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南橘北枳 - 新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南橘北枳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

也叫枸橘。

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

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后人遂用“南橘北枳”来比喻 ... 成语故事:南橘北枳 南橘北枳 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

也叫枸橘。

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

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后人遂用“南橘北枳”来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现代汉语中似乎用于贬义稍多些,形容某种事物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异化”或者“变质”。

出处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 译文: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

” 简介: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yàn)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

晏子,名婴,字仲,谥号“平”,夷维(今山东省莱州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典故 一次,齐国大夫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这消息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来,我想羞辱他,该用什么办法?” 身边的人回答说:“等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捆绑一个人在您面前经过,您就说:‘这人是干什么的?’我回答说:‘是齐国人。

’您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犯了偷盗罪。

’”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

”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

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 楚王听了,尴尬地笑着说:“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

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 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

晏子以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委婉清晰的话语,赢得了这场外交的胜利。

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

而后人也从晏子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提炼出成语“南橘北枳”,古人以为南方的橘移植到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

比喻人或事物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