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為什麼對毛澤東這麼感興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學習小組按]

最近,有一本書在釣魚台國賓館開了一場版權輸出發布會。

之所以這麼隆重地介紹,是因為這本書的內容,是講毛澤東的,而且是給青少年講毛澤東,講他的一生和革命;而購買版權的美國出版社,則計劃把這本書引進到美國,給美國的青少年讀一讀。

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

聽起來很酷是吧?其實,這已經是該出版社第二次引進同一位作者的書了,之前引進的那本,則是該書的姊妹篇,同樣有趣,是給青少年講馬克思的。

為什麼美國人會對毛澤東感興趣?

原因並不複雜。

在當今世界,中國發揮的影響力正越來越大,要讀懂中國的思想脈絡、過去現在和未來,毛澤東一定是繞不過去的人物。

他的一生,與中國近現代的革命與建設緊密聯繫在一起,並在某種程度上塑造和影響著當今的中國。

無論是馬克思還是毛澤東,他們的許多思想,到今天仍然具有深邃的穿透力和理論解釋力。

小組今天推薦該書作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韓毓海先生在當天發布會上的致辭,聽一聽他從毛澤東身上讀到了什麼,又對當下有何種啟發。

今年是長征勝利80周年,某種意義上,我們仍在長征。

祝大家周末愉快。

不忘初心,繼續長征

——在《一起來讀毛澤東》英文、荷蘭文版

發布儀式上的致辭

韓毓海

尊敬的前輩們,尊敬的國際友人們,女士們,先生們:

首先感謝在座的前輩,你們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親歷者、實踐者。

今天,有一條道路,把後來者與在座的英雄前輩們聯繫起來,中國人民把這條道路叫長征,習近平總書記說: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也正是這條道路把我們與世界,與中國人民的外國朋友們聯繫起來,正像當年的《紅星照耀中國》、《漫長的革命》、《中國的雙星》、《人類的五分之一》,曾是亞當娜主席、瑪麗亞女士青春記憶的一部分一樣,今天,美國與荷蘭出版界的朋友們,就如同當年的埃德加·斯諾,和我們一起走在長征的道路上。

有一句最能體現毛澤東時代精神的話,叫「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在中美荷蘭三國同時出版三本關於馬克思和毛澤東的著作,創造了這種人間奇蹟的不是我,而是我們的出版社和我們的國際友人。

美國傑出的毛澤東思想研究者莫里斯·麥斯納曾經這樣深刻地指出:近代中國的根本處境是——在帝國主義的強力面前,中國所有的階級和社會力量都極其衰弱。

而這也就是《毛澤東選集》里的第一篇文章《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所深刻揭示的那種狀況。

毛澤東的貢獻之一,是運用馬克思的學說重塑了中國各階級,把中國由一盤散沙而凝聚為一個整體,並成功締造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強大的政治力量,這就是中國共產黨。

偉大的中國革命改造了中國的社會結構,使一個強大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屹立於世界東方,並極大地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的解放鬥爭。

毛澤東不僅是新中國的國父,而且,他還開闢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1956年,毛澤東寫下了著名的《論十大關係》,提出由中央計劃向地方和基層傾斜,從資本密集型向勞動力密集型傾斜,從比較重視沿海向比較重視內地傾斜,從比較重視大城市向比較重視農村和中小城市傾斜,從依靠外國,轉向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力量來發展經濟的結構調整戰略。

這一結構調整戰略,就是中國發展奇蹟的真正源泉所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精髓,它至今依然指引著當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構性改革。

在1957年的《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中,毛澤東指出:

在取得了全國政權之後,黨與人民群眾的關係,由革命戰爭時代的「魚水關係」,不可避免地轉變為「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關係,而如何保持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怎樣避免官僚主義和腐敗——怎樣堅持群眾路線,即發動、依靠人民一起解決中國面臨的各種危機和難局,特別是,怎樣使經濟發展既有利於國家富強,更有利於人民幸福,怎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同時,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的新社會——即怎樣實現我們前人最美好的理想:富強與王道的結合——這一點,關係到黨的性質、關乎黨的生死存亡,關乎偉大的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的正義性與合法性。

歷史證明,毛澤東當年所擔憂的問題正是我們今天必須解決的問題,當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時候,他所說的「初心」,就是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及保持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兩個重要方面。

