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餐巾紙》4天學會視覺思考法,受益一輩子 - 遠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開發每個人天生就具備的三種視覺思考工具○ 讓讀者在面對各種情境時,熟練運用「觀看─觀察─設想─展示」視覺思考4步驟○ 立即改善視覺想像的能力○ 學習辨認問題 ... 展開餐巾紙 作者:丹.羅姆DanRoam 譯者:胡洲賢 平裝特16開,320頁 定價350元,特價99元 推到 餐巾紙的背後 作者:丹.羅姆DanRoam 譯者:韓文正 平裝特16開,240頁 定價300元,特價237元 餐巾紙的背後+展開餐巾紙(全2書) 定價650元,7.5折特價488元 ★年輕一代的管理者必讀的一本書。

──《商業週刊》(BusinessWeek) ★作者讓人見識到就算是最著重分析思考的人,也能從圖像思考中獲益。

──《新聞週刊》(Newsweek) ★作者教你如何畫出簡單的圖畫……。

這是簡單而有效的工具,能化繁為簡,能和不同專業領域、不同  文化的人分享你的想法。

──FastCompany   4天之後,你將會學到一項終身受用、而且處處可以應用的思考技術! 生活中、工作上,處處會碰到有待解決的問題。

問題或許有大小、難易的分別,但是面對它、解決它、放下它的過程卻是一樣的:看見問題、設想解決之道、匯聚資源,著手處理。

《展開餐巾紙》能教你什麼? ●開發每個人天生就具備的三種視覺思考工具 ●讓讀者在面對各種情境時,熟練運用「觀看─觀察─設想─展示」視覺思考4步驟 ●立即改善視覺想像的能力 ●學習辨認問題種類,選擇最佳的視覺解決方案 作者在大略回顧《餐巾紙的背後》的重點之後,著重於技巧的演練。

讀者有如參加一場為期四天的工作坊,實際操作如何把抽象的思維轉化成具體的圖像。

如果說《餐巾紙的背後》偏重概念的呈現(當然也有很多實例),那麼《展開餐巾紙》就是加強演練,讓畫圖成為思考習慣的一部份。

不管你做哪一行、想做哪一行,不管是生活上的問題或工作上的挑戰,《餐巾紙的背後》和《展開餐巾紙》都可以協助你找到解決的方法! 丹羅姆(DanRoam) 他就是《餐巾紙的背後》的作者(當然囉,不然還能怎樣?)這本書把一枝筆、一張紙在解決各類問題所能發揮的作用,做了清楚、有趣、令人心動的說明。

《餐巾紙的背後》受到許多重要媒體的稱讚與肯定(包括亞馬遜書店「年度好書」、《倫敦時報》「商業創新類年度好書」),已經翻譯成18種語言,同時,作者也受邀到更多公司(從美國政府、軍方到《財星》500大企業),講授「視覺化思考」的課程。

這本書是紙本版的工作坊,如果讀者已經對《餐巾紙的背後》內容有個概念,《展開餐巾紙》將會提供更多實際應用的練習。

有興趣瞭解更多的讀者可以參考網站:www.thebackofthenapkin.com、http://digitalroam.com。

視覺化思考的萬用工具 主動觀看的步驟 以下是主動觀看的基本步驟: (如果你有興趣想進一步了解這些步驟出自哪裡,為什麼有那麼重要,請參考《餐巾紙的背後》第四章。

) 盡量蒐集所有資料。

放在你看得到的地方。

建立基本座標系統。

將資料繪製成圖。

畫出結論。

為了練習主動觀看,我們將使用資料視覺化的例子。

而在我們開始之前,容我先插入一句話,那就是如我們接下來幾天將會看到的,用圖畫解決問題,比只把資料兜一兜就拿來簡報要有效得多。

分析原始資料是個很好的起點,因為每當我們注視著周遭的世界時,我們眼睛便是在做這項工作。

把接下來的練習都當成暖身訓練,用便條紙開始練習起,會在這幾天裡頭把我們推上視覺思考法的更高層。

資料練習:主動觀看 這裡有一組數據。

用六十秒看完,看的時候試著注意你會最先看什麼,你的眼睛會移到哪裡,會在哪裡暫停,會在哪裡注意到一些有趣的東西。

迅速完成並在吸引你的地方做下記號。

好,現在停下來。

在我們開始主動觀看的特定步驟之前,你想我們在這裡正在觀看什麼?你認為這些數據呈現了什麼?有沒有什麼「問題」浮上心頭,而它剛好可以幫忙解決問題的?如果沒有,不用擔心:像這樣的數據對多數人而言,本來就是很難快速「了解」的;畢竟這是本書的重點。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用圖來說明這些資料,好讓我們可以一窺全貌。

