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傲的關羽為何能成為「忠義」的化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歷代統治者皆將其作為「忠義」的化身,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享之極高,由「侯」而「王」,旋而進「帝」,最後被尊為「武聖人」;唐建中三年,又被列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放進武廟,配享姜太公;宋代後,帶「武聖」桂冠,被宋徽宗連升三級:先「忠惠公」,再「崇寧真君」,又「昭烈武安王」、「義勇武安王」;元時,文宗封他「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明代,神宗封之「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又將關廟長格「武廟」,與文廟——孔廟並列;清代皇帝又標榜其為「萬世人極」,封之「忠義神武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在北京修建關帝廟,並通令全國,普建關廟,按時奉祀香火,其廟數量之多,遠遠超過文聖孔廟。
僅清代一朝,北京一地,關廟就116座。
而且,有些關廟的建築規模也遠遠超過了孔子的文廟。
有人說,關公是一種文化;也有人說,他是一種精神,代表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誠信忠義之身。
《三國演義》說:
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他身高九尺,長髯飄拂,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坐騎赤兔馬,手持青龍偃月刀,俊武不凡,威風凜凜,顯得一副英武絕倫的形象。
他是個大英雄、偉丈夫,義薄雲天,虎膽豪情,千年百載,傾倒多少豪傑!
難能可貴的是,即便無奈之下歸降曹操時,他依然對劉備忠貞不二,曹操讚賞其為人、才俊,拜其為偏將軍,禮遇甚厚,卻覺察其心神不定,無久留之意,便派張遼「試以情問之」,他嘆息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遂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千里尋兄。
這份忠義雙全,義薄雲天,有情有義,千百年來,讓多少人仰慕不已。
至於刮骨療毒,更是顯得他氣概不凡,盡人皆知。
他曾被亂箭射中,穿透左臂,後雖傷口癒合,但至陰雨之天,骨頭生疼。
大夫說:「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
」他伸臂讓其切開傷口,雖「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三國演義》對此描寫的更是精彩:「佗乃下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面失色。
公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
」何等英勇氣概!
他無疑是千百年來絕倫逸群之士,脫俗神勇,義膽豪傑,人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其「報效曹公」,更有「國士之風」。
然他「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剛而自矜,以短取敗。
」最終大意失荊州,兵敗走麥城,全軍覆沒,又不可不謂是令人遺憾之處。
被神化的關羽:人們為什麼供奉關公為神?
提到關羽,人們腦海便會浮現他那赤面長髯、鳳目蠶眉、身披金甲、威風凜凜的形象。明清以來,隨著關廟升格為武廟,關羽也成為武聖,與大成至聖先師孔老夫子的文廟相提並論,分享文武二聖的至上殊榮。殊不知,...
宋太祖趙匡胤為什麼看不起武聖關羽?
李燾的《續資治通鑑長編》曾說過這樣一則故事,說有一次趙匡胤到武成王廟去看歷代名將,覺得很不爽,於是就讓白起、張飛等人在內的22位名將集體「下崗」了,將他們都搬了出來。趙匡胤的理由是,白起這樣連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