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一部聲震寰宇的英雄史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紅軍將士完成了舉世矚目的「萬里長征」,開闢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

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宣告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肩負起民族希望,勝利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目標,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英雄篇章。

一、路線選擇的偉大轉折

20世紀30年代,日本入侵,中國社會險象叢生,人民生活異常悽苦,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之時,中國共產黨人以民族大義為重,提出停止內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廣泛動員並組織抗日救亡運動。

然國民黨置民族危亡於不顧,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調集數十萬軍隊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連續發動多次大規模軍事「圍剿」。

由於黨內「左」傾冒險主義的影響,中央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與紅一方面軍被迫撤離中央蘇區,開始戰略轉移。

艱苦的長征開始了,而征途漫漫,路又在何方?

長征初期,紅軍遭遇重大損失。

在連續作戰並突破三道軍事封鎖線後,紅軍已是疲敝之師,面對數倍於己的國民黨軍隊,廣大將士經五晝夜苦戰後強渡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不過,亦因之付出了慘痛代價,紅軍及中央機關由出發時的8.6萬餘人銳減至3萬餘人。

隨之,中共中央先後召開通道會議、黎平會議及猴場會議,初步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軍事指揮中樞,為遵義會議成功召開做了重要準備。

轉兵貴州,紅軍絕處逢生。

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重要會議,其結束了王明「左」傾路線在中共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的領導地位,「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二、跨越極限的戰史奇觀

長征途中,紅軍將士跨越了生命禁區,穿越了死亡沼澤。

面對海拔四千多米、終年積雪且空氣稀薄的夾金山,他們仍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征服了巍峨的雪山。

聶榮臻後來憶及, 「我上到山上感到氣也喘不上來。

山頂空氣稀薄,不能講話,只能悶著頭走,不管多累,也不敢停下來休息,一坐下來就可能永遠起不來了。

我們警衛班的同志,身體都是比較健壯的,也有的走著走著不知怎麼地,倒下來就完了。

」而一望無際的松潘草地更是布滿沼澤泥潭,美國作家索爾茲伯里曾如此描述:「夏天的時候它是一條五彩斑斕、綴滿花兒的魔毯,這裡沒有氈房,沒有牧人,沒有氂牛,沒有綿羊,只有沉默的花叢,誘惑人們步入其中。

」草地到處充滿危險,卻不知道危險在哪裡。

面對雪山草地,紅軍以非凡的勇氣完成了極限的跨越,譜寫出一曲驚天動地的英雄凱歌,他們讓雪山低頭,令草地讓路,支撐他們的始終是革命理想高於天的信仰。

紅軍敏妙地縱橫於國民黨重兵集團之間,「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

在毛澤東等人指揮下,紅軍將士以卓越的智慧和靈活的戰術,先後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牢牢掌握了戰場主動權。

50年之後,美國作家索爾茲伯里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書中寫到:「長征是獨一無二的,長征是無與倫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長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巧渡金沙江後,紅軍打開嶄新局面。

其他各蘇區紅軍先後踏上漫漫長征路,紅二十五軍參加獨樹鎮戰鬥、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戰役均取得勝利。

紅二、紅六軍團巧妙地突出重圍,取得烏蒙山迴旋戰勝利。

中央紅軍22名勇士飛奪瀘定橋,更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

長征途中,「紅軍一共爬過十八條山脈,其中五條是終年蓋雪的,渡過二十四條河流,經過十二個省份,占領過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個地方軍閥軍隊的包圍……打敗、躲過或勝過派來追擊他們的中央軍各部隊。

他們開進和順利地穿過六個不同的少數民族地區,有些地方是中國軍隊幾十年所沒有去過的地方。

三、長征精神永遠在路上

中央紅軍在北進途中與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會師,毛澤東曾指出:「會師的勝利證明我們的紅軍是不可戰勝的……我們一、四方面軍是一家人。

」隨後,中共中央確定了北上方針,但紅四方面軍領導人張國燾自恃兵多槍多,企圖用槍指揮黨,堅持南下方針。

在此關頭,中共中央為維護紅軍團結,被迫率領紅一、紅三軍團和軍委縱隊先行北上,並於1935年10月抵達陝北。

張國燾則率部南下,另立「中央」,作戰失利。

後紅二、紅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經與張國燾鬥爭,兩軍一起北上。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西北,長征勝利結束。

陝甘寧成為紅軍長征的落腳點與抗日戰爭的出發點。

長征途中,各路紅軍多次會師,猶如百川向海,浩蕩前進,雖歷經千難萬險,但「其核心力量仍完整無損,其軍心士氣和政治意志的堅強顯然一如往昔」。

「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了。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立即投入聯合作戰,戰鬥力在山城堡戰役中空前爆發,消滅胡宗南部一個旅又一個團,此戰標誌著蔣介石對中國工農紅軍「圍剿」的徹底失敗。

1936年,美國記者斯諾在延安曾這樣說到:「紅軍長征是軍事史上偉大的業績之一,與紅軍長征相比,公元前二世紀,西方戰略之父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的進軍,只不過是一次輕鬆的夏日遠足。

」隨著抗戰全面爆發及國共第二合作實現,這支堅強不屈而又英勇善戰的軍隊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為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精神源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新的長征路上,長征精神則仍是中國共產黨人永遠不可忘卻且須永久保持的初心。

(作者單位系山西大學近代中國研究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開講啦!5位軍史專家解讀長征精神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寫在前面: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習主席強調:「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

從長征勝利看理想信念的力量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 王新生 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整整兩年的時間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相繼撤離南方各根據地,縱橫14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