觀察的六種方法 最新的神經生物學和視覺科學顯示,當我們看周遭世界時,視覺系統會把每樣東西分成不同的視覺資訊。

這些是由不同的「視覺途徑」來處理,特別包括「何處」途徑、「何事」途徑,和「如何」途徑。

那些簡單的名稱對每一條途徑都做了傳神的描述:「何處」途徑說的是每一件東西的位子,「何事」途徑指認我們所看的東西,「如何」途徑幫我們了解在品質、數量或位置改變時,每樣東西彼此之間以及與我們之間所產生的互動關係。

視覺是如此精密複雜,目前我們對於它的基本運作情形了解得還相當有限,這些途徑給了我們些許線索,看各個元件如何一起搭配運作。

模樣如下: 動手練習:六六法則的餐巾紙 我們來畫一張餐巾紙草圖,像我們所畫的瑞士刀圖案一樣,只是這回我們不再畫出全部的刀具,重點只在六個W這組刀具上。

就像我們每次開始用畫圖來解決問題那樣:先在左上角畫一個圓圈,就像之前畫的一樣,並取名為「我」。

然後再畫第二個圓圈,也一樣叫做「我的問題」,但這一次畫在中間,並且盡可能畫大一點,大到快佔滿整張餐巾紙。

我們可以把這個大圓圈看成披薩:我的問題披薩。

現在,我們面前有一個大問題。

我們不要被問題擊倒,所以我們把它分為六片,而且一邊看,一邊貼上標示。

六六法則背後的理論 如果可以不用想辦法畫一張詳細的說明圖來形容整個問題,而是創造一系列六張簡單的圖:每張都訴諸我們視覺化系統中的每個視覺途徑的話,那會怎麼樣?不就是可以輕易地畫出任何問題的片段,同時確保每個人一看到我們的圖,就會馬上說「懂了」? 心懷著這個前提,我畫出了六六法則。

六六法則告訴我們,對於我們看待問題六條途徑,都需要我們畫出一張圖,以便圖解說明問題的面向。

以同樣的方式,我們的視覺系統也是藉著把信號打散成不同的元素,再裝訂成一個我們世界的完整圖案。

我們可以輕易地顛倒過程,創造出任何問題的恰當圖畫。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是專案經理,必須在這一季結束之前推出一項新產品,我們可能會說我們面對最主要的是「何時」的問題,像是什麼時候一切都必須做出來,以趕上期限?以視覺化的方式來廓清「何時」,也就是弄清楚把所有的事情及時做好的真正意思,我們得仰仗心智的力量,看看時間歷程,並且創造出反映那種情境的圖畫。

或許我們不需要畫出「何人/何事/何物」、「有多少」、「何處」和「如何」全部的問題,才能看出我們要在這特定的專案裡頭找出什麼解決方案,或許我們只需要畫出「何時」這張圖就可以了。

如果那是真的,那有些好消息要對任何願意嘗試視覺化解決問題法的人說:任何問題都可以用圖畫來呈現。

而如果這是真的,更棒的就是,我們可以光靠六張圖就辦到。

而如果這是真的,真正最棒的消息是,任何學得會畫六張圖的人,那說的可是所有的人啊,就學得會畫出任何問題。

認識SQVID:運用想像力的實際練習 SQVID是由S-Q-V-I-D五個字母組合而成、有助於記憶的簡單策略,每個字母都代表我們碰到任何問題時,可以拿來自問的問題,以啟動我們內心的眼睛,強迫我們想像各式各樣的可能性。

