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用過空城計?有人質疑。毛主席保衛井岡山卻真的用過這一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毛澤東《西江月.井岡山》手跡)

紅四軍離開井岡山的第三天,湘贛「會剿軍」代總指揮何鍵便發覺了紅軍的分兵動向,他急忙調整部署,除派兩路兵馬對紅四軍展開「追剿」外,其餘三路全都用於對井岡山實施「進剿」。

在此之前,紅軍已取得過一次保衛井岡山的勝利,這就是黃洋界保衛戰。

毛澤東還據此寫出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岡山》:「黃洋界上炮聲隆,報導敵軍宵遁。

黃洋界保衛戰時,紅四軍用於留守井岡的僅為一個營和特務連,作戰時因兵力太少,連輕傷員和拿著梭鏢的老百姓都上去了。

有人認為,既然留那麼少的人都能守住井岡,彭德懷和紅五軍也應該有把握。

問題是,局勢在不斷變化。

近代以來,特別是自清政府被推翻之後,全國各地都處於武裝割據狀態。

隨著國民黨實施「二次北伐」,雖然南京政府名義上統一了全國,但蔣介石能夠完全控制的地域,實際只有江浙閩淮四省,對湘鄂贛豫四省是半控制,其它如兩廣、西南、西北、東北,都跟他老蔣沒有多大關係。

(電視劇《彭德懷元帥》,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

黃洋界保衛戰之前,「二次北伐」剛剛結束,蔣介石尚未能集中精力對付紅軍。

參與「會剿」井岡山的湘贛兩省之間也向來是你防我,我防你,湘軍到江西,贛軍到湖南,都屬於受限制的越省行動,而井岡山正好處於湘贛邊界,很容易就會讓兩邊變得束手束腳。

「會剿」時,湘軍和贛軍事先既沒有商量好,臨陣也不互相配合,作戰時只有湘軍從湖南一個方向發動進攻,江西的贛軍根本就沒有露面。

這次不一樣,蔣介石親自協調,湘贛兩軍都出動了,據初步估計,僅直接進攻井岡山的部隊就至少是留守部隊的二十倍。

另外,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本身也有其特殊性,或者說偶然性。

很多人都以為黃洋界保衛戰打得如何如何,起碼場面很激烈,但實際上並沒有怎麼打,紅軍連傷兵都沒有。

湘軍倒不是沒有大打的本錢,事實上,他們有兩個團用於進攻黃洋界,而紅四軍扼守黃洋界的連一個營都不到,真要大打的話,黃洋界當時就守不住了。

紅軍最後之所以能夠取勝,主要還是唱了一出「空城計」的結果。

(黃洋界保衛戰,油畫)

《三國演義》中,魏國派司馬懿挂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

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演出「空城計」。

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很多人懷疑《三國演義》這段故事並非事實。

因為司馬懿如果真得到這樣的機會,麾下十餘萬大軍,把城池圍住不就完了? 派幾個神射手過去射諸葛亮,或者派一個小隊過去火力偵察一下,立即就可以拆穿諸葛亮的把戲,一直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再怎樣也不至愚蠢膽怯到「扭頭就跑」的地步。

井岡山的這齣「空城計」卻是真的。

當時湘軍的通訊聯絡技術較差,無法掌握紅四軍主力的準確動向,紅軍只是在黃洋界用一門剛修復好的迫擊炮轟了一下,他們就誤以為紅四軍主力回到了井岡山,由於害怕吃虧,連夜就班師撤走了。

毛澤東講「宵遁」,即是指黃洋界一戰是敵人自己撤的兵,而不是被紅軍給直接打跑的

到彭德懷留守,何鍵已經清楚地知道紅四軍並不在井岡山,這時候即便你想唱「空城計」都難了。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彭大將軍》)

實體書《彭大將軍》已出版上市。


作者推薦: 卓越購書地址


作者推薦: 京東購書地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