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白多花400萬:一家四口用10年血淚寫預售屋勸世文 - 今周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文介紹,買房的第一件事:先區分用途,自住或者投資? ... 但是如果要出租或轉售的話,店面式的租金價格會比較好,價差的漲價空間也比較大。
在今天看見明天
×
我家買房「本來投資變自住」,白白多花400萬:一家四口用10年血淚寫預售屋勸世文
效率理財王/余家榮
房地產
shutterstock
2021-12-2113:40
+A
-A
加入收藏
本文介紹,買房的第一件事:先區分用途,自住或者投資?
為什麼要買房?以用途來看,不外乎兩個:1.自住;2.投資(收租金或賺價差)。
這是完全不同的需求,要評估的項目可能統統不一樣。
如果買房之前不先決定好,要自住還是投資?有可能會多花好幾百萬,還得到更差的居住品質。
看看我家「本來投資,變自住」的例子。
買預售屋賺價差?
情境說明:我居住的地區,沒有任何一條高速公路通過,也沒有高鐵,是個人口總數不到20萬的小鄉鎮市,產業型態工、商、農業均有。
本來,我們一家四口,是跟奶奶與伯父一家四口,住在同一棟公寓,各住一層。
隨我升上了小學三、四年級,跟妹妹都逐漸長大,家中需要的房間與空間越來越不足,爸媽便開始考慮,要另外買間大一點的房子。
當時約是民國79年到81年左右,足夠我們一家四口居住的住宅區新蓋3樓半透天厝,約500多萬元。
在交通不發達的偏遠小鄉鎮市,超過一半的人都住透天厝,這是很正常的居住情況。
與寸土寸金的大台北都會區完全不同。
那時候大約是我10歲到12歲,也就是爸媽已結婚十幾年,隨著多年工作累積,手頭有了一小筆積蓄。
再加上工作的逐漸調薪,是有餘裕可以負擔房子的頭期款,與每月的房貸。
有了想買房的念頭,爸媽才開始留意房地產的相關訊息。
週日放假時,爸媽常帶著我與妹妹,到處去看房子、看預售屋的工地。
從小喜歡玩樂高積木的我,最喜歡看展售中心的建築模型。
除此之外,爸爸與同事、朋友間聊天的話題,也開始有了房地產的討論。
聊過才得知,原來爸爸的許多同事、朋友,那幾年都喜歡買「預售屋」,也就是還沒蓋好就在販售的房子。
等半年、一年後,房子完工了,此時已經蓋好的「成屋」,價格比之前預售時還要高,他們便轉手賣掉,賺取價差。
有的人獲利幾十萬,也有人獲利上百萬的。
這類賺價差的心得經驗聽多了,爸媽自然也會想跟朋友一樣,買個房地產來賺賺價差。
有經驗的朋友們還跟爸爸分享說,想自住的話,住宅區的房價比較便宜。
但是如果要出租或轉售的話,店面式的租金價格會比較好,價差的漲價空間也比較大。
比如,當時一個住宅單位500多萬元,店面式900多萬元。
假如都漲一成(10%)的話,住宅可以賺50萬元(500萬X10%=50萬);而店面式的可以賺90萬元(900萬X10%=90萬)。
問題來了:我們家的資金,只夠買一間房。
那麼,究竟是要買來自住,還是要買來投資轉手賺價差呢?
朋友們有不同的說法,住宅或店面,各有支持的論點。
住宅區安靜,適合自住。
店面式的,緊鄰商業區大馬路,人潮、車潮多,適合做生意,收租金與轉手的價格較好。
最後,爸媽決定聽從「店面派」的建議:先買間店面式的,等房子完工,賺到價差之後,再去買住宅區的來自住。
如此一來,有了「投資房」賺的價差,將來買自住房的頭期款就可以少付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這聽起來是個滿好的計劃。
不是每間預售屋,都有美好結果
房子買了之後,過了半年,終於完工交屋。
但是,這時該批建案的「成屋」房價,並不如我們預期的上漲,而是停滯不動,與「預售」的時候一樣。
這是個讓人出乎意料的失望結果。
聽爸爸朋友們講的預售屋完工之後都有漲,怎麼我們自己買就不一樣了呢?