我用開瓶當例子,但其實在我們想像事情時,動用SQVID能大大打開我們的心靈。

把SQVID想成是我們想像力的拔塞鑽:保證可以開啟關於某件事多重想法的方式。

下次有人要求我們「打破框架來思考」,當我們需要看並非直接出現在眼前的可能性時,由SQVID五個字母所啟動的五個問題,就是我們需要拿來自問的。

SQVID的五個問題 1.我對簡單或精細的觀點比較有興趣?兩者各自看起來是什麼模樣? 2.我對質或量比較有興趣?它們的圖可以讓我看到什麼? 3.現在對我來說何者比較重要:我要達到目的的想法,或是我要如何達到目的的做法?這兩者看起來有何不同? 4.個別地看我的想法,還是和其他想法比較,對我而言比較重要?我可以得到一張兩者兼具的圖嗎? 5.我比較關心什麼:我的想法如何造成變化,或維持現狀?兩者各自看來像什麼? 我們看到的SQVID就像是一個「五種分類的框架」,每個分類都有兩個明確的相反設定。

完整SQVID練習 右邊有SQVID空白練習格,用十張圖來描述。

(從其中挑一個或自己選一個想法) 領導力 人力資源 資訊科技 製造業 銷售業 利潤   如果覺得自己思路不暢,不妨試試這些提示: 回顧本章節所有的案例:橘色有啟發你任何想法嗎? 你不一定要從「簡單」開始。

例如,利潤最容易從「量的」開始畫起。

當你在想自己的題目時,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從你的「簡單」開始畫起。

還記得第一天嗎?先畫個圓圈,給它取個名字。

我們不在乎圖畫得有多「好」:我們要的是想法。

你的圖畫愈有人性,回響的人就愈多 在「展示與說明」的故事中最重要的課題,不是我們可以改善電子試算表(我們當然也可以);也不是在闡明有見地的財務分析,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即便確實是如此:真正的課題是,把我們的圖畫得愈精緻,在解決問題上反而愈形困難。

前前後後無數次的會議室經驗確定了一件事:如果我們想要開發一個新點子,一幅沒那麼完美的圖畫反而更好,更可能得到周全的反應。

當我們精心修飾圖畫,讓它們看起來像是「已經完成」;當我們修整轉角,拉直線條,把圈圈畫圓;換句話說,當我們用機器來創作時,就已經大大降低其他人「了解」這些圖畫的可能性。

為何會這樣,我可以想到三個理由。

1.完成了嗎?我愛它。

完成了嗎?我恨它 如果看到一幅完成的畫,我們會假設沒有什麼可讓我們再增添的。

我們不是接受並完全認同,就是找缺點來全盤否定它;兩者都不是我們想要的反應。

2.不想傷感情,所以就不說了 看到精緻修飾的圖畫,我們馬上就知道那是某人再三修飾的結果。

我們本能的「黃金守則」基因,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基因就會啟動,告訴我們不要批評。

所以我們不是說「我喜歡」,就是什麼都沒說,兩者都沒有幫助。

3.你認為我是笨蛋嗎?我早就知道了 如果我們看到一幅顯然已經完成的圖,我們會本能地假設它在描述某件已經證實、無可撼動的事實。

如果我們認出這是我們早已知道的事實,我們會感到沾沾自喜;如果不,我們會覺得不舒服,認為畫的人以為我們太笨,到現在還不知道。

同樣地,兩者都不是促進好想法的反應。

專業是種指令,修飾是殺手 讓我們把話說清楚:就像穿西裝去參加面試一樣,穿著整齊有特定時刻和地點。

但是光靠西裝無法讓我們變得專業;同樣地,一幅畫上幾條線的圖也不見得是專業。

有興趣解決問題的人,相較於內容空洞的精緻圖畫,對於能夠顯示事實的粗糙簡圖,總是會有比較好的反應。

「人性」圖畫練習 檢閱一下底下用機器畫出來的圖,看看你是否可以看出每一幅的精髓。

選出兩項,每幅都改成「人性」版。

(如果需要幫忙,參考六六法則圖或SQVID;但我不認為你會有此需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