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第一位霸主——齊桓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齊桓公,姜姓,呂氏,名「小白」,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

齊襄公時,國政混亂,管仲、召忽保護公子糾逃到了魯國,鮑叔牙保護小白逃到莒國。

襄公十二年,公孫無知殺齊襄公,自立為君。

次年,雍林人殺無知,並討論重立君主。

高、國兩家事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國。

魯國聽說以後也發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糾回國,派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

小白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

魯國於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

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立他為國君。

是為桓公。

齊桓公

後在齊國操縱下,魯人殺公子糾,召忽自殺。

齊桓公本想殺管仲,被鮑叔牙攔下,並勸服了管仲歸順,齊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拜管仲為相,君臣同心,勵精圖治,對內整頓朝政、例行改革,對外尊王攘夷,存亡續絕。

這一時期,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長、盡忠職守的出色人才。

管仲拜相

桓公四十一年(前645),管仲重病,桓公問他:「群臣中誰可以代你為相?」管仲說:「了解臣下沒有人比得上君主。

」桓公說:「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殺掉孩子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

」桓公說:「開方如何?」管仲回答:「背棄親人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近。

」桓公說:「豎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閹割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愛。

」管仲死後,齊桓公不聽管仲的話,重用三人,三人專權。

桓公四十二年(前644),戎攻打周朝,周告急於齊,齊令各國諸侯發兵救周 [34] 。

桓公四十三年(前643),齊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 [35] 。

冬十月七日,齊桓公病死。

五公子互相攻打對方,齊國一片混亂。

桓公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

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齊君無虧才把桓公收殮。

晏子在勸諫齊景公時說:「能長保國者,能終善者也。

諸侯並立,能終善者為長;列士並立,能終善者為師。

昔先君桓公,方任賢而贊德之時,亡國恃以存,危國仰以安,是以民樂其政而世高其德,行遠征暴,勞者不疾,驅海內使朝天子,諸侯不怨。

當是時,盛君之行不能進焉。

及其卒而衰,怠於德而並於樂,身溺於婦侍而謀因於豎刁。

是以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故身死胡宮而不舉,蟲出而不收。

當是時也,桀紂之卒不能惡焉。

《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不能終善者,不遂其國。

」 ——來源於百度百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於春秋五霸兩種說法

關於春秋五霸,從古至今,通常有兩種說法比較受到認可。這兩種說法如下: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史記索隱》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荀子·王霸》顯示大圖

爆笑鬼谷|君子不記仇

齊桓公姓姜,名叫小白,不是喝的那個酒江小白。話說齊襄公的時候,國家政局一片灰暗。小白的經紀人鮑叔牙掐腳一算,說齊國將要發生大亂,就帶著小白跑路到莒國去了。在襄公十二年的時候(公元686年)公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