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名字和孫權很像,發誓要替人報仇,最後被劉備活活射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三國演義》里,孫仲這個人,只是在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餘波時跟在趙弘、韓忠後面打打下手,跑跑龍套。

在占據宛城這一過程中,孫仲甚至連獨擋一面的機會都沒有,就是窩在以趙弘為帥,韓忠為先鋒的宛城黃巾軍身邊混口飯吃。

能在趙弘、韓忠身邊領盒飯的人也不是什麼泛泛之輩,總有可取之處或許有哪些「長處」引起趙弘的注意。

而孫仲的長處或許是將「黃巾軍」的旗子搖得呼呼作響,或許是把為張角報仇的口號喊得震天響,或許更是個決心拼掉自己百把斤的血肉之軀上映一場可歌可泣的反賊復仇記,以至被人冠上趙弘、韓忠、孫仲黃巾軍餘黨三人。

孫仲,充其量也算是後期黃巾將領,只是這個將領是《三國演義》中的虛構人物,不見於正史記載,在演義第二回以黃巾賊將的身份粉墨登場上歷史的舞台。

孫仲雖是小說虛構的人物,但虛構的人物大多有原型可參照。

而孫仲的原型或許來自《後漢書·朱儁傳》:「(韓忠)餘眾懼不自安,復以孫夏為帥,還屯宛中。

儁急攻之。

夏走,追至西鄂精山,又破之。

因此,此處的孫夏可能就是演義中孫仲的原型。

孫仲在《三國演義》也只有三處出場,即其一,時又黃巾餘黨三人:趙弘、韓忠、孫仲,聚眾數萬,望風燒劫,稱與張角報仇;其二,正追趕間,趙弘、孫仲引賊眾到,與儁交戰。

儁見弘勢大,引軍暫退。

弘乘勢復奪宛城;其三,孫仲引賊突出北門,正迎玄德,無心戀戰,只待奔逃。

玄德張弓一箭,正中孫仲,翻身落馬。

這三處一下子把孫仲這個虛構人物又成為劉備成長道路的一堆白骨,一塊墊腳石。

畢竟歷史是由血寫成的,江山亦是有白骨堆成的。

孫仲,天生就是給別人打下手的一塊廢柴,而服務的對象竟然也是半桶水,領兵水平和殺敵能力都很一般的後黃巾軍領軍人趙弘。

可趙弘連張角的五百餘弟子之一都算不上,最多是張角親傳弟子的再傳弟子,應是個二傳手或是三盤貨。

可想而之,孫仲的能力真不怎麼樣,註定只能當趙弘和韓忠的幫手,僅是歷史的陪襯。

為此,孫仲一旦失去韓忠、趙弘這兩個主心骨,就只剩下逃跑的這一選擇。

可惜,沒水平沒能力沒運氣的「三沒」孫仲真是喝涼水都塞牙,才從宛城突圍出北門就碰上28歲才第一次帶兵打仗就能以一敵百的劉備,還是帶著500個沒經過專門訓練的鄉勇(民兵)打敗經過軍事訓練的50000名士兵(正規軍)。

像劉備這種曠世軍事奇才,自然威名遠播四方,即便華夏2世紀末消息再閉塞,宣傳再被忽視,孫仲再孤陋寡聞,自然而然聽說過劉備的大名。

特別是迎面碰到劉備這種殺人不眨眼的凶神惡煞,在宛城中被圍得如鐵桶一般,沒吃沒喝,個個餓得像一張張照片,沒士氣打仗,更沒有力氣拚命。

如今突圍出來,又碰上劉備這類揮劍砍人頭就如同刀切白菜那樣,一刀一個人頭,太可怕,鬼見愁,連好不容易積存下來的逃命卡路里,一下子被劉備所率領的鄉勇榨得乾乾淨淨。

沒辦法,孫仲只能交待掉自己的小命,不得不成為劉備的箭下冤魂,成就劉備的豐功偉績。

孫仲,雖與趙弘、韓忠並排在一起,能一同並列在一起,無非是口號喊得震天響,要為張角報仇的後期黃巾將領。

可是孫仲雖名字有仲(和東吳帝君孫仲謀只差一個字),第二,卻永遠排老三,甘願屈居末位。

孫仲心甘情願排在最後一名,是因為有自知之明,沒本事,沒能力,只配給別人作陪襯,當幫手,混在黃巾軍里濫竽充數,只是想騙三餐飽飯吃,根本就沒有想過學好本事,靠本事吃飽飯,最後落得慘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黃巾之亂是如何被平定的?

聲勢浩大的黃巾起義雖然倉促爆發,但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密謀十幾年,有組織進行的全國性起義,也是轟轟烈烈,全國各地轟然而起,打了東漢帝國一個猝不及防。如此聲勢浩大的起義,當時看起來簡直是滔天巨浪,...

黃巾起義經過

黃巾起義,是中國東漢靈帝時的一次大規模的民變,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以宗教形式(太平道)組織的暴動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184年),由張角、張寶、張梁等人領導,它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