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欺負他讀書少,當面虐他,最後他說一個成語,傳到今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由本頭條號作者陳瓷提供原創。


呂蒙幼年家貧,讀書很少,常鬧笑話,人送綽號「吳下阿蒙「。


孫權把讀書當做一個命令,下給了呂蒙和另一個叫蔣欽的大將。

孫權對他們二人說:「你們現在都擔任重要職位,應該多讀書學習。

呂蒙脫口就說:「我在軍中,常常苦惱事務繁忙,哪有時間讀書呢!」

孫權說:「難道我讓你做博士嗎!」

陳瓷在這裡提醒大家一點:此博士非彼博士。

這裡的博士是一種官名,戰國時候開始出現,負責傳授儒學經典。

孫權要呂蒙讀書,不是為了培養教授,而是要呂蒙承擔治國大任。

可惜呂蒙讀書少,沒領會孫權的良苦用心,根本沒想到孫權要他把讀書作為打仗一樣重要的事情。

孫權很生氣,說:「要說忙,你能忙過我嗎!」

孫權掰著手指頭,數著自己小時候讀過的書:《詩》《書》《禮記》《左傳》《國語》。

呂蒙說:「我笨嘛,沒聽說別人都喊我『吳下阿蒙』嗎?」

孫權看著他和蔣欽說:「你們兩人天生聰明,只要是學習就肯定會有所得,你們為什麼不學習呢?」

孫權拿過一個早就列好的書目,指給呂蒙和蔣欽看,說:「這些書,你們要急讀。

」呂蒙抓過書單來一看,立即感覺頭大了不少:《戰國策》、《史記》、《漢書》、《孫子兵法》、《六韜》、《左傳》、《國語》。

天啊,這麼多書,哪一輩子能讀完啊。

孫權鼓勵呂蒙,說:「光武帝日理萬機,手不釋卷;曹孟德也說自己『老而好學』,你為何不能自我勉勵呢?」

從此,呂蒙開始「奉旨讀書」。

他開設了西館,招聘名師任教,又他邀請學問好的人進館免費學習,天天與他們探討。

人們經常見到,西館門口的那個橋頭上,呂蒙經常與學士們談笑風生。

在當時的中國,讀書不成新聞人物,不讀書才成新聞人物。

先前不讀書後來讀書的吳下阿蒙,就成了熱點新聞人物。

每當呂蒙從西館出來,手捧著書卷在橋頭讀書,人們就感到很好笑:哈,吳下阿蒙也讀書了,看那樣子,真好玩啊!

正好那座橋沒有名字,人們就給它起了一個名字:西館橋。

西館橋,就在蘇州東美巷口一帶。

魯肅聽說了呂蒙開設西館讀書的事兒,認為是假新聞。

「打打殺殺,呂蒙還在行,至於讀書嘛,還真為難他……」魯肅想。

魯肅從江陵換防到陸口,中途要經過呂蒙駐紮的地方,有人建議他去拜訪一下呂蒙,一來呢,賣呂蒙一個面子,二來呢,看看呂蒙是不是真地變得有學問了。

「嗯……嗯……要緊的事兒太多了。

」魯肅剛上任,的確是事務繁多,他認為和頭腦簡單的吳下阿蒙見面,實在是浪費時間。

「呂將軍最近功名越來越顯赫,不能按照老眼光看他了。

您真應該去拜訪他一下。

」有人繼續勸他。

魯肅是個老好人,唯恐讓大家不高興,就決定去看看呂蒙。

魯肅賞光似地踱進了呂蒙的軍營。

呂蒙問魯肅:「你接受重任,與關羽為鄰,你對他採取什麼策略呢,做好打算了嗎?」

「臨時再想辦法吧。

」魯肅敷衍說。

策略,是要動腦子,與吳下阿蒙談策略,不是對牛彈琴嗎?再說了,吳下阿蒙你替領導操啥心?

可是,呂蒙卻是鐵了心要質詢魯肅,他對魯肅說:「現今我們雖然與劉備結成一家,但是關羽像熊虎一樣好狠鬥勇,怎能不預先想好對付他的策略?」

白日見鬼了,眼前這人是呂蒙嗎?

真地見鬼了,呂蒙掰著手指頭:一,二,三,四,五……列舉了五條對付關羽的策略方針。

魯肅揉了揉眼,對著呂蒙看了又看,才知道不是白日見鬼,而是智多星下凡。

真是天上掉下一個智多星,終於找到對付關羽的人了。

以冷靜著稱的魯肅,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越過自己的座位,走到呂蒙身邊,拊著他的背說:「呂子明,我本來以為你只有武略,現在看來,你的學識突出而廣博,不再是那個吳下阿蒙了!」

呂蒙說:「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這話被今天的人收入成語詞典,但是變成了「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後來,孫權經常把呂蒙和蔣欽當做學習標兵來表揚:「年齡大了而能再進步的,誰也比不上呂蒙和蔣欽。

他們都擁有了富貴,聲名顯赫,卻更能謙虛好學,沉浸在書傳之中,輕財尚義,一舉一動,可以算作國家楷模了!」

(本文原創,嚴禁轉載,抄襲追責。

圖片來自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吳下阿蒙

呂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縣(今安徽阜南東南)人,少年時即隨姊夫鄧當渡江。呂蒙的姊夫鄧當為孫策部將,呂蒙年僅十五六歲即隨軍出征。鄧當死後,呂蒙代領其眾,隨孫權征戰各地。與劉表部將黃祖作戰時,呂蒙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