幸好,雖然無法馬上轉手賣出,但有豐富房地產交易經驗的朋友,跟爸爸建議說,可以先出租呀!找房客來收房租,相當於房客幫我們繳(部分)房貸。
等將來房價漲到滿意的價位,再轉手賣出。
現在先賺租金,將來再賺價差。
這聽起來似乎是個聰明的好主意。
賺不到價差,改收租
於是,我爸媽就開始了人生第一次當包租公、包租婆的經歷。
陸陸續續租了幾個房客,房租都如期繳納。
但只有少數幾個會連續租兩年以上,大多是一年就沒再租了。
畢竟是店面做生意,房客的生意不好,撐不滿一年就關店,這是可以理解的。
兩組房客中間,沒有租金收入的空窗期,有時一個月,有時長達半年以上,這是當包租公之前,沒有預期到的。
然而,沒預期到的,還不只如此。
不是每次出租,都有美好回憶
房客多了,總會遇到形形色色不同的人。
有準時交租金的,自然也有經常遲交的。
我們後來就遇到一次,非常不愉快的出租經驗。
該房客在合約初期,就經常遲交房租。
有時會透過他的兄弟姊妹,幫忙代繳房租。
但是一次、兩次之後,家人也不想再幫他了。
除此之外,還很難聯絡到人。
打電話,不接;去店裡看(就是我們租給他的房子),沒開店;去他家裡按門鈴,明明裡面有燈光、有電視聲音,但就是沒人來應門。
幸好我們每次租房子,都不怕麻煩的簽訂合約。
一年的租約到期時,這位拖欠租金的房客,仍然找不到人。
後來真的沒辦法,爸媽只好拿著合約上法院。
這位一直避不見面的房客總算出現了。
經過計算,扣除一開始支付的押金(兩個月房租)之外,房客還欠我們約8萬元的房租。
該房客表示,他帳戶都沒錢,拿不出房租。
法院就決定,把他店裡的電視與冷氣、冰箱等二手電器設備,判給我們房東,抵充欠繳的租金。
收不到租金,乾脆自住
有了這次非常麻煩又不愉快的經驗之後,為了怕再度遇到這種傷神費時的房客,爸媽便不打算再出租了。
這時房價還是沒上來,沒辦法賺價差賣掉。
但房子空著也不是辦法,爸媽幾經深思之後,下了一個很重大的決定:搬過去自己住吧。
從小住公寓長大的我跟妹妹,一想到搬進這間透天厝之後,可以有更大的房間,都覺得既期待又開心。
臨大馬路,車多吵雜,晚上睡眠品質差
本來,我們跟奶奶一起住的公寓,是與商業區隔一條街的住宅區。
走兩個路口就有便利商店,購物等生活機能都很充足。
且晚上滿安靜的,生活品質很好。
搬到這個自己買的透天厝店面之後,生活更加便利。
因為只要走一個路口就有便利商店,比以前住的還近。
但是,有好也有壞,我們從此不再有安靜的環境了。
由於店面緊臨大馬路,不論白天晚上,總是有許多汽車、機車通行,製造大量的噪音與廢氣。
尤其晚上11點、12點,要睡覺的時候,車輛呼嘯而過的聲音不時傳來,很怕吵的我,實在難以安穩入睡。
房貸還清,開酒慶祝
收回自住後,又過幾年,我跟妹妹都已經大學畢業。
爸媽又存了一筆積蓄,便提前把房貸還清了。
因為,那個年代的房貸利率,比現在2%到3%的低利率要高很多。
儘早還清,比較能放鬆心情。
肩膀上的壓力終於卸下,我們在家簡單的慶祝一番。
老爸買了一大盤生魚片與炒螺肉當下酒菜,還開了他喜歡的威士忌;我跟媽媽喝啤酒;身為我們家「唯一清流」滴酒不沾的妹妹則是喝果汁。
用最近幾年的流行語來說,大概就是「小確幸」吧。
在他人眼中看來,不是什麼特別豐盛的山珍海味。
但重點不在食物,而是爸媽辛勤工作打拼一輩子,終於還清銀行房貸,100%擁有自己的房子了。
這對我們家而言,是意義重大的。
一家人吃吃喝喝,慶祝這個特別的時刻。
席間不知怎地聊到,如果當時直接買住宅區,只要500多萬,除了比現在的環境要安靜,還可以比店面省下400萬。
都足夠全家環遊世界了呢!我們一家人自嘲地說著。
如果電話亭:投資房小虧100萬賣掉,換自住房還倒省300萬?
