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個被神化的人物,細數前期加入劉備陣營並沒有尺寸之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如果說《三國演義》前三十六回的主要人物是曹操和劉備,那麼從第三 十七回開始,諸葛亮就正式取代了前二者成了小說中最為重要的人物。
諸葛 亮出場時「三顧茅廬」的故事已經成為萬人敬仰的美麗傳說,為後人所反覆 稱頌;第三十九回出現的「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又將諸葛亮的形象推向了一 個高峰。
在情節處理上,小說家對劉、關、張的態度進行了數筆勾勒,就使
得情節非常有趣。
不但關羽、張飛對於諸葛亮戰前的排兵布陣心存疑慮,就 連劉備也疑惑不定。
而諸葛亮引而不發。
直到博望坡之戰勝利後,兄弟三人 均對孔明的神機妙算讚嘆不已。
「火燒博望坡」的故事,在歷史上是真是假?
這事還真發生過。
不過,歷史版本與諸葛亮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個故事 出自《三國志》,故事梗概大致如此:
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年底,曹操派遣大將夏侯惇、李典等人襲 擾荊州地區,劉備奉命進行抵禦,在博望附近與曹軍對峙。
交戰期間,劉備 突然自燒營寨,撤軍而去。
夏侯惇打算率兵追擊,李典認為劉備無緣無故撤 退,一定會有埋伏,且劉備撤退的路線地形狹窄,草木茂盛,對追擊部隊非 常不利。
但夏侯惇不聽勸告,執意進行追擊。
最後果然中了劉備的埋伏,被 劉備擊敗。
以上就是博望之戰的全過程。
與三國演義中的情節進行比對後發 現,有兩個地方的差異。
首先是時間不對。
歷史上的博望之戰發生在獻帝建 安七年年底,而諸葛亮出山是在獻帝建安十二年,這就否定了小說中諸葛亮 指揮博望之戰的可能性,這場戰鬥的實際指揮者是劉備;其次,小說中所謂 的「火燒博望坡」實際上只不過是劉備火燒自己營壘,而不是小說中所說的 漫山遍野放火。
既然歷史上不曾有過「諸葛亮火燒博望坡」的故事,那麼,小說中的這 個情節又是怎麼來的呢?
與小說中很多情節的來源一樣,這個故事出自元代的平話、雜劇。
只不 過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一開始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徐庶。
《三國志平話》中 「火燒博望坡」的故事是這樣的:
許昌路上有曹操使公子曹仁將十萬大軍,數百員名將,來取樊城、新野。
皇叔大驚。
張飛笑曰:「看先生抵當。
」徐庶曰:「皇叔放心,吾使曹伯忠片 甲不回。
」叫趙雲,附耳低言,說與一計。
邀皇叔往南門曰:「此吉地也。
」 先生披頭跣足,用香羹茶飯一盤,祭起旋風。
趙雲引眾軍繞城使火箭下射, 四面皆火起。
曹兵大敗,燒死不知其數。
曹伯忠無千人逃命而回。
平話中的這個故事非常簡單,沒有說明故事的發生地是在博望,而且曹 軍的主將是曹仁。
這個故事出現後,就被當時的雜劇作家們所注意了。
關漢 卿的《關大王獨赴單刀會》中也提到了 「博望燒屯」。
同期有的雜劇作家又 將這個故事進行了重新改編,創造出了一個新版的「火燒博望坡」,故事的 主角也發生了變化,徐庶被諸葛亮取而代之。
元代無名氏的《諸葛亮博望燒
屯》中,「火燒博望坡」的故事較為成熟。
該劇中的諸葛亮已變成了劉備的 軍師,主導戰事。
諸葛亮調兵遣將之時,張飛就帶頭起鬨,認為諸葛亮不會 行兵,戰鬥期間還多次冷嘲熱諷。
後諸葛亮派趙雲誘敵,劉封設伏,糜竺、 糜芳兄弟倆火燒曹軍,關羽被安排進行水淹,唯獨不用張飛。
直到劉備說情, 諸葛亮才派張飛進行戰鬥最後的堵截。
諸葛亮認為曹軍來到張飛的面前時,
只剩下殘兵敗將,並預言張飛抓不住夏侯惇。
張飛不信,與諸葛亮立下文狀, 並與諸葛亮賭頭爭印。
戰鬥的結果正如諸葛亮所預料的一樣。
劉備大獲全勝, 諸將皆來報功,唯獨張飛寸功未立,只得向諸葛亮請罪。
諸葛亮準備按軍法 對張飛進行處置,經劉備求情後張飛才免於一死。
「火燒博望坡」的故事被移植到諸葛亮身上,是有一定原因的。
《三國 志.諸葛亮傳》中提到:關羽、張飛「三顧茅廬」請諸葛亮頗有微詞。
「關 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願諸君勿復 言。
』羽、飛乃止。
」而諸葛亮在加人劉備陣營後,除了在赤壁之戰期間前往 江東說服孫權聯吳抗曹之外,並沒有什麼大的作為,這就很難滿足民間藝人
讚頌諸葛亮的願望。
因此,他們也就顧不得歷史上原本「火燒博望的功勞」 是劉備而非諸葛亮。
元代雜劇、平話中三國故事的大量湧現,對於後來《三國演義》的成書 起到了重要的參考作用。
這些資料到了羅貫中手中,立刻成為了創作《三國 演義》的重要素材。
因此,小說中的「火燒博望坡」又變成了另外一番情景。
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基本上照搬了《諸葛亮博望燒屯》 中的情節,張飛依然是那個在旁嘲笑的角色。
雖然他與諸葛亮立下文狀,卻 增加了諸葛亮乞假劍印的細節,使得故事的發展更加合情合理。
小說家還刪 除了雜劇中諸葛亮祭風、關羽水淹等情節,將故事編排得更加精練,真可謂 細微之處見功夫。
「火燒博望坡」這段情節的作用有兩個:第一是突出了諸
葛亮的神機妙算,第二也形象地展現出了張飛魯莽、直率的人物性格。
二者 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必要捕手 萬萬沒想到孔明竟然還會這個
說到諸葛亮你首先會想到什麼,要小編說我首先會想到三顧茅廬、隆中對、七擒七縱、草船借箭等等。今天就讓我們走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找找沒有被他寫入三國演義中故事。諸葛亮抗曹妙作「博望鍋盔」
諸葛亮出山「第一戰」竟是這樣來的,劉備若知道不知有何感想
建安五年官渡之戰爆發,原先與關羽、張飛失散的劉備借著這個機會又聚到了一起,他們聯合了當地領袖劉辟、龔都等,企圖乘著曹操跟袁紹拚命的時候對其背後發動奇襲。然而不到一年時間,占據絕對優勢的袁紹竟然...
