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背後的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劉永利 劉婷婷
毛澤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的理論著作是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法寶,同時他又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詩詞創作是他幾十年革命實踐的產物,使我們得以從不同距離、不同角度去探及他的性格、智慧和魅力,其背後的故事又能使我們看到他是怎樣以詩人的浪漫情懷書寫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
被捕脫險後寫的詞
1927年秋天,蔣介石、汪精衛先後背叛革命,從上海到南昌,從武漢到長沙,從城市到鄉村,反動派「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掉一人」,到處是腥風血雨,白色恐怖達到極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黨的八七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總方針,並選舉毛澤東為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
8月9日,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決定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身份回湖南傳達八七會議精神,領導秋收起義。
毛澤東秘密來到湘東贛西,在安源張家灣主持召開軍事會議,對會攻長沙、湘贛邊農民暴動和安源暴動作出安排後,身穿白色的褂子和長褲,裝作安源煤礦的採購員,由潘心源陪同趕往銅鼓。
當他走到湖南瀏陽張家坊村時,被地主民團武裝抓了起來。
這是毛澤東第一次被捕,也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被捕。
國民黨地主民團並不知道毛澤東的真實身份,打算把他和其他「亂黨」分子一起押到民團總部去。
毛澤東用幾十塊錢賄賂民團的士兵,由於他們也是僱傭兵,所以答應幫毛澤東逃走。
在離民團總部約二百碼的地方,一個士兵給他使了一個眼色,毛澤東藉機逃跑了。
多年後,毛澤東向美國記者斯諾饒有興味地講述了他的這段經歷:「我跑到一個高地,下面是一個水塘,周圍長了很高的草,在那裡一直躲到太陽落山。
士兵們追捕我,有好幾次已經走得很近了,我幾乎覺得一定會再被抓到,可是最後終於沒有被發現。
天黑了,他們放棄了搜尋。
我翻山越嶺,連夜趕路。
我沒有鞋,腳傷得很厲害。
路上我遇到一個農民,他同我交了朋友,給我地方住,又領我到了下一個鄉。
我身邊有七塊錢,買了一雙鞋、一把傘和一些吃的。
當我最後安全地走到農民赤衛隊那裡的時候,我的口袋裡只剩下兩個銅板了。
」
◆油畫《秋收起義》,馬長利作。
9月9日,震動全國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按原定日期爆發。
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部在修水率第一團宣布起義向平江方向推進。
10日,毛澤東率改編後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向瀏陽進發,安源工農武裝和礦警隊組成的第一師第二團向萍鄉方向前進,形成了三路分別向平江、瀏陽、萍鄉推進的態勢,毛澤東興奮異常,於深夜寫下了《西江月·秋收起義》:「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
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
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
」
《西江月·井岡山》與黃洋界保衛戰
毛澤東和朱德在井岡山會師後,把原先的「中國工農革命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部隊達到了一萬多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嶄新局面。
如此大的聲勢震動了南京,蔣介石電令湘粵贛三省政府:「克日會剿朱毛。
」
就在這時,湖南省委派人送來一封寫給湘贛邊界特委的信:「省委決定紅四軍攻永新敵軍後,立即向湘江南發展,留袁文才一營守山……」
◆油畫《井岡山歲月》,孫國岐作。
毛澤東看信後很惱火,敵人正在準備對井岡山發動第二次「圍剿」,怎麼能在這樣的時刻,將部隊主力調到湘南去呢?於是,毛澤東召集了紅四軍軍委、湘贛邊界特委、永新縣委聯席會議,通過表決,包括朱德、陳毅、宛希先、劉真等絕大多數人贊同毛澤東的意見,覺得省委的指示「不適宜」。
這樣,毛澤東以聯席會議的名義,給省委寫了一封回信,認為:「湖南的敵人非常強硬,實厚力強,不似贛敵易攻……故為避免硬戰計,此時不宜向湘省衝擊,反會更深入了敵人的重圍,恐招全軍覆滅之禍。
」毛澤東還特別提醒省委,如果紅軍離開井岡山去湘南,會「虎落平陽被犬欺」。
然而不久,在永新鄉下做鞏固根據地工作的毛澤東還是聽到消息:28團、29團離開了井岡山,正朝湘南進軍。
得悉紅軍主力前往湘南,國民黨調集了第三軍5個團和第六軍6個團一起乘機聯合猛攻永新縣。
毛澤東率領31團苦苦抵抗25天,最終還是將永新和寧岡放棄了。
最慘烈的是湘南之戰,29團在惡戰中幾乎全團覆滅,只剩下團長鬍少海、黨代表龔楚等百餘人。
而28團第二營營長袁崇全率部叛變投敵,使該團又丟失了三分之一兵力,紅四軍參謀長兼28團團長王爾琢竟死於叛徒袁崇全的槍下。