尊敬的前輩,尊敬的朋友們,釣魚台國賓館是全中國最貴重的地方。

在中國,通常只有為了尊貴的長者和遠方尊貴的客人,人們才會選擇在這裡舉行儀式,以表達自己的誠心誠意。

今天,為了緬懷中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為了歡迎我們遠道而來的國際友人,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北京大學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竭盡全力,使釣魚台國賓館的大門低首敞開。

此時此刻,我想給大家講一個我的前輩徐葆耕寫的電影故事,在上世紀80年代,這個電影很有名,叫《鄰居》。

《鄰居》講述的是真實的故事:1980年9月,有一所大學(清華大學)的黨委書記接到通知說,他延安時代的朋友,一位著名的美國記者要來北京訪問他。

但那個時候,中國人普遍住得很差,這位黨委書記,和清華的普通教師一起住在筒子樓里,筒子樓,就是大家一起合用衛生間和公共廚房的集體宿舍,為了避免尷尬,學校臨時決定,讓書記搬到一所王府里,在那裡接待他40餘年未見的美國朋友。

但是,在那座王府門口,那位手忙腳亂的書記卻怎麼也打不開王府的大門了,最後,他不得不把美國朋友領到了自己真正的家——領進了擁擠昏暗的筒子樓,在那裡,所有的鄰居湧出來,歡迎遠方的客人,所有的家庭都獻出一道最拿手的菜,招待中國人民的美國貴賓。

置身於筒子樓里的美國朋友說:這一刻,我由一個人的客人,變成了所有人的客人,而這就是因為中國人民已經站起來,一起變成了這個國家的主人,從而他們能夠把大家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正像毛主席所說的那樣,是人民團結起來,幫助共產黨搬掉了三座大山。

他說:這一刻,讓我想起1937年在延安,在毛主席窯洞前,我和毛主席的農民鄰居一起就餐、談笑時的情景。

他說:今天,我仿佛回到了1937年——在延安,在毛主席窯洞前。

同志們,朋友們:這張照片是兩對革命者在毛主席窯洞前舉行婚禮時拍攝的,這是鄧小平和卓琳,這是孔原和許明。

也就是在這個窯洞前,毛主席曾經這樣歸納革命者的美德說: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

同志們、朋友們,中國有一部經典叫《呂氏春秋》,這是毛主席生前所喜愛的著作。

《呂氏春秋·慎勢》中說:政治的力量來自術、法與勢的結合,其中,「勢」是最重要的,而所謂勢、所謂天下大勢,也就是指人心的力量。

眾所周知,馬基雅維利不朽的《君主論》也表達了完全一致的觀點:即政治力量,來自韜略、法治和運會的結合,「時來天地同協力,運去英雄不自由」——這裡所謂的「運會」,也就是指人民的理解與支持,就是指人心的指向。

尊敬的前輩,尊敬的朋友們,我想,今天我們在此濟濟一堂,不僅是為了懷念,更是因為反思和尋找:反思歷史的教訓,而尋找我們的初心。

君王城頭樹降旗,妾在深宮怎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歷史的教訓值得注意。

而正是對初心的尋找,把今天的我們,再一次領到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前,領到了毛主席的窯洞前,讓我們直面他長征時代枯瘦的面容,憂思如海的目光和革命家的腿。

直面他向我們提出的問題,直面他老人家當年對我們嚴厲的質詢和毫不留情的批評,直面他電光石火的文字,直面他對我們寄予的殷切期望,直面漫長的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直面飽經滄桑的毛澤東思想。

謝謝大家!

另,推薦韓毓海的一篇談毛澤東的文章。

原發「俠客島」。

【紀念】 毛澤東,那個從傳統中走來的人

原創 2015-09-08 韓毓海 俠客島

明天,是毛澤東逝世39周年的祭日。

圍繞這位開國領袖,是非功過評價眾多。

但我們今天想聊聊另外的話題。

近年來興起了一股回歸傳統的風潮,也由此開始,人們會反思從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的批判傳統的做法。

但事實上,歷史的脈絡無法切斷,傳統也是。

在歷史悠久的文明中,此點中華尤甚。

每一個自以為獨立超然於世的人,血液里都有無數前人的影子。

而那些曾經最激烈批判傳統的人,卻往往是最懂傳統、從傳統中汲取最多營養的人。

魯迅如是,胡適如是,毛澤東亦如是。

劉項可以不讀書,我們得讀。

今天這篇寫毛澤東與傳統的文,就選自一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即將出版的新書《偉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讀毛澤東》。

作者授權本島刊登,與各位共享。

略有刪改。

《毛澤東:傳統》 作者:韓毓海

「請你少吹一點」

公元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生於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南岸上屋場。

