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讓曹操垂涎三尺,謀略勝過諸葛亮,不死或東吳將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眾所周知,曹操乃亂世梟雄,對人才的渴望程度非常大,先後在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三年三次下達過求賢令,唯才是舉,讓曹操獲得大批人才,為曹魏一統北方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然而此人讓曹操垂涎三尺,謀略勝過諸葛亮,不死或東吳將滅。
此人是誰呢?曹操為何對此人垂涎三尺。
這位不是別人,正是劉備的頭號謀主,法正。
在我們的大部分印象之中,劉備的最核心的謀臣應該是諸葛亮才對啊!其實,不然。
雖然當初劉備得到諸葛亮,關係非常密切,而且在諸葛亮提出「隆中對」之後,更是激情四射,連關羽張飛這樣的人都嫉妒。
不過,諸葛亮在劉備入川之後,地位就從主要,變成次要了。
因為劉備入川,前前後後,基本是法正和龐統在謀劃。
龐統半途夭亡,法正接手到底。
他對西川了如指掌,為劉備省力不少。
在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威脅帶離間,讓劉璋深感孤立無援;後又勸劉備重用老牌流浪名士許靖,這樣助於主公大業,後來,又是他勸劉備攻打漢中,為劉備出策解決夏侯淵。
跟夏侯淵相持近年,最後是他出了計策:急襲張郃,逼夏侯淵分兵一半去救,然後襲夏侯淵,斬殺之。
從而是劉備占據漢中的主動權,為奪取漢中立下功勞。
夏侯淵被殺,曹操可謂驚訝不已,聽聞是法正之謀,給出了一個非肯定的評價:「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曹操又不無遺憾的說道:「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我將天下英雄豪傑收盡,怎麼就沒有得到法正呢?可想而知,法正讓求賢若渴的曹操垂涎三尺啊!
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
而且兩人的關係非常好,在曹操親統大軍與劉備爭奪漢中時,一次劉備所部作戰不利應該撤退,但劉備大怒,堅決不肯撤退,當時每人敢勸諫。
曹軍箭如雨下,法正毅然走到了劉備的前面。
劉備馬上說:「孝直避箭。
」法正卻說:「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劉備這才說曰:「孝直,吾與汝俱去。
」於是才撤軍而去。
而且在劉備東征孫吳的時候,諸葛亮發自肺腑的說了這樣一句話:「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這句話中包含了法正和劉備關係是何等親密,同時也說明,如果法正在,劉備伐吳或許不會敗,甚至說不定能夠滅吳。
但是劉備稱王不久,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
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
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
可想而知,劉備多麼的看重這位法正。
三國蜀漢第一謀臣,奪漢中,計斬妙才,不是諸葛亮
大家好,今天小編講述的是三國正史上的故事,喜歡看《三國演義》的朋友,就不要混淆了。 在我們的印象之中,諸葛亮才是劉備的首席智囊,從「火燒新野」開始就一直被神化著,其實不然,在正史之中,諸葛亮善於...
三國此人如果不死必是蜀國丞相,諸葛亮都自愧不如,原因很簡單
前言法正的智謀最厲害,也最毒辣,諸葛亮達成了目標三分天下,其實法正的功勞很大,首先法正直接幫助劉備取得益州指揮權,成了益州一把手。 其二法正向劉備獻計攻破漢中,從這兩件事來看,法正功勞很大,才能...
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有人說蜀國郭嘉,正解?
因為劉封、孟達不發救兵,關羽被東吳擒殺。劉備遵照諸葛亮之計,欲取姑予,調劉封守綿陽;孟達機敏,與申耽、申儀洽談:「我與法孝直同有功於漢中王;今孝直已死,而漢中王忘我前功,乃欲見害,為之怎麼辦?」...
劉備的功名大業,得此人之後才翻然翱翔,生前見用甚於諸葛亮。
劉備的功名大業,得此人之後才翻然翱翔,生前見用甚於諸葛亮。劉備一生飄零,可惜前半生沒有謀士,只有武將,雖然屢敗屢戰,但結果最終還是屢戰屢敗,自從得到諸葛亮以後,稍微能改變這個局面,但最終還是要別...
閒論三國 劉備帳下頭號謀士並非諸葛 定軍山秒計斬殺夏侯淵
說起三國歷史中劉備這一勢力,必然會想起五虎大將,臥龍鳳雛,甚至是徐庶魏延都非常的出彩,不過對於這些人物大部分的了解都是來源於三國演義之中,羅貫中的文學成就自不必提,但是有選擇的有傾向的描寫也讓很...
此人曹操垂涎三尺,諸葛亮自嘆不如,死後劉備連哭數日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眾所周知,曹操乃亂世梟雄,對人才的渴望程度非常大,先後在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三年三次下達過求賢令,唯才是舉,讓曹操獲得大批人才,為曹魏一統北方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