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謀子司馬懿(15)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秦 濤

胡昭答應見一見曹操。

胡昭,一介布衣,他的來訪卻讓曹操感到仿佛是種恩賜。

兩人相對而坐,這是權勢與風骨的較量,國家強制與個人自由的對峙。

胡昭開門見山:「我胡某不過是一介野生,不堪軍國之用,請放我回去。

這明明是第歐根尼面對權勢滔天的亞歷山大時,不屑地麻煩亞歷山大「請別擋住我的陽光」的口氣。

曹操有成人之美的雅量,慨嘆:「人各有志,義不相屈。

」這是對另一種生活態度的尊重,這種尊重來自曹操,天底下最有資格表達這種尊重的人。

國家的力量,終於也有無法干涉的領域。

胡昭第三次搬家。

這次,他索性搬進陸渾山里,過起了「源水看花入,幽林採藥行」的隱居生活。

相比起袁紹、曹操,還是陸渾山里未開化的山民更貼近人性的本真。

胡昭結廬在人境,躬耕樂道,以經籍自娛,平時練練書法,與閒雲野鶴為伴。

胡昭的書法是一絕,在漢末三國是殿堂級書法大師。

他擅長行草,所書作品為當時士大夫爭相臨摹,連平時練字扔進廢紙簍的只言片字都可以賣個好價錢,史稱「尺牘之跡,動見模楷」。

風往北吹。

胡昭隱居在陸渾山的消息,傳到司馬懿的耳中。

司馬懿難捺結識這位世外高人的少年心性,登門拜訪。

相見之下,格外投緣。

司馬懿與胡昭切磋經史、指點江山,疑義相析、奇文共賞。

司馬懿從這位師者身上,學到了經史的修養和隱逸的氣息。

成名後的司馬懿一直有一種「隱逸情結」,當始於此。

與司馬懿一起拜訪胡昭的,還有一位潁川的周生。

史書上沒有記載他的名字,但是這位無名氏差點兒要了司馬懿的命。

梁子是怎麼結下的,史書沒有記載。

我們不妨做如下猜測:

周生應該也是來拜訪胡昭的。

在一起切磋的過程中,周生可能感受到了司馬懿這位來自河內的少年鋒芒畢露的才華。

自古雲汝潁之間多奇士,可是自己這個潁川士人的風頭居然全被司馬懿搶光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屢次遭受到來自少年司馬懿的打擊和輕蔑之後,周生的羨慕嫉妒恨融化成一種終極的情感——殺意!

周生聯絡了幾個人,決定謀害司馬懿。

司馬懿蒙在鼓裡,消息被胡昭得知,胡昭大吃一驚。

他早就發現周生不是什麼善茬兒,但沒有料到事態已經嚴重到了要死人的地步。

司馬懿今天又要來訪,周生今天也要行動。

司馬懿打北邊來,周生打西邊來,兇殺現場也許將在陸渾山某個幽僻的山腳。

事不宜遲,胡昭迅速向西趕去。

他徒步翻山越嶺,渡河涉險,終於在崤山的山谷截住了殺氣騰騰的周生一夥。

周生知道胡昭的來意,自然不肯罷休,執意要殺司馬懿。

胡昭抱著普救眾生的大慈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至於泣下沾襟。

草木尚且為之搖落,何況周生一介凡軀?周生終於化解了胸中的仇忿,放下屠刀,長嘆一聲:要不是你,今天司馬懿非死不可。

胡昭心思縝密,怕周生反悔,讓周生指著道旁一棵棗樹發誓。

周生拔刀砍棗樹說:如果我周某仍要害司馬懿,下場有如此樹!(昭因與斫棗樹共盟而別。

)

起誓之後,周生打道回府。

胡昭也連忙趕回陸渾山的住處,司馬懿在此已等候多時了。

胡昭絕口不提起剛才的事情,與司馬懿言笑如常,盡歡而散。

胡昭終身隱居不仕,以漫長的人生踐行著自己的信念。

他終年八十九歲,在司馬懿死前一年去世,是三國有名的壽星。

這位與諸葛亮同字的胡孔明,向我們詮釋了「臥龍」的真諦。

儘管胡昭未曾言及周生之事,但司馬懿想必也有所察覺。

鋒芒畢露,會招來殺身之禍。

因此,不單要隱斂身形,即便是才華也應當深藏不露。

這才是老師胡昭的「隱」之道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有兩個才智超群的「諸葛亮」!

提到諸葛亮,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三歲的小孩兒也知道「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俗語。電視里的諸葛亮形象往往都是羽扇輕搖、神機妙算,能決勝千里之外。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在與諸葛亮同時期的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