理性的想,如果決定不再出租,要收回自住時,真的沒辦法「賺」價差,其實打平或者虧一點點賣出,比如虧個50萬、100萬,用800萬總價賣掉,趕緊去買500萬的自住房,也省得多付400萬的房價呀(900萬減500萬=400萬)。
虧了100萬,但省下400萬的支出,算起來還倒賺300萬呢(-100萬+400萬=300萬)。
聽別人講,看著別人的買屋過程,大家都知道,應該如何做比較合理。
但當自己就是那個「要賠錢賣出房子」的當事人時,行為就沒那麼理智了。
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在感情上,900萬買進的房子,要賠錢賣掉,怎麼捨得呢?
《進擊的巨人》動畫第一季第24集有句台詞,讓我印象深刻:「什麼都無法捨棄的人,什麼也改變不了。
」
有時就是要「理智」勝過感情,做出常人無法做的決策,才能夠有更好的結果,不是嗎?
曾在書上讀過一段話:「聰明的人,是用別人的經驗當經驗。
愚笨的人,是用自己的經驗當經驗。
」以上所述,就是我們家買房用途混淆的經驗,給讀者朋友們參考參考囉。
免責聲明:作者與各建設公司均無任何利益往來。
此篇文章,是作者自行查看相關資料後整理而成,已儘可能精確完整,但作者不保證資料之正確性。
如有疏誤歡迎來信留言指正。
作者簡介_余家榮
花蓮人,義務役預官52期2梯。
銘傳大學保險系畢業,但沒當過保險業務員。
任職於證券業15年。
喜歡旅行、閱讀、關懷流浪狗。
筆名「效率理財王」,部落格2011年成立,累積近300篇理財文章,亦擔任理財課程講師。
專注於三大主題:應備存款、指數化投資、純保險。
針對上班族常見的理財問題:存退休金、醫療費、買房、旅遊等,推廣「投入最少的時間、金錢」達成「最有效率」的成果及保障。
效率理財王部落格、FB粉絲專頁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首發於「雅虎理財專欄」,原文:房地產2-03買「自住房」要知道的事01:自住或投資?一開始就要分清楚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
💁週年慶【一期$35元起】年終最優惠📣即時把握才是大贏家!
買房
預售屋
自住
投資房地產
房貸
透天厝
店面
紅單
延伸閱讀
房價一直漲,終於存到第一桶金,該先買房還是先投資?他44歲提早退休:先買房,絕對是正確的事
2021-12-20
先買車還是先買房?不敵媽媽「碎碎唸攻勢」,Joeman25歲背房貸:買房後真心覺得「這是我家」
2021-11-03
她33歲提早退休環遊世界,為何10年後打破「不買車不買房」原則?年輕時吃苦,不代表要苦一輩子
2021-10-19
矽谷台灣人的斷層危機
2022-09-14
台股大盤概況走勢
熱門:
熱門話題
/HOTARTICLES/
最新文章
/HOTNEWS/
熱門推薦
/HOTRECOMMEND/
x
50歲財富自由,60幾歲卻不得不申請破產的故事多了!金錢遊戲為何普通人玩不起?說穿了一道理
台股大盤走勢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