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部電影的主角,他的一生都是傳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說起京劇我們聽到更多的是花旦、老生......對京劇派系相對陌生身為大柵欄人民很有必要知道咱大柵欄的神話級人物京劇譚派的創始人——譚鑫培
譚鑫培(1847-1917)本名金福,號鑫培,祖籍湖北武漢,「伶界大王」、「同光十三絕」之一小編隨便一挖竟然知道了這麼多猛料一起看個究竟吧▼名伶故居篇
故居:譚鑫培故居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大柵欄鐵樹斜街大外廊營1號寓所為東、中、西三進院落,共有房40餘間,總占地約1100平方米,平面呈不規則矩形,內部環境簡單整潔。
早年門框右上方曾嵌有一紅色木牌,上有三個清秀的金字「英秀堂」。
其後裔小培、富英、元壽、孝增幾代人均曾居住此譚門老宅,直至文革時,才舉家遷離此院。
譚故居街門分南北兩門,正門為日常出入大門,今改建為居住房屋,但門樓猶存。
院子北房前可步入中院,該院布置嚴謹,北房亦為三間半,與東院北房相連,往前出走廊,就是譚鑫培生前居室。
譚鑫培過世後,其子小培居住。
從藝經歷篇
譚鑫培自幼隨父學藝,初習武丑,後改武生及文武老生。
23歲隨程長庚的三慶班演戲,並得到賞識。
譚鑫培曾師從程長庚、余三勝,並向張二奎、盧勝奎、王九齡問藝,可貴的是他能集合百家的長處成為一家。
光緒十六年(1890),譚鑫培44歲時,被選入清宮內廷戲班,享受內廷供奉。
在《同光十三絕》畫中,譚鑫培是唯一的武生演員。
其「雲遮月」的唱法成為千古絕響。
等等,這裡有個小插曲要知道每一位藝人都不是順利當紅他們背後總有段不為人知的故事單刀叫天
譚鑫培有一次演《銀空山》,由於嗓子原因,吃了倒彩,對他打擊很大,無奈,改行演武生,不久成家立業,經濟負擔過重,再加上舞台失意逼得他另謀生路,只得去鄉下賣藝賺錢。
鄉下賣藝風餐露宿,奔波勞累,但他沒有停止練功,有時遇到高人就請教武藝,那時,他已經是武藝超凡,專門打抱不平,因此有人叫他「單刀叫天」
主要作品篇
演出《盜魂鈴》
宮裡小太監托譚鑫培辦事,譚鑫培忙於戲事而忘在腦後,於是小太監記恨在心,故意給譚鑫培穿小鞋,向慈禧太后進言,說譚鑫培創新了一部新作品叫《盜魂鈴》,戲中又唱又跳,很有意思。
得到慈禧的召喚,譚鑫培亦絞盡腦汁想辦法。
沒想到,譚鑫培憑藉自己紮實的老生功底在演出時文武並用,使得慈禧眉開眼笑,這才躲過了一劫。
後流傳開去的《盜魂鈴》是譚鑫培熔文武於一爐、集唱做於一體的代表作,成了譚派的保留劇目。
《洪羊洞》成絕唱
《洪羊洞》是譚鑫培晚年的最後一曲絕唱。
1917年4月14日因孫兒譚霜犯事在押,加上官府要在金魚胡同唱堂會招待廣西督軍陸榮庭,因此受到官府逼迫登台演出。
當時的譚鑫培年事已高,體弱多病,為救孫兒,只好再三請求唱選段,勉強登台。
對於每場演出譚鑫培都是認真對待,表演至終場還是精神抖擻,兩眼炯炯發亮,堅持到最後。
之後回到家中暈倒在地,一病不起,不久,因病去世。
據說這部戲是他師父程長庚生前最後一唱。
從此《洪羊洞》在此後也成了無人能及的千古絕唱。
家族歷史篇譚門七代仿佛一部中國京劇史的縮影,從「譚叫天」譚志道、「伶界大王」譚鑫培到風華正茂的譚正岩,每一代均有譚派藝術傳承人,成為了戲曲界的一個奇蹟。
譚派京劇創始人譚志道系譚鑫培的父親,1853年為避免戰亂攜家人北上定居至今。
這一門有譚志道、譚鑫培、譚小培、譚富英、譚元壽、譚孝、譚正岩七代人。
譚家戲派由這七代人延傳至今,可以說是微妙絕倫,千古佳話。
京劇到了譚鑫培時代,完成了從草創到成熟的過渡,真正走上了藝術化的道路。
他文武不擋,戲路極寬,是老生藝術的集大成者,還拍攝了我國第一部戲曲電影《定軍山》。
被梅蘭芳讚譽「代表了中國的京劇」。
直到第四代的譚富英,他與馬連良、楊寶森、奚嘯伯並稱,成為「四大鬚生」。
這是譚氏藝術長河中的又一次高潮。
並且譚門藝術的在不斷創新中延續至今,廣為傳唱。
國粹經典保留實屬不易希望能將這些傳統文化一直傳承下去相信咱大柵欄會越來越好
老傳統,舊文化這些東西早就在咱大柵欄人民的心裡紮根最好的保存方式就是把它傳承下去戲說梨園這個周末,讓我們乘乘涼,聽聽京劇可好如果您還知道關於大柵欄京劇的老味兒或者是什麼傳說一定要記得留言分享哦一起說說那些年的事兒......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魅力大柵欄(微信號:meilidashi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