演義背後讓人驚嘆的歷史,諸葛亮初出茅廬第一功竟然是搶劉備的
諸葛亮初出茅廬第一功火燒博望坡竟然是搶劉備的。而劉備征黃巾的 「圍師必闕」則計出朱儶——《三國演義》中「火燒博望坡」是諸葛亮初出茅廬為劉備所出第一計,它既挫敗了曹操欲消滅新野劉備的企圖,又樹立和...
三國正史上的火燒博望坡是劉備軍事能力的第一次體現
三國正史上的火燒博望坡是留劉備軍事能力的第一次體現前面我說的劉表在袁紹和曹操鬥爭期間,只想坐觀成敗,完全無所作為——其實還是稍微有一點冤枉他了,因為事實上劉表還是派劉備進攻了一次:就是三國演義里...
盤點三國方面的七個冷知識,不要再被三國演義欺騙了,你值得一看
三國演義家喻戶曉,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不僅我們喜歡看,更暢銷東南亞,日韓,歐美等幾十個國家,其中的許多故事引人入勝,據說有個人在看到關羽死後就認為三國結束了,不再看三國演義,這一方面說明了三...
深度揭秘火燒博望坡細節 三國迷們不可錯過
火燒博望坡,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場景。很多電視劇和連環畫都十分著重火燒博望坡這一場故事。火燒博望坡,有人說是諸葛亮初出茅廬的第一個計謀。關於火燒博望波這一計謀有多妙?一起往下看。大家就知道了。
演義中諸葛亮到處搶功勞,一出山就把自己老闆的功勞搶走了
說到三國中的劉備,可能很多人都認為他只會哭鼻子。而一說到諸葛亮,那可就是智慧的化身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就是對他最好的寫照。但這其實都是受到了三國演義的影響,而在正史上,劉備的軍事能力應該更出色。
火燒博望坡的總導演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火燒博望坡的總導演不是諸葛亮,而是他!在《三國演義》中,博望坡之戰一向被視為諸葛亮登場後的第一戰,也是俗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諸葛亮受劉備三顧茅廬後答應出仕,當時曹操已平定河北,派遣夏...
新官上任三把火:諸葛亮的第一把火,原來燒在南陽這裡
俗語說的好:新官上任三把火。人們都知道這三把火是指諸葛亮善用火攻,那諸葛亮的第一把火到底燒在哪裡?答案是博望坡。在《三國演義》中,火燒博望坡一向被視為諸葛亮出山之後的第一戰,此後關羽、張飛等人對...
諸葛亮上任的第一把火,博望坡之戰
博望坡之戰,發生於漢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博望坡位於今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博望鎮。為抵禦劉備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將夏侯惇、于禁、李典於博望與劉備交戰,劉備在殺傷一定曹軍後退兵。 日後曹...
火燒博望坡的不是諸葛而是劉備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博望坡之戰
博望坡之戰,發生於漢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博望坡位於今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博望鎮。為抵禦劉備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將夏侯惇、于禁、李典,於博望與劉備交戰,劉備在殺傷一定曹軍後退兵。日後曹操將重...
諸葛亮在取得劉備的劍印之後,為何安排關羽和張飛在博望坡左右埋
《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說的是諸葛亮出山之後,第一次為劉備獻計--火燒博望坡,助劉備贏得一場大勝的故事。當時諸葛亮剛剛加入劉備陣營,尚未贏得劉備手下人的信任,尤其是關羽和張飛,對諸葛亮的能力極為懷...
火燒博望坡並不是諸葛亮指揮的
《三國演義》寫道: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書中寫道三顧茅廬之後,劉備請的諸葛亮出山,兩人關係日益親密,自然疏遠了關羽,張飛二人,不久,夏侯惇帶兵殺向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