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三十位名將排行榜(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看三國演義對於大部分年輕人來說,最喜歡的就是其中的形形色色的英雄人物了,最為我們津津樂道的就是武將排名,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三國武將排名,很多名人都有過三國自己的武將排名,當前也有很多的三國迷按照某個依據來做排名的。

我前兩天發布了前十八名的名將排名, 今天我們來說三國演義中三十位名將排行榜(四)

(第十九名到第二十四名)

第十九名:「天生叛將」——魏延

智勇雙全,勇冠三軍,為人孤高,善養兵卒,勇猛過人,對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

有的書籍甚至將魏延代替馬超,成為五虎上將之一員。

從戰功和能力來看,魏延有勇有謀,而且戰功卓越,見識超群。

曾經向諸葛亮提出著名的奇襲長安「子午谷奇謀」,但未被採納。

在後期尤其為諸葛亮所倚重,但是性格上比較矜高,有些叛逆性,他跟隨劉備入川後表現突出,得到劉備器重,屢次被委以重任,諸葛亮北伐時期,魏延作為諸葛亮的左膀右臂,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

智勇雙全、心高氣傲,是五虎將之後的「最佳第六人」。

起初率領部曲隨劉備入蜀,因屢立戰功而深受劉備信任,劉備稱漢中王后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蜀漢建立後升為鎮北將軍。

此後魏延隨諸葛亮北伐,曾率軍大破魏將郭淮等人,加為征西大將軍。

魏延曾向諸葛亮提出著名的奇襲長安「子午谷之計」,但遭向來謹慎的諸葛亮反對,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

諸葛亮死後,魏延因不願受長史楊儀所約束而於退軍途中燒絕棧道,反攻楊儀,卻因部屬不服而敗逃,被楊儀所遣的馬岱所斬。

第二十名:「北地槍王」——張繡

號稱槍神,人稱「北地槍王」,使一桿虎頭金槍。

張繡是武術名家童淵的大徒弟。

戰宛城時由胡車兒偷走典韋的雙戟,然後得以槍挑典韋。

他的「百鳥朝凰槍」威震天下。

後來與趙雲大戰三百回合,被趙雲的七探蛇盤槍殺死。

從此趙雲成了真正的槍王。

「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短」。

他是被《三國演義》與《三國志》遺漏的名將,試問二十四名將的槍神張繡武藝會差嗎?張繡被封作宛城侯,人稱「北地槍王」,使一桿虎頭金槍。

張繡是武術名家童淵的大徒弟,趙雲的大師兄,戰宛城時由胡車兒偷走典韋的雙戟,然後得以槍挑典韋,他的「百鳥朝凰槍」威震天下。

後來與趙雲大戰三百回合,被趙雲的七探蛇盤槍殺死,從此趙雲成了真正的槍王。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並沒有這樣的描述。

這是從三國演義之祖【三國志平話】中所記敘的。

第二十一名:「短命英雄」——文丑

「河北四庭柱」之一,曾輕鬆擊敗過徐晃,雖然死得早,但其武力絕對超一流。

可惜啊,命太背,成就了關羽的千古武聖之名。

文丑未參加關東聯軍,使袁紹頗為華雄的猖狂而嘆息。

紹計逼韓馥,謀奪冀州,關純欲行刺,文丑斬之。

磐河一戰,文丑連敗數將,十餘合戰敗公孫瓚,差點擒獲公孫瓚,十餘合戰敗公孫瓚(呂布曾數合擊敗公孫瓚,文丑戰鬥力還是比呂布低一些),說明文丑武力比呂布也差不了多少,和少年趙雲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隨後與顏良為先鋒,擊公孫瓚,平定河北。

曹袁交兵,先鋒顏良攻白馬被斬,文丑領軍為其報仇,據延津挑戰曹操,卻中餌敵之計而軍亂,文丑挺身獨戰,射退張遼,30餘合擊敗徐晃,說明文丑武力低於顏良。

追擊中正遇關羽,戰不三合,心怯欲走,被關羽趕上斬於馬下。

第二十二名:「苦命英雄」——顏良

同為「河北四庭柱」之一,武力不俗,但因官渡之戰被關羽所斬,鼎立時期再無表現機會。

當年徐晃在楊奉手下時,與許褚大戰五十餘回合不分勝負,然而,白馬一戰,二十回合便敗在顏良手中,其武藝高強,可見一斑,然而勇者勇矣,就是太有些缺心眼,當關羽橫眉豎目衝殺過來時,明顯是要來玩命的,顏良還想在兩軍陣前,生死懸於毫髮之刻,與武聖攀談,先天智商的不足導致命喪黃泉,也使得起排名遠遠落後於關公。

第二十三名:「功成身敗」——鄧艾

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

死於司馬之手,終其一生,戰功赫赫,他曾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

後因遭到鍾會的污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

鄧艾是三國末期最為傑出的軍事家,其才能可比諸葛亮與司馬懿。

鄧艾在戰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略頭腦。

作戰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

其偷度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

滅蜀的罪魁禍首,具有超強的戰略頭腦。

作戰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

戰姜維數十餘合平手,戰文鴦50合平手,其偷度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

在生活中能與將士同甘共苦,在作戰中又能身先士卒,種田時手執末耜,陰平道上,他以氈自裹,推轉而下。

正因為他能處處作出表率,部隊才上下相感,莫不盡力,取得一系列的勝利。

被人喚作「鄧侯」。

但他卻有個弱點,雖善於作戰,卻不善自保。

最後導致艾與其子身首異處。

連在洛陽的餘子也被誅殺,妻子和孫子也被發配到西域。

第二十四名:「天水麒麟兒」——姜維

他,是繼臥龍之後的麒麟,諸葛亮北伐事業的完美繼承者,蜀漢第五代執政大臣。

在後三國中姜維就是諸葛亮的智慧+趙雲的武藝+周瑜的俊美的完美結合,幾乎就是傳說中的完美。

在有弓無箭的情況下仍能抓住郭淮射來的箭,反過來射死他。

首次出場便戰退了蜀漢大將趙雲,(雖說趙雲當時年齡已不小,但可以戰退趙雲的伯約怕是第一個)第一個把諸葛亮打的縱馬逃竄的人。

九伐中原,降李簡部、斬魏將徐質、破大敵王經,一時挫魏國之威。

諸葛亮的傑出弟子,原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將,後降蜀漢,官至涼州刺史、大將軍。

姜維在諸葛亮去世後繼承諸葛亮的遺志,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前後共出兵11次,然而終究回天乏術。

蜀漢滅亡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也被魏兵所殺。

伯約一生也只盲從武侯遺志,使得疲憊的蜀國更加疲憊不堪。

武力強,謀略亦突出,可惜時運不濟。

和諸葛一樣,是天不助我的悲劇人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和趙雲打成平手的三位猛將,結局各不相同

趙雲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武藝高強,智勇雙全,在演義中,白馬銀槍,威風凜凜,一生未逢對手,被稱為「常勝將軍」。在演義中中,趙雲曾和三位猛將打成了平手,而他們的人生結局各不相同,這三位大將分別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