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方法,讓你找對方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改變人生命運的方法有很多種,我以前是無趣、不會說話、沉默、愛看小說的「無用之人」。
在後面的時間裡漸漸地改變了過來,養成了一些好的習慣,在這裡跟大家分享4種我認為比較好的習慣,希望對夥伴們有點啟示。
一,讀書的習慣
很多人以為我在講了一句廢話。
但我想告訴你的是:還真不是!
但凡我拋出「人要讀書」就以為我在講廢話的,基本上是不怎麼讀書的人。
在我看來,讀書的本質跨時空地與作者交流思想,也是在經歷別人的人生。
但我跟著他們的書經歷了一遍他們走過的世界,從感覺上來說很爽,從閱歷來說也增加了一種感悟。
讀書是一種經歷,讓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看世界,避免走一些彎路。
動物為什麼很蠢?除了先天腦袋不發達,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沒法傳承知識。
人類為什麼可以統治世界,是因為人類可以傳承知識。
如果一個人光靠自己經歷、自己去悟,而不通過書籍、師長來傳承,光靠自己幾十年的直接感受來積累知識,這會是神馬情景?
紙為什麼是四大發明之一?因為它代表的是傳承。
當我經常學習的時候,隨著眼界、思想、能力的提升,我處理起問題來越來越輕鬆。
當我們不學習的時候,腦子會慢慢的僵化。
我想大家應該有過這種感覺:就是你每天看文章、看信息的時候,覺得有所觸動,但看完之後又匆匆忙忙點入下一篇,然後下下一篇,因為總有看不完的信息。
到最後,等你看完,你忽然發現,你什麼都沒記住,什麼都沒獲得。
其實不是碎片化閱讀不好,讀書沒用,而是你不會學習。
我也關注了很多作者,我每天也讀很多文章,但我是每讀完一篇,先把重要的思想和摘要寫下來(幾百頁的文章變成了幾頁),再把感悟寫出來,最後思考如何結合我的實際情況用出去。
我的學習是有這三步曲的。
我有個讀書摘要文檔,總之,如果你不會閱讀,讀完就忘,真沒什麼用。
我的讀法是,讀完一篇總結一篇。
讀到思想不記,讀到方法不用。
你讀什麼都沒用,做好寫寫畫畫很重要!
有些人是不想事的。
個人的個體差異太大了:有些人善於思考,20歲的年紀就有著30歲的邏輯思考能力,但也有些人很少想問題,課堂拋給他幾個簡單的問題,他也說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想。
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腦袋裡左邊是澱粉,右邊是水,一轉動全是漿糊」。
有些人只是偶爾想事。
比如課堂上老師給他布置了一個作業,他可能回去會想想;比如遇到了一些人生問題,他可能會想想。
但真正能做到「每天思考」的人,還是很少的。
因為重點在於「每天」。
我感悟最深的兩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意思就是,如果每天你學啊學、看啊看,但如果你不深入思考,那麼你就會越來越迷惘、越來越沒主見。
但如果你每天想啊想,不輸入新的信息,那你想死也白搭。
不學習的人是永遠沒法結合自己的經驗來理解這兩句話的。
所以在他們看來,這只是兩句大話和白話。
把每天的思考寫成總結,每天堅持寫總結。
四,跟不同的人接觸,多跟比自己強的人交流
首先,跟不同的人接觸。
每個人都有社交的需求,而交往型的人尤甚。
環境很重要,一個人在某個環境下,經過久而久之的浸潤,就會被這個環境給同化。
環境是什麼,你就是什麼!
古有孟母三遷的故事,說的也是如此。
換個好的環境,良好的氛圍會帶動我們去成長。
這就是我如今一直堅持在做的事情,我會一直不懈的做下去。
乾貨!正確打開讀書的方式!
頭條問答很多人邀請我回答怎樣讀書,小編也不可能一個個地回答,今天小編特意總結了一下自己的讀書方法,供各位參考首先你要選對書,這很關鍵,至於怎麼選書,我的另一篇文章已經說明,這裡不做解釋小編讀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