按照中國的傳統紀年方式,毛澤東的生辰應為癸巳年、甲子月、丁酉日、甲辰時(即當日上午7點--9點),因此,日本學者竹內實在《毛澤東》一書中說:「那是太陽在東方升起的時刻」。

與魯迅一樣,毛澤東屬蛇。

「靜若處子,動若蛟龍」,蛇也被稱為「小龍」或「蛟龍」, 毛澤東在世的時候,人們稱他為天才,而毛澤東則針鋒相對地把自己稱作「地才」。

擁抱大地是蛇的本性,毛澤東把「大地」比作中國和人民,「靜若處子」就是含蓄低調,這正是毛澤東性格的重要方面。

1973年6月22日晚,毛澤東在中南海游泳池住處會見馬里國家元首兼政府總理特拉奧雷,特拉奧雷說:我們非洲的人都認為毛主席是天才,而且是有史以來唯一的天才。

法國人教導我,拿破崙是有史以來唯一的天才,但我認為同毛主席對世界的貢獻相比,拿破崙不及毛主席的三分之一。

毛澤東搖頭說:你把我吹得太高了。

我是地才,地就是土地吧。

都是人民群眾的經驗,我作的總結。

沒有人民,啥事都幹不成啊!請你少吹一點了,我的朋友啊,你也不要強加於我。

「吃得苦,霸得蠻,

不怕死,耐得煩」

一方水土一方人。

毛澤東就誕生在中國湖南的大地上。

湖南地理閉塞而風光秀麗,自古號稱「四塞之國」,湘、資、沅、澧四水流入洞庭湖而又匯入長江,八百里洞庭的周邊,蜿蜒著五嶺山脈和衡山山脈,這裡有中國五嶽之一的南嶽山,在三湘四水美麗的大地上,覆蓋著濃密的樹木,蒼翠的竹林、茶山和果園,散落著色彩斑斕的稻田、棉田、麻田和菜地。

毛澤東誕生的時候,湖南已經有3000萬人口,這裡山高流急,民性倔強,「吃得苦,霸得蠻,不怕死,耐得煩」這四句話,是對湖南民風的經典概括。

湖南又稱楚地,「惟楚有才」一句,出自《左傳》。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地最著名的人物是屈原,他的詩篇以湖南的山河為背景,以香草美人為比興,以長歌詠嘆變四言,鏗鏘鼓舞,屈原是中國浪漫主義的鼻祖。

毛澤東19歲時所做《講堂錄》筆記,前11頁便是手抄的屈原《離騷》和《九歌》,而毛澤東本人的詩歌,也鮮明地繼承了屈原的風格。

1975年7月,82歲的毛澤東在與蘆荻談到自己的一首詩時說:「人對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鄉、過去的朋侶,感情總是很深的,很難忘記的,到老年更容易回憶、懷念這些。

毛澤東當時談到的那首詩,題為《七律·答友人》,寫的正是湖南: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支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

讀書風氣

雖說四周皆山,地理閉塞,不過近1000年來,湖南卻幾乎成了中國思想文化的中心,把湖南看作是中國的「新儒學」——理學和心學的主要策源地,其實也並不為過。

理學的開山人周敦頤即是湖南道州人,他是《太極圖說》和《通書》的作者,他的《愛蓮說》,至今是中國孩子們喜歡誦讀的美文。

公元976年創辦的嶽麓書院,是中國四大書院之一,1167年,朱熹曾經在此與書院主持人張栻展開辯論,是為「朱張論學」。

1507年,心學的創始人王陽明在此講學弘法,明末清初的王船山以《讀史通鑑》總結中國歷史,晚清的魏源,則以《海國圖志》和《聖武紀》開闢了思想和知識的新局,從此,湖南便以「經世致用」的新風引領中國的思想與學術,嶽麓人更以「惟楚有才,於斯為盛」而自豪於鄉曲。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理學思想的核心是:通過讀書和學習,人人皆可成為聖賢,而聖人不過是肯用功學習的常人。

毛澤東畢生提倡學習和「改造我們的學習」,他正是一個酷愛讀書的湖南人。

1972年9月27日晚,毛澤東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時說:我是中了書的毒了,離不開書。

