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做得好好的,被臣子忽悠後,把皇位讓給了丞相,太子差點氣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那個戰火紛飛諸侯割據的年代,出了很多王,尤其是姬姓王,燕國持權者就是姬姓一脈。

公元前321年,戰國七雄之燕國第三十七任最高行政長官燕易王去世,他的兒子姬噲繼位,歷史上稱他為燕王噲。

第二年,公元前320年,燕王噲任命子之為燕國丞相。

這個子之自從執掌朝政後,獨斷專行、專斷政事,丞相的位置他都不滿足了,但他手中無兵不敢起勢,朝中大將軍又對他虎視眈眈,所以他經過仔細研究,決定不能強攻只能智取,希望能夠讓燕王噲主動讓位給他,於是他從兩方面下手,先挖一個坑給燕王噲跳,在利用一個大臣為燕王噲洗腦。

第一招便是挖坑。

縱橫家蘇秦周遊列國時與子之相識,當時子之在燕國還不是丞相,兩人話很投機,便結成了親家,隨後蘇秦之弟蘇代也與之子結成朋友。

蘇秦死後,子之便與蘇代結成了親家。

有了這層關係,子之便吩咐蘇代前往齊國侍奉作為人質的燕國公子。

侍奉公子是假,挖坑才是真的。

公元前318年,蘇代回國,燕王噲問蘇代,齊王會不會稱霸全國。

蘇代回答:「然而並不能!」。

燕王噲追問,齊國那麼強大,為啥啊?蘇代回答曰:「因為齊王從不信任他的大臣。

」 子之這個坑埋了很久了,用意就在於讓燕王噲相信臣子的重要性,燕王噲是個善良老實的人,經過蘇代這麼一說,越想越覺得燕國現在真的離不開這子之。

第二個招就是忽悠。

燕國有個大臣名叫鹿毛壽,又有一個外號叫鹿一毛。

這廝非常能忽悠,嘴炮了得。

這蘇代剛回來不幾天,子之便安排鹿一毛去和燕王噲嘮嘮嗑。

鹿一毛遊說燕王噲希望他能夠效法先人的禪讓制度,《史記》中這樣記載:「不如以國讓相子之。

人之謂堯賢者,以其讓天下於許由,許由不受,有讓天下之名而實不失天下。

今王以國讓於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與堯同行也。

」大概意思是說燕王不如把國家讓給國相子之,堯帝將天下讓給了許由,許由沒有接受,因此堯帝有了讓天下的美名,但是天下還是他的。

今天您把國家讓給子之,那么子之一定與許由一樣,不敢接受,您效仿堯帝,便可得到與堯帝同樣的高尚品德。

兩招齊下,燕王噲果然進坑。

第一,他相信了子之的重要性和人品,第二,他接受了鹿一毛的建議。

公元前316年,他把王位以禪讓的方式給了子之,然而和他想的不一樣,子之並沒有向許由一樣拒絕,反而欣然接受。

天下易主,燕王噲傻眼了。

燕王噲退休後,心情不好,再加上年事已老,乾脆什麼也不管了,反正國家已經讓給別人了。

但是不要忘了,燕王還有很多兒子,其中太子平最先反抗,怒罵子之欺詐帕金森的父親,玩弄手段得到王權。

公元前314年,他派大將軍市被攻打子之,但子之這兩年間統治燕國,掌握了大部分軍權,市被打不過他。

這將軍看打不過,便反過來打太子平,太子平將市被殺死後沉屍街頭,就這樣,燕國的舊貴族勢力與子之的新勢力相互碰撞,造成了幾個月的災難,死者達到數萬人。

齊宣王趁機派兵攻打燕國,燕國這時候太亂了,根本無人應戰,城門也不關,最後燕王噲、子之、太子平全部被打死。

後來,趙國派公子職入燕,立以為王,就是著名的燕昭王。

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說過:「燕噲無道,禪位子之。

」,現在來看,還真說不清楚這燕王噲到底是大智還是大愚。

如果沒有讓位給子之,最後趙王也不會將公子職送回來,那麼燕昭王就不復存在,燕國盛世就不會發生。

但小編認為這燕王噲不會想那麼多,他完全是一個來搞笑的,鹿一毛一忽悠,就上當,導致其後結果。

其實在這段歷史中,最悲慘的就是太子平,他是燕王噲的長子,這大王的位置他繼承是穩穩妥妥的,沒想到來這麼一出,皇位沒了,還搭上了性命,好不划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唯一一個自願禪讓的君主,並非堯舜

看到這個標題您是不是就想先拍一磚:我華夏肇始即有堯舜禪讓佳話,成為後世楷模傳頌千古。怎麼能說只有一位是自願禪讓?!筆者如此說並非歪曲歷史,有兩個理由:一是華夏首個王朝自夏始(甚至學界目前對於夏朝...

燕國國王為什麼禪讓給相國之子?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起國君或皇帝在世時退位傳給下一任的禪讓事件,傳說中的有堯讓舜舜讓禹,歷史記載的有,漢獻帝讓魏文帝,唐高祖讓唐太宗,近一點有乾隆讓嘉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