◆《西江月·井岡山》
毛澤東憤懣至極,為挽回局面,他親率31團三營前往湘南,迎回紅軍主力。
而留下的31團一營兩個連,在黃洋界哨口用妙計戰勝了敵人四個團的進攻。
毛澤東獲悉黃洋界保衛戰大捷後,喜形於色,詩興驟起,揮筆寫下了《西江月·井岡山》這首千古名詩:「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報導敵軍宵遁。
」
《七律·長征》背後的故事
1935年10月,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吳起鎮。
毛澤東在吳起鎮待了三天,即前往瓦窯堡。
在瓦窯堡的新窯洞裡,他詩興大發。
把一張木凳拉到松木桌旁,讓警衛員點上煤油燈,這盞燈從紅軍跨過於都河上的浮橋之日起就一直陪伴著他,他從錫制文具盒裡取出硯台,研好墨,用駝毫小楷筆蘸了一下墨汁,在一張宣紙上一氣呵成,寫就了《七律·長征》詩(後經修改):「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這首詩用五十六個字,高度概括了紅軍長征的歷史,是革命英雄主義的千古絕唱。
可是人們並不完全知道這首詩背後的故事。
長征前夕,毛澤東不僅被剝奪了軍權,還患了一次很重的病。
1934年,毛澤東從會昌病休回到瑞金後,仍無權過問軍事,有關主力紅軍準備「轉移」、「退卻」之事,只有少數中共高層決策人物知道。
就在此時,中央卻要毛澤東離開瑞金去於都。
◆《七律·長征》
於都是位於瑞金和贛州之間的一座縣城,離黨中央委員會的駐地梅坑有180里路。
毛澤東去於都的任務是指導那裡的縣蘇維埃工作。
一路上,毛澤東的瘧疾開始復發,因此走得很艱難。
他在1934年9月中旬抵達於都,召集區、鄉、村幹部和工人及貧僱農開了兩個座談會後,就病倒了。
中央紅色醫院的傅連璋得知毛澤東生病後,連夜趕往於都。
當時毛澤東體溫高達41℃,腹部有點脹,頭痛得厲害。
憑著十幾年的醫療經驗,傅連璋斷定毛澤東得了惡性瘧疾。
當時於都一帶蚊子非常多,夜裡人走路,蚊子會鑽進鼻孔里,當地老百姓中也有人患這個病。
於是,他給毛澤東注射了奎寧和咖啡因,同時服奎寧丸。
◆1934年,毛澤東和警衛員在瑞金。
重病中的毛澤東仍不失幽默,他對傅連璋說:「傅醫生,我限你三天治好!」一連幾天,傅連璋就守候在毛澤東的床側,不斷地為他降溫、打針、服藥。
到第三天,毛澤東的體溫已經恢復到37℃。
「好啊!」毛澤東笑著用湖南腔對傅連璋說:「你真是神醫啊,果真三天把我治好了。
」
就在毛澤東生病的那些日子裡,由博古、李德、周恩來組成的「最高三人團」已經做出了紅軍主力西征的決定。
當時,誰留誰不留,凡高級幹部,由博古、李德和周恩來決定。
中級幹部,由各部門提出名單,交博古、李德和周恩來三人批准。
一開始,博古和李德打算讓毛澤東留在蘇區,因此,他們就故意把毛澤東從瑞金支到了於都。
但周恩來堅持讓毛澤東隨軍北上,幸好毛澤東在部隊西征之前已病癒,否則,博古和李德就更有理由不讓毛澤東參加長征了。
◆1937年,毛澤東、周恩來、博古、朱德在延安。
大病初癒的毛澤東於10月18日傍晚,和張聞天、王稼祥一起緊隨中央縱隊,邁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後來,張聞天回憶說:「在出發以前,博古等曾要把我們一律分散到各軍團去,後因毛澤東的提議而未分散。
」毛澤東的這一提議,使得三個人得以共同探討革命前途,為之後的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起了關鍵性作用。
歷史最終選擇了毛澤東。
1936年,斯諾在寫作《西行漫記》第五篇「長征」部分時,引用了毛澤東的《七律·長征》。
1938年《西行漫記》出版發行,《七律·長征》成為與世界上眾多讀者最早見面的毛詩。
《水調歌頭·游泳》手跡和「三五牌」香菸
1961年9月23日晚上6時半,毛澤東在武漢東湖會見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並邀請他一同共進晚餐。
晚餐後,蒙哥馬利見毛澤東抽起香菸來,就送給毛澤東一盒英國「三五牌」香菸。
之後,蒙哥馬利向毛澤東提了許多問題,其中包括:1949年建國時,毛澤東主要考慮的是哪些問題,現在考慮的又是哪些問題,對解放以後的中國怎麼看,「槍桿子裡出政權」現在是否還適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有何區別等等。
毛澤東對這些問題逐一做了回答,談到晚上9時30分左右,蒙哥馬利說:「今天談話使我學到很多東西。
」當時蒙哥馬利覺得有點疲倦,就對毛澤東說:「我想主席一定很忙,還有別的事情要做,我能否明晚再來談談?」毛澤東猶豫了一下,然後說:「明晚我要到別處去了。
」兩人的談話就這樣結束,互相道別。
◆1961年,毛澤東在武漢接見蒙哥馬利。
沒有想到,第二天(即9月24日)凌晨,毛澤東突然改變了計劃,決定24日下午再同蒙哥馬利談一次,並再次邀請他共進晚餐,這使蒙哥馬利喜出望外。
談話期間,蒙哥馬利趁機向毛澤東打聽:「主席現在是否已經明確,你的繼承人是誰?」「很清楚,是劉少奇。
」毛澤東很乾脆地回答。
蒙哥馬利又繼續追問:「劉少奇之後是周恩來嗎?」毛澤東知道這是在套他的話,因此說:「劉少奇之後的事,我不管……」
◆《水調歌頭·游泳》
這次談話,從下午2時30分一直到下午5時,足足談了兩個半小時,之後,毛澤東邀蒙哥馬利乘船,看毛在長江游泳。
毛澤東那天遊了近一個小時,上船穿好衣服,把蒙哥馬利送到漢口勝利飯店,兩人又談了近一個小時。
分別時,毛澤東把事先寫好的《水調歌頭·游泳》上闋的手跡,贈送給蒙哥馬利元帥,作為對那盒「三五牌」香菸的答謝。
蒙哥馬利沒有想到,自己的一盒「三五牌」香菸居然能換來一幅毛澤東珍貴的詩詞墨跡……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
轉載請註明轉自《黨史博採》。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