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白話理論剖析劉備(第二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承接上稿,下面我們來談談劉備舉家之後的事情。

《三國志·蜀志·劉備傳》載:靈帝末,黃巾起,州郡各舉義兵,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

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柳,棄官亡命。

頃之,大將軍何進遣都尉毋丘毅詣丹楊募兵,先主與俱行,至下邳遇賊,力戰有功,除為下密丞。

復去官。

後為高唐尉,遷為令。

為賊所破,往奔中郎將公孫瓚,瓚表為別部司馬,使與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紹。

范曄評:「瓚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眥必報,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

公孫瓚為人驕狂自大,小肚雞腸,善妒,並且不講道義,從上司劉虞手裡奪取權利並殺了劉虞,而劉虞素有賢名,公孫瓚連其妻兒也不放過,一併殺死,如果沒有劉虞舊部途中搶走劉虞遺體,怕是劉虞死了都不得安生。

再說回來劉備起兵伐賊,無奈上司劉焉聽說蜀地有龍氣便跑路,沒有人說好話失去了話語權,官沒當成反倒是一直顛沛流離,轉戰南北,最後不得已投靠公孫瓚(此時公孫瓚剛剛殺劉虞並奪權不久)。

但是隨後,劉備的做法堪稱教科書式的典範!

下面就來談談劉備把握人心第二次經歷。

2,救孔融,只求名,不求利。

劉備救孔融一幕,在《三國志》蜀傳先主傳中並未直接記載,小N從別處表達看法。

《三國志》吳太史慈傳載:"...遂到平原,說備曰:「慈,東萊之鄙人也,與孔北海親非骨肉,比非鄉黨,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災共患之義。

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

以君有仁義之名,能救人之急。

故北海區區,延頸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圍,從萬死之中自托於君,惟君所以存之。

」備斂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隨慈。

賊聞兵至,解圍散走。

"

深度剖析:黃巾余賊管亥圍北海是因為缺糧,但是黃巾冒天下之大不韙,四面樹敵,是漢末建立軍功最好的軟柿子。

管亥之所以敢圍北海,除了自恃自己是黃巾第一武將外,就是看中了北海孔融無大將(大將武安國在十八路諸侯起兵討伐董卓時,於虎牢關外被呂布砍掉一臂),而漢末斗將是對陣關鍵。

劉備此次救援,只發兵三千,對上管亥圍城的兵量來說,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所以小N大膽推測:以黃巾農民軍的作戰素質,或許根本就打不下城高牆深的北海郡!黃巾軍內憂外患,缺糧少甲,只能憑數量嚇唬人,所以劉備可能就是看清了這點,才會發兵援救。

劉備救孔融,看起來是一個出力不討好,賠本賺吆喝的買賣,但是劉備卻因此避開了公孫瓚和袁紹的交戰,極大保存了自己的有生力量,既避免了自己見死不救的壞名聲,又獲得了討伐黃巾的軍功,同時也給了當朝大儒,建安七子之首孔融的一個大人情,還從孔融那裡獲得發展自己力量的軍需,一舉三得,名聲大噪,實乃英雄。

畢竟,在東漢那個文人受尊敬的年代,救孔融所帶來的積極影響是空前巨大的,別的不說,就說劉備起兵伐賊到救孔融的8年期間默默無聞到救孔融入徐州的聲名鵲起,就間接說明了劉備的眼光:如果劉備不救孔融,沒有孔融的舉薦,劉備根本入不了徐州,更別談爭霸天下了。

相比而言,劉備拋棄舊主公孫瓚,自然不會有人再提了。

小N個人點評:棄公孫,救孔融,援陶謙,一氣呵成。

四兩撥千斤,劉備不僅躲過了袁紹和公孫的波及,而且成功做到了財名雙收,小小的一舉,蝴蝶效應使得劉備慢慢步入到了諸侯的行列:不得不說,名聲和民心產生的看不見的價值,真的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劉備能起家,靠的就是對人心的把握和名聲的舍與得。

未完待續,各位看官若覺得小N分析的不錯,可以加一下關注,分享下朋友,感激不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劉備的成名之路

正史記載劉備曾經在高唐縣做官,本來劉備在那兒幹得挺好,從縣尉升為縣令,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高唐縣被盜賊攻破,劉備又沒有了安身之處,不得已投奔大哥公孫瓚,這兒的盜賊指的就是黃巾賊,雖然...

劉備差點錯過趙雲,為什麼錯過了太史慈?

劉備依附公孫瓚的時候,遇到了同在公孫瓚那裡的趙雲,兩個人接觸了以後,趙雲重情重義,是個英雄,劉備很看重趙雲,兩個人結下很深的情義,最終趙雲投奔了劉備,為劉備建立蜀漢立下汗馬功勞。而劉備和太史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