他指著周圍書架及書桌上的書說:這是《稼軒》,那是《楚辭》。

於是在座的大家都站起來,參觀毛澤東的各種藏書,田中感慨說:今天使我感到,不能藉口忙就不讀書了,要好好讀書才好。

毛澤東這時便說:沒有什麼禮物,把這個(《楚辭集注》)送給你吧。

田中後來回憶道:毛澤東這是借屈原的例子,含蓄地把美日關係比作秦與楚的關係,從而提醒我:日本不要被美國所綁架。

與美國混在一起,最終吃虧的還是日本。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聖賢只一個功夫,知行不可分為兩事」。

心學思想的核心是:人只有通過勞動、行動和做事才能表現他自己,空談誤人,空談誤國。

毛澤東的《實踐論》繼承了王陽明的《傳習錄》,他是個畢生辛勤工作,直到生命最後一息的湖南人。

「除非湖南人盡死」

近代以來,湖南又以「湘軍」聞名。

曾國藩平定了太平天國,左宗棠平定了新疆,民國初期的湖南才子楊度,曾做《湖南少年歌》道:「我家數世皆武夫,只知霸道不知儒」。

「中國如今是希臘,湖南當作斯巴達,中國將為德意志,湖南當作普魯士。

諸君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

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

湖南其實是個「兵窩子」。

中國歷史上長期文武分治,居於領導地位的士大夫階級是個動腦不動手的階層,而這種風氣到了近代湖南,方才為之一變。

曾國藩的追求是:「朝出鏊兵,暮歸講道」,「上馬殺賊,下馬讀書」,而毛澤東則將此發展到極致:以思想和學問治軍,將戰爭升華為哲學。

湖南獨立的自由思想,不磨的鬥爭志節,培育了「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的毛澤東。

韶山,是湘江邊的一座大山,韶峰高達3000米,是南嶽72峰之一,韶山綿延20里長,如水流瀉地,故名「韶山沖」。

韶山的落脈處是一座樹色蒼茫的小山,叫韶山嘴,一條清澈湍急的泉水,經韶山嘴,彎彎曲曲,向東南奔去,在韶山嘴的對面,就是山水環抱的南岸,那裡有一棟半瓦半茅的青色房屋,叫做上屋場,那時,在這所房子裡住著兩戶人家,以堂屋的正中為界,一家姓毛,一家姓周。

毛與周,不分家。

而日後改變了中國和世界歷史的那個屬蛇的孩子,就誕生在這裡。

家庭

韶山毛氏的興起,可以追朔到明初征伐雲南的時代,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韶山毛氏的始祖太華公,因為軍功,由雲南瀾滄封官入湖南,而至今雲南瀾滄江畔,還有一個村子叫「毛家灣」,據說,那裡就是韶山毛氏的起家之地。

毛澤東的父親毛貽昌,字順生,號良弼,生於1870年,他當過兵,是個勤勞節儉,吝嗇苛刻的富裕農民,他脾氣火爆,欺壓自己的妻子和兒子是家常便飯。

毛澤東的母親文氏,1867年生於湖南湘鄉四都唐家坨,此地與韶山沖相距10餘華里,僅一山之隔。

因在家中排行第七,又名文七妹,她沒有念過書,也沒有自己的名字,文家家境小康,因為祖先葬在韶山沖,每年總要祭拜掃墓,就想在當地找個落腳點,於是,便將七妹許配給了毛貽昌。

毛澤東的母親善良、寬厚、美麗、智慧,長著中國女性最羨慕的梨子型臉龐和佛陀一樣感人的眼睛,哲學家梁漱溟初識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即為他俊美的形象所震動,稱其「貌如婦人好女」。

的確,毛澤東長得完全像母親,竟然沒有一絲一毫像他的父親。

在毛澤東誕生之前,文氏生下了2男2女,但是,長子、次子和兩個女兒都不幸夭折了,這對文氏造成了很大的打擊,毛澤東剛剛出生,母親便抱著襁褓里的嬰兒,拜韶山龍潭前的一塊巨石為「乾娘」,並當即發願:為保此子平安,立誓從此食素,永不殺生。

這塊巨石名為「觀音石」,從此,毛澤東有了乳名「石三伢子」。

毛澤東的母親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她虔誠的信仰對毛澤東影響巨大,毛澤東少年時代,文氏得了重病,於是,虔誠的兒子便一步一叩首,上南嶽拜佛以求母親平安。

