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奇聞:蜀帝被稱「扶不起的阿斗」,隱忍救國,裝憨賣傻41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歷史上著名阿斗:
他果真是如世人所說的那麼昏庸嗎?小編覺得不然!
三國時期人物,原名劉禪(shàn,207~271年):
劉備的兒子,阿斗為人不思進取,只會整天玩樂,即使有諸葛亮(181~234年)這樣的名臣輔助和教導也無濟於事,最終導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還落下了「樂不思蜀」這樣的千古笑柄。
今天,人們便用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一些始終無法扶持成才的人。
劉禪登基:
劉備去世後,由兒子劉禪繼位,劉禪的小名叫阿斗,是個愚笨無能的人。
一開始,由於有諸葛亮等有才能的人輔佐,所以還沒有什麼大問題。
後來,這些賢人先後去世,蜀國也就很快的被魏國滅了,劉禪因此投降被俘。
他投降後,被安排到魏國的京城洛陽居住,並且封為安樂公。
有一次,魏國的大將軍司馬昭請他喝酒,當筵席進行得酒酣耳熱時。
司馬昭說:「安樂公,您離開蜀地已經很久了,因此我今天特別安排了一場富有蜀國地方色彩的舞蹈,讓你回味回味啊!
這場舞蹈跳得劉禪身旁的部屬們非常難過,更加想念他們的家鄉。
然而唯獨安樂公劉禪依然談笑自若,絲毫沒有難過的表情。
司馬昭問道:「你還想不想回西蜀的家鄉呢?」劉禪答道:「這裡有歌有舞,又有美酒好喝,我怎麼捨得回西蜀國呢!」(樂不思蜀)正因為如此,劉禪的昏庸無能在歷史上出了名!
後來,人們常用「扶不起的阿斗」比喻那種懦弱無能、沒法使他振作的人。
但是小編覺得,劉禪雖然不是一個聰明有為的君主,也不是一個完全懦弱無能的人,他起碼擁有中等的智慧,那一頂」扶不起來的阿斗」的帽子,實在應該給他摘掉。
理由如下:劉禪於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稱帝在位41年,是在三國時期所有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
在那種群雄割據、兵連禍結的動亂年頭,能執政這麼久,沒有相當的才智是不行的。
有人把劉禪安穩地做皇帝歸因於諸葛亮的輔佐。
其實,諸葛亮死於公元234年,他死後,劉禪還做了29年的皇帝,很難說全是諸葛亮的輔佐之功的。
為了讓劉禪見多識廣,掌握治國本領,劉備讓其多學《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並由諸葛亮親自抄寫這些書讓他讀;又令其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
不僅如此,還令其學武。
《寰宇記》有記載:「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射於此。
」對於劉禪的表現,諸葛亮是很滿意的。
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這個敏字可說明阿斗並非愚蠢之人,不然諸葛亮豈不是有心諷刺了?《晉書·李密傳》中也記載,李密認為劉禪作為國君,可與春秋首霸齊桓公相比,齊桓公得管仲而成霸業,劉禪得諸葛亮而與強魏抗衡。
不僅如此,在北伐的問題上,劉禪的頭腦也非常清楚,諸葛亮急於北伐的時候,他規勸說:「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
」儘管諸葛亮置自己的規勸與不顧,但北伐決議一旦形成,劉禪還是全力支持諸葛亮的北伐。
諸葛亮死後,劉禪馬上停止了空耗國力、勞民傷財的北伐。
司馬懿率大軍征伐遼東公孫淵。
劉禪唯恐蔣琬犯諸葛亮老毛病,專門下詔告誡蔣琬不要輕舉妄行,「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
」魏延造反,卻誣奏楊儀造反。
劉禪聽完魏延表奏,馬上提出疑問,說:「魏延乃勇將,足可拒楊儀等眾,何故燒絕棧道?」魏延被殺後,劉禪也沒有對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
」
為了防止權臣權力太重問題,劉禪以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主管政務,以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軍事,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重。
蔣琬死後,劉禪「乃自攝國事」,大權獨攬,徹底解決了蜀國多年「事無巨細,咸決於丞相」的政局。
因此,從歷史的真相來看,劉禪決不是個庸主!你們覺得呢?
劉備之子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劉禪,劉備之子,於劉備去世後繼位成為蜀國皇帝。諸葛亮等賢臣相繼去世後,蜀國逐漸衰敗。後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降。劉禪被俘虜到洛陽後,司馬昭為了籠絡人心,穩住對蜀漢地區的統治,用魏元帝的名義,封他...
王者榮耀英雄的前世今生,生活在別人光環之下的倒霉蛋
劉禪(shàn),小名「阿斗」,據說劉禪的母親晚上做夢夢到自己吞了北斗而懷孕,所以小名就叫「阿斗」。以前總是聽到聽到有人讀成:「shàn」與「chán」「chán」,其實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