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精神 激勵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 ——本報記者專訪黨史專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紅軍長征雕塑(資料圖片)

紅軍在貴陽留下的標語(資料照片)

核心提示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

關於紅軍長征的偉大歷史意義,在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勝利結束長征以後,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中評價道,「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確如毛澤東所言,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是震驚世界的偉大壯舉。

紅軍長征的壯舉雖已成為歷史,但長征精神作為構築中國革命與建設的精神橋樑,在通往民族偉大復興新的征程上,永葆長征精神,激勵和鼓舞全國各族人民奮發圖強、開拓前進,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道路上不斷奪取新勝利!

長征是宣言書

「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企圖消滅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圖謀,保存了革命的精華,使全國人民對革命的前途和抗日運動的前途有了新的希望,促進了抗日民主運動的高漲。

」黨史研究專家、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館長霍學進說,長征以其體現出的不怕艱苦、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向中國和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是不可戰勝的,成為一篇中國革命的「宣言書」。

從1934年10月29日開始,中央紅軍長征進入汝城歷時16天,經過18個鄉(墟)205個村,行程130餘公里,歷經大小戰鬥20餘次,摧毀敵碉堡100餘座,斃敵千餘,勝利突破了國民黨精心構築的第二道封鎖線。

「……我們窮人、我們工人、農民、兵士以及一切勞苦民眾,不要再受帝國主義國民黨豪紳地主資本家的剝削與壓迫,我們要大家團結起來,武裝起來,暴動起來,打倒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豪紳地主的統治,建立我們工農自己的軍隊,工農兵自己的政府,這種工農的軍隊就是紅軍,這種工農兵的政府就是蘇維埃政府。

」11月7日,利用行軍的間隙,毛澤東和朱德在汝城小垣瑤族鎮大山村擬定了長徵文告《出路在哪裡?出路在哪裡??出路在哪裡???》,詳細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各項政治主張,教育人民群眾中國的出路就是共產黨主張的蘇維埃和紅軍。

隨後幾天,紅軍將這一文告在汝城延壽、嶺秀、文明等地一帶開始印刷、散發。

在長征的兩年時間裡,各路紅軍共進行重要的戰役戰鬥600餘次,擊潰了國民黨數十萬中央軍和地方軍的圍追堵截。

長征中的作戰,是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進行的殊死搏鬥。

一邊是圍追堵截的國民黨軍隊擁有飛機、汽車、大炮等先進武器裝備,人多勢眾;一邊是戰略轉移的20萬紅軍,以步槍、大刀為主,缺少重武器,靠雙腳走天下,兵力、裝備都居於劣勢,而且處於無後方依託的流動作戰中。

各路紅軍以一往無前、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頑強戰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轉戰烏蒙山,激戰臘子口,取勝直羅鎮……長征雄辯地說明,紅軍是真正的英雄好漢。

長征是宣傳隊

「長征是宣傳隊,因為宣傳工作與軍事鬥爭、政治鬥爭緊密相連,與群眾化、大眾性密不可分,與前進的方向、勝利的號角息息相關。

」10月16日,西安事變紀念館研究員、黨史研究專家姬乃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長征是一場急行軍,條件極其艱苦,但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紅軍每到一處,都安排專人到處撰寫標語,粉刷口號,組織文藝活動,召開祝捷大會等,把宣傳工作放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

通過宣傳工作,來瓦解敵軍、教育戰士和爭取群眾。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宣傳工作貫穿了整個長征過程的始終。

」姬乃軍說,1934年11月9日,長征伊始,紅軍總政治部就下達了《關於準備長途行軍與戰鬥的政治指令》,指令中明確要求:「必須在沿途進行對群眾的宣傳工作,儘量地召集伙食單位的群眾會議,廣泛地進行口頭宣傳,散發和張貼宣傳品和在牆報上多寫標語口號(居民的和告白軍士兵的),特別要根據當地群眾迫切的具體要求,提出鬥爭口號,領導群眾鬥爭。

」長征中,上至黨和紅軍的領導人,下至普通戰士,都能主動將戰鬥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訴諸筆端,變成語言,寫了不少的詩歌,編了不少的歌曲,既是自我調節,也是宣傳鼓動。