「滿街皆是聖人」

毛澤東在中國深刻的傳統中誕生,這種傳統包括在湖南興起的新儒學,而且這種新儒學中更融合進了強烈的佛學因素。

這就特別表現為「理學」與「心學」的不同。

朱熹認為,每個人通過刻苦學習便可成為聖賢,而王陽明則因為受到佛學的影響,轉而認為勞動就是修行,而那些畢生辛勤勞動的人,就是聖人,因此,他方才說「滿街皆是聖人」。

眾生平等,卑賤者最聰明,勞動者是最高貴的人,「六億神州盡舜堯」,毛澤東後來對埃德加·斯諾這樣說:我成為一個革命者,就是受到我母親的影響。

1910年,16歲的毛澤東挑著簡單的行李,開始了人生第一次遠行,從韶山出發,去鄰縣湘鄉,就讀於湘鄉東山高等小學。

父親阻撓他,甚至逼迫他交出因為去湘鄉上學而「誤工」的工錢,而母親支持他,於是,文家的親戚幫助他籌措了這筆「工錢」。

臨行前,毛澤東把一首詩悄悄夾在了父親精心保管的帳簿里: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必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據說,這是西鄉隆盛的詩,西鄉隆盛,被稱為日本乃至世界上「最後一個武士」。

而實際上,這本是一位日本高僧的詩作,西鄉隆盛只是抄寫了它。

而毛澤東卻把這首詩改了一個字,即把學不成名「死不還」,改為了「誓不還」。

曾國藩是湘鄉人,他極為重視在湖南和湘鄉推行「新學」,東鄉高等小學堂便是一所新學堂,而毛澤東則是這所學堂里唯一的湘潭人,他口音不同且衣著寒酸。

但毛澤東入學時寫的一首命題詩,卻使舉坐皆驚,這首詩叫《詠蛙》: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楊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做聲。

毛澤東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當時閱讀的《新民叢報》關於「國家」問題處,留下了他如下批寫:「正式而成立者,立憲國家也,憲法為人民所制定,君主為人民所擁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專制國家也,法令為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悅誠服者。

前者,如現今之英、日諸國;後者,如中國數千年來盜竊得國之列朝也。

這是他第一次討論傳統王朝與現代國家的區別,以及憲法與人民的關係。

「勸君少罵秦始皇」

毛澤東在東山高等小學堂只讀了半年,便就繼續挑著他簡單的行李,去了更遠的地方——湖南的省城長沙,那一年,辛亥革命爆發了,毛澤東受到革命的鼓舞,短暫地參加了新軍,退伍後,他花了一塊錢投考了湖南省立第一中學,並以考試成績第一名被錄取。

在那裡,他寫了一篇題為《商鞅徙木立信論》的作文,而這是目前所見毛澤東早年唯一一篇作文。

在這篇作文中,毛澤東繼續討論了法律、國家和人民之間的關係問題。

毛澤東認為:中國之衰落,乃是因為執政者與人民之間缺乏信任,這就集中表現為人民不相信法律,因為法律建立在社會不平等的基礎上,而那樣的法律,只是分裂國家與社會、人民與執政者的工具。

根據這樣的觀點,毛澤東高度評價了商鞅的「農戰」法令,他認為商君法的實質,就是「農戰」面前的人人平等:

商鞅之法,良法也。

今試一披吾國四千餘年之記載,而求其利國福民之偉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其法懲奸尻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人民之富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貧怠以絕消耗,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憚而不信?

儘管飽受儒家和佛家思想的影響,中國傳統中最為毛澤東青睞的一家,無疑便是法家。

在留下的第一篇作文里,毛澤東之所以高度肯定了商鞅和法家,是因為商鞅頒布的「農戰」法令具有深刻的平等思想,「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王子犯法與民同罪,沒有誰是天生高貴的,只有那些辛勤勞動和英勇戰鬥的人,才是值得尊重的,而商君法的實質,就類似於毛澤東後來所說的「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1973年8月5日,毛澤東說:歷代有作為、有成就的政治家都是法家,他們都主張法治,厚今薄古。

接著,毛澤東念了新寫的《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

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像歷史上那些開天闢地的偉人一樣,毛澤東的思想是早熟的,更是特立獨行的。

而他的思想就形成於湖南這片人傑地靈的沃土,如果說有一個經世致用的「湖湘學派」,或者有一種「湖南學風」,毛澤東毫無疑問是集大成者。

毛澤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者,但更是最偉大的繼承者,而且,他對於傳統的態度和理解,一旦形成,終生沒有發生過根本性的變化。

文/韓毓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難得一見,毛主席故居裝修照片

毛澤東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喊出「人民萬歲」並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偉大人民領袖。毛澤東故居坐落在湖南韶山村土地衝上屋場,是坐南朝北的土木結構房屋。一起來看看偉人毛澤東故居的房屋裝修是什麼樣的,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