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決 - 宇宙光全人關懷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電影《判決》(The Children Act)取材自伊恩‧麥克伊旺(Ian McEwan)的 ... 男孩的癌症復發,這時已值他成年、可自行決定之際,他決定不輸血,並非 ...
Loading...
取消讀取
標籤區
那些在世界角落的台灣人
寫給青春的信
耕者心
Music
歷史
白培英長老紀念專輯
孫越叔叔紀念專輯
教會巡禮
韓偉紀念講座
Movie
真實故事
台灣宣教之旅
那些在世界角落的台灣人
寫給青春的信
耕者心
Music
歷史
白培英長老紀念專輯
孫越叔叔紀念專輯
教會巡禮
韓偉紀念講座
Movie
真實故事
台灣宣教之旅
復活大家談
判決
第540期
2019/4/15
陳韻琳(作家,廣播人)
圖片來源/wiki
耶穌復活了。
如果耶穌復活不只是信仰的口號,那麼,耶穌復活跟我們真實的人生,必定要有最堅實、最深耕、最基礎的關聯,這關聯是什麼?
↑電影《判決》
電影《判決》(TheChildrenAct)取材自伊恩‧麥克伊旺(IanMcEwan)的小說,這故事讓我更深思考耶穌復活跟人生的關係。
故事始於一件宗教爭議:一個未成年男孩罹患血癌,救他命的方式是輸血,但基於男孩父母親的宗教信仰教義(耶和華見證人會),父母拒絕讓孩子輸血,但不輸血,這孩子必定會死。
這是樁即將發生的命案,仰賴法官判決。
有意思的是,判決的女法官其實人生走到瓶頸,她向來對一切判決都非常果斷明快、正義凜然,這是基於她的職業專精,但她對生命已經失去熱情,作她枕邊人的丈夫最清楚。
這樣一個經常大手一揮就是生死之判的法官,卻沒有生命的愛,她要怎麼面對這表面是宗教爭辯、實質關乎生死的案子?
故事原著取名「TheChildren有非常強烈的象徵含意。
到底誰是孩子?是只管宗教教義、單憑禱告、不相信醫學、不管死活的父母?是動則生死大判卻失去生命熱情的法官?還是這個尚未成年不能為自己決定的孩子?
法官去見孩子,跟孩子說,他日後的生命還有無限豐富的可能──儘管她自己活不出來。
最後,她判定孩子必須輸血,他要活下去。
孩子因為輸血活下來後,開始認真探問活著的意義。
他是死裡復活的孩子,他不可能像一般人一樣糊里糊塗地活,他要知道生命的意義、生命因何而豐富?過去在父母引導下的教義式的信仰要求,已經不是答案,那麼,誰能給他答案?他馬上想到這位女法官,以為她既有生死判決權力,理應有答案,結果,女法官不僅不給答案,她正義凜然的冷漠,更讓男孩覺得受傷。
當然我們都知道,他所問非人,裁決生死的女法官,對生命,沒有答案。
故事最後的結局饒富深意。
男孩的癌症復發,這時已值他成年、可自行決定之際,他決定不輸血,並非因著宗教教義,而是因為對生命已無眷戀。
生他的父母、判決他活下來的法官,都沒有辦法讓他明白為何要活著。
故事的主題名「TheChildrenAct」,再度在這年輕人病死後延續其深意。
他的死,刺激這位女法官面對人生的困境:她掌握生死大權,但是,她為什麼活著?
這孩子因著本會死、卻活了,他認真責問生命的意義。
那麼,若是有人犧牲自己的生命,救了別人的性命,這被救活下來的人,當然會不由自主一再探問為何是別人死、自己活?自己又該如何活?
現在我們談耶穌復活,當然,復活之前必有死,耶穌為我們死了,又為我們活了。
我們因著耶穌為我們死與復活,誠實質問一下自己:如今我是怎麼活著?是不是更能彰顯耶穌為我死而復活的愛?
……(請見2019年4月雜誌【復活節專刊】)
延伸文章資訊
- 1判決The Children Act》--法庭外的審判(綜論原著與電影改編
小說裡高等法院家事法庭法官Fiona審理的法案,追本溯源下多與「宗教」有關。 電影法案主線雖在Adam的輸血案上,但前段仍以不小篇幅敘述「 ...
- 2判決 - 宇宙光全人關懷網
電影《判決》(The Children Act)取材自伊恩‧麥克伊旺(Ian McEwan)的 ... 男孩的癌症復發,這時已值他成年、可自行決定之際,他決定不輸血,並非 ...
- 3判決(電影)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4【電影影評】判決The Children Act Emma Thompson艾瑪湯普森
表示依據兒童法,院方必須為這名青少年輸血,即使這名青少年的宗教不允許且青少年本身也不願意接受輸血。 她做出判決之前甚至不尋常地去醫院探視這位 ...
- 5瘋電影/判決正念信仰不會讓人去死| ETtoday名家新聞
... 懷海德飾)因宗教信仰拒絕輸血,菲歐娜必須做出關鍵的決定,是該尊重男孩的家庭讓他走向死亡,或是強迫違背信仰輸血活下去。 (瘋電影,判決,賴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