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作者沒說,卻時時刻刻想奪漢家天下之人是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末天下大亂

東漢末年,宦官當權,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靈帝中平元年,張角漢朝末年黃巾起義形勢兄弟發動黃巾起義,官軍聞風喪膽。





之後發生的事被羅貫中先生寫成了一部千古流傳的小說《三國演義》。

羅貫中先生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書中以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漢、魏、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

我們能從《三國演義》中總結很多有用的知識和經驗來指導世人的做人、做事、公司經營和外交等活動。

今天我們討論一個有趣的問題,《三國演義》作者沒說,卻時時刻刻想奪漢家天下之人是誰?

董卓

是董卓嗎?

中平六年,董卓奉詔率兵進入洛陽,廢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自為相國,獨攬朝政。

次年關東諸侯推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卓敗,挾持漢獻帝劉協西走長安,並驅使洛陽數百萬人口西遷長安。

行前,董卓士卒大肆燒掠,洛陽周圍二百里內盡成瓦礫。

初平三年,王允、呂布以皇帝禪讓董卓為由昭董卓入朝,並設伏謀殺董卓。

我們可以看到,董卓相當皇帝之心昭然若揭,作者已經寫得很明白了。

曹操

曹操相當皇帝嗎?

對此,學術界意見不統一。

一種說法是,曹操審時度勢,知難而退,把代漢自立的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兒子。

據《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略》和《魏氏春秋》兩書,曹操成為「沒有皇帝名號的皇帝」後,代漢自立的呼聲就開始高漲起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以陳群、桓階、夏侯惇為代表的一些人拒絕勸進。

陳群、桓階認為,漢朝早已名存實亡,天底下一尺土地一個子民都不屬於漢(尺土一民,皆非漢有〉,只剩下一個虛名(唯有名號),取而代之有什麼不可以?夏侯惇則說,什麼是萬民之主?就是能夠為民除害眾望所歸的人。

從古至今,都是這樣。

殿下就是這樣的人,應該儘快「應天順民」,有什麼猶豫的?曹操的回答是:孔子說過,施行的是政事,就是從政(施於有政,是亦為政)。

如果天命確實眷顧我,我就做周文王好了(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眾所周知,周文王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卻仍然服事殷商的。

取代殷商的是他的兒子周武王。

所以學術界一般都認為,曹操這話的意思是要曹丕去做他想做的事。

果然,曹操去世才幾個月,曹丕就逼漢禪位了。

然而呂思勉先生的《三國話史》中有一節《替魏武帝辨誣》,全盤否定曹操代漢自立的說法,認為曹操根本就沒有這個念頭。

他說,曹操自比周文王,「正見得他不肯篡漢」。

至於學術界普遍認為這話的意思是暗示曹丕來做,呂先生的評論是「豈非夢囈?」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我們都不是曹操,也無法知道曹操心裡真實的想法。

甚至曹操自己,可能都沒有一個確定的想法。

然而下面這個人,始終處於在漢末政治和軍事鬥爭漩渦中最中心。

他身世顯赫,家底雄厚,深得民心。

但他卻是最包藏禍心,最想奪取漢家天下之人。

袁紹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

東漢末年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

在最初,袁紹在與何進謀劃誅殺眾宦官時表現的非常剛毅果斷,但為什麼在後來的同盟天下、討伐董卓和官渡之戰中表現的優柔寡斷,色厲膽薄,無勇無謀呢?這其實與他最內心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有關,那就是代漢而自立。

關東結盟

1.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關東州郡起兵討董,推舉袁紹為盟主。

袁紹自號車騎將軍,與河內太守王匡屯河內,韓馥留鄴,供給軍糧。

董卓得知袁紹在山東起兵,就把袁紹的叔父袁隗以及在京師的袁氏宗族全部給殺了。

此時,豪傑大多歸附袁紹,而且因他一家遭難受感動,人人想著為他報仇,所以州郡蜂擁而起的部隊,沒有不打袁氏旗號的。

董卓見關東協軍聲勢浩大,於是挾持獻帝,驅趕洛陽百姓遷都長安。

但是討伐董卓的各州郡長官各懷異心,遷延日月,保存實力。

酸棗駐軍的將領每日大擺酒宴,誰也不肯去和董卓的軍隊交鋒。

酸棗糧盡後,諸軍化作鳥獸散,一場討伐不了了之。

董卓西走長安後,袁紹準備拋棄獻帝,另立新君,以便於駕馭。

他選中漢宗室、幽州牧劉虞。

當時袁氏兄弟不睦,袁術有自立之心,他假借維護忠義,反對袁紹另立劉虞為帝。

他不顧袁術的反對,以關東諸將的名義,派遣原樂浪太守張岐拜見劉虞,呈上眾議。

劉虞卻斷然拒絕。

袁紹仍不死心,又請他領尚書事,承制封拜,也同樣被劉虞拒絕了。

那問題來了,袁紹家族被屠戮,袁紹身為盟主屯兵酸棗,兵力強大,為何不進攻董卓?

答案是:他在等,等董卓殺掉皇帝,他再殺掉董卓,他再代漢自立。

這樣既可以順利成章稱帝,又可以不背負歷史罵名。

最後無奈董卓攜帝西走長安,他只好走下策,另立新君,可惜劉虞很識時務,袁紹計劃落空。

官渡之戰

2. 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少勝多,弊卒一萬破袁紹。

其實袁紹兵多將廣,糧食充足,有很多可以進攻曹操一舉將其擊敗的好機會,但為什麼最後都失敗了呢?

歷史學家的各種評述我就不重複說了,這裡要說的就是一點,袁紹不知道他打敗了曹操之後怎麼處置漢獻帝。

是自己乖乖做臣子,光復漢室;還是跟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

以他的出身和性格,兩種選擇都不是他想要的,最好是困死、餓死曹操和天子,最好讓皇帝死的不明不白,不接這個燙手山芋。

這樣袁紹既可以順利成章稱帝,又可以不背負歷史罵名。

人心叵測,其實到底怎麼想的,只有袁紹自己知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看我如何評價曹操,文章寫的有點長

曹操,在大多數人眼裡他是一個反派角色,這也難怪,因為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好猜疑、老奸巨猾,有時甚至還濫殺無辜。但是真正的曹操並不是這樣的,現在就讓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這位「亂世的梟雄」吧!下面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