如毛澤東同志在長征中創作了《憶秦娥·婁山關》、《七律·長征》、《清平樂·六盤山》和《十六字令》等光輝的詩篇,由陸定一執筆以紅軍總司令朱德同志的名義發布了布告詩《解放弱小民族》,陸定一主編《紅星報》,黃鎮將軍在長征途中創作了漫畫,陳伯鈞將軍寫下了《長征日記》,紅軍書法家舒同親自書寫標語,甚至朱德同志也親自書寫過標語。

紅軍長征所到之處,大部分都是偏僻的少數民族地區。

1936年4月底,紅二、六軍團渡過金沙江,翻越雅哈雪山,來到藏族聚居區——雲南中甸縣城,也就是現在的香格里拉。

如何解決給養並順利通過藏區繼續長征,成為紅軍當時要面對的首要問題。

當時,賀龍以中革軍委湘鄂川黔滇康分會主席的名義頒發了布告,申明紅軍「軍行所至,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幸望沿途番民群眾以及喇嘛、僧侶,其各安居樂道,毋得驚惶逃散」。

由於紅軍各部隊認真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各項紀律,不進民宅,不違禁令,公平買賣,救死扶傷,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得到各民族同胞的衷心愛戴和熱情支持。

長征是播種機

「說長征是播種機,因為長征武裝了沿途各省千千萬萬的農民,留下了許多幹部來訓練游擊隊。

在漫長的艱苦征途上,有成千上萬的人倒下,可是又有成千上萬的勞苦人民充實進來。

」黨史研究專家劉德海說,紅軍長征沿途不僅宣傳革命真理,還撒播下革命的種子,為後來開展革命鬥爭創造了有利條件。

1935年1月至3月,中央紅軍創建了黔北蘇區,1936年2月至3月,紅二、六軍團創建了黔西北蘇區,這兩個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在黔北高原上點燃了革命火種,給貴州人民帶來了翻身求解放的強烈願望;1935年11月至1936年2月,紅四方面軍南下部隊進駐四川邛崍,建立了各級蘇維埃政府,懲辦土豪劣紳,進行土地革命,傳播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和擁護;紅軍長征途中,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也創建了革命政權和革命武裝。

此外,如大涼山地區「中國夷民紅軍沽基支隊」、六盤山地區「回民獨立師」等,都是紅軍長征途中播撒下的革命種子,在後來的革命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35年5月,紅軍進入川西涼山彝區,為了粉碎敵人反動宣傳對紅軍的誣衊,以朱德總司令的名義發布了《中國工農紅軍布告》,其中宣告「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軍紀十分嚴明,不動一絲一粟;糧食公平購買,價格交付十足」,「希望努力宣傳,將此傳遍西蜀」。

當時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的宣傳,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棄家跑到山上躲藏,部隊用了他們的糧食就把錢放在糧袋裡,用了柴就把錢放在柴堆里,喝了水就把錢放在水桶邊,所以很快贏得了彝族群眾的信任。

毫無疑問,高尚的宗旨、嚴明的軍紀、自覺的行動,在全中國人民的心中播下了希望和信任的種子,收穫的是民心和勝利的成果。

永葆長征精神 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長征精神,包含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包含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也包含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黨史研究專家劉德海說,長征精神,包含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

長征精神承載著民族擔當,紅軍長征將革命戰略轉移同民族利益緊緊聯繫在一起。

長征精神,包含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在62歲的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唐雙寧的人生歷程中,毛澤東的《七律·長征》吟誦了幾十年,「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在耳畔迴響了幾十年。

做長征式的英雄,是他們那代人當時的崇高理想!

「紅軍長征的壯舉雖已成為歷史,但長征精神作為構築中國革命與建設的精神橋樑,同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所締造的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精神一樣,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同樣發揮著凝聚民心、引導方向、催人奮進的作用。

」在西安青年學者李澎看來,今天,再豐富的辭藻都無法完全準確再現長征的苦難與輝煌,再充沛的情感都不能完全表達我們對長征的紀念與感懷。

不過可以堅信的是,歷史上共產黨人什麼路沒有走過?什麼苦難沒有經歷過?在通往民族偉大復興新的征程上,永葆長征精神,激勵和鼓舞全國各族人民奮發圖強、開拓前進,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道路上不斷奪取新勝利!我們將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

本報記者趙爭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習長征歷史 弘揚長征精神

八十年前,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地區勝利會師,標誌著紅軍長征的勝利完成。回想八十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在極端艱險的條件下,先後進行了戰略大轉移。紅軍衝破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克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