬名考生受影響。

考評局回應稱由於複製USB時誤以WAV格式燒錄錄音檔案,以致未能以USB播放機播放,該局知悉後已立刻改以電腦播放錄音內容。

雖然有關試場開考時間因而延遲,但試場亦相應調整完卷時間。

[26] 機密資料外洩[編輯] 文憑試設立至今,有數宗機密資料外洩的消息出現,令公眾關注文憑試的公平及公信性。

2016年初,身兼考評局公開考試委員會委員的保良局莊啟程預科書院副校長許頌聲(該學年被調職至另一保良局初中書院)被發現懷疑與其任教預科書院的其中一名女生發展地下情及性交,並於短訊內表示曾經用自己於該委員會的內部機密資料促進該女生的學習。

考評局於事件被報章報導當天,宣佈該委員已辭職。

至今考評局暫沒有向警方舉報[27]。

比較新 [28]舊[29]委員會成員名單,顯示該涉嫌擅取機密而辭職的委員就是許頌聲。

2018年六月,現代教育補習名師蕭源(原名蕭志勇)、考評局一名監考員(即其妻子蔡盈盈)及兩名前口試主考員,同被廉政公署落案起訴不誠實取用電腦罪。

疑犯涉嫌將2016年及2017年中文科考試保密的試題傳送予蕭源。

其中一位口試主考員亦被指,向蕭源傳送有關2017年中文科考試一個簡介會的保密資料。

[30]一個月後,廉政公署再起訴現代教育導師劉冠華(KrisLau),以及19歲前評卷助理黃子軒。

他們涉嫌貪污及非法取用智慧型電話,收發2017年英文科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的機密資料。

[31] 歷史科爭議試題[編輯] 主條目:2020年文憑試歷史科爭議試題事件 歷年優異成績學生記錄[編輯] 考獲7科5**的成績,香港傳媒稱之為「7科5**狀元」;如果數學及數學延伸單元同時取得5**的成績,香港傳媒稱之為「超級狀元」。

在四個核心科及四個選修科全部考獲5**的成績,香港傳媒稱之為「終極狀元」;如果數學及數學延伸單元同時取得5**的成績,香港傳媒稱之為「終極超級狀元」。

年份 人數 學生就讀學校 2012 6 皇仁書院(2人)、嘉諾撒聖瑪利書院、香港培正中學、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聖言中學 2013 9 皇仁書院(2人)、聖保羅男女中學、喇沙書院、德望學校、英華女學校、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真光女書院、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 2014 12 聖保羅男女中學(3人)、聖保祿中學(2人)、皇仁書院、嘉諾撒聖瑪利書院、九龍華仁書院、協恩中學、華英中學、英皇書院、聖士提反書院 2015 12 皇仁書院(2人)、拔萃女書院(2人)、嘉諾撒聖瑪利書院(2人)、港大同學會書院(2人)、英皇書院、藍田聖保祿中學、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 2016 5 拔萃女書院(2人)、聖保羅男女中學、皇仁書院、香港培正中學 2017 6 聖保羅男女中學(2人)、皇仁書院、拔萃女書院、庇理羅士女子中學、民生書院 2018 11 聖保羅男女中學(4人)、拔萃女書院(2人)、皇仁書院、喇沙書院、德望學校、拔萃男書院、將軍澳官立中學 2019 12 喇沙書院(3人)、拔萃女書院(2人)、聖保羅男女中學、皇仁書院、拔萃男書院、香港培正中學、聖馬可中學、聖保羅書院、觀塘瑪利諾書院 2020 7 聖保羅男女中學(3人)、拔萃女書院(2人)、皇仁書院、香港華仁書院 2021 7 拔萃女書院(2人)、嘉諾撒聖瑪利書院、保良局董玉娣中學、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伊利沙伯中學、英華書院 參考資料[編輯] ^入港大門檻5科4級-太陽報.[2014-04-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9).  ^認識美荷樓重溫香港精神.[2014-04-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9).  ^與英國本科生待遇相同 ^TopUKUniversityLeagueTablesandRankings2016.TheCompleteUniversityGuide.[2014-04-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4).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10年香港中學會考考生在各科的成績分析(PDF).[2017-05-10].(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8-01-07).  ^2012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規則(PDF).[2010-08-08].(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0-02-14).  ^DSECut-Off分數.[2020-01-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2).  ^DSECut-OffScore[永久失效連結] ^2012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PDF).考評局.2011-11-17.(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1-12-01).  ^DSE考生減入U更容易.信報.2017-05-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3).  ^2019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PDF).考評局.2018-12-17.(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9-04-19).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歷年報考情況及成績統計(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20 ^2021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報考統計資料(截至2020年12月16日)(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20 ^設計與應用科技(PDF).[2019-03-13].(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8-10-09).  ^JUPASadmissiongradebookletbefore2001andafter2002injupaswebsite ^輔導老師料最佳5科考獲22分以上能入大學.香港電台.2014年7月13日[2014年7月13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7月14日). (繁體中文) ^EquivalenceofHongKongQualifications存档副本(PDF).[2013-05-18].(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13-10-08).  ^文匯報︰中學文憑試獲英澳院校認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0年1月22日 ^太陽報:海外冷待文憑試港生學歷大貶值(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0年12月25日 ^有海外名校不認可「組科」醫科要求傳統理科.[2011-04-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10).  ^學生臨急自修報考.[2011-04-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10).  ^以應用學習科目為例,在聯招下的資助院校中只有中文大學、浸會大學、理工大學、教育學院的會把應用學習視同選修科目,但全部都有其他的限制,如只適用於個別學系的課程。

而科技大學,除人文學院會把丙類科目視同選修科外,並不承認不屬於新高中科目的全部成績。

^東方日報:「應用學習」認受性低.[2011-12-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6).  ^聆聽試叠聲 逾二千人加分.蘋果日報date=2016年2月18日.[2017年5月28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8月23日)(中文(繁體)).  ^中學文憑試分配試場出錯 考評局須重新印發准考證.香港電台.2016年2月18日(中文(繁體)).  ^考評局錄錯格式 累DSE中文聆聽萬人遲開考.東網.2017-04-06[2017-05-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8)(中文(香港)).  ^涉師生戀副校疑洩文憑試評分準則.now新聞.2016年1月9日[2017年5月28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8月3日)(中文(繁體)).  ^附錄二(PDF).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16年1月13日.(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16年3月3日)(中文(繁體)).  ^附錄二(PDF).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16年1月8日(中文(繁體)). [失效連結] ^廉署起訴四人涉嫌非法取用智能電話收發文憑試保密資料及試題.香港廉政公署.2018-06-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3).  ^再有現代導師涉用電話收發DSE保密資料 廉署起訴KrisLau與其前學生.明報.2018-07-25[2020-07-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30).  參見[編輯] 香港教育 香港中學教育 香港專上教育 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 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 香港電台第二台(負責聆聽考試應播) 歷屆試題 香城(虛構城市) 香港中學會考 香港高等程度會考(1980年代的香港公開試,當時中文中學實行六年的三二一學制,學生完成一年預科後應考。

)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 香港補習文化 通識教育(香港新高中科目) 升學考試 預科 外部連結[編輯] 香港教育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大學聯合招生辦法(新高中學制轉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香港中學文憑考試&oldid=68778572」 分類:香港教育改革香港中學文憑考試香港中學教育2012年建立的週期性事件香港年度事件隱藏分類:自2020年3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自2017年11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新聞 其他語言 English日本語한국어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