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讀三國70多遍,唯獨喜歡曹操、郭嘉,為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毛主席小的時候,並不愛看四書五經,卻對《三國演義》十分痴迷。
後來,南征北戰,也不忘時常看看三國,從中找到治國理政的智慧。
據說,毛主席一生看過三國70多遍,可以說是資深愛好者和骨灰級玩家。
毛主席對三國人物,多有點評。
No.3 曹操
人們一直稱曹操是「白臉奸臣」,毛主席對此非常不滿,他曾說:「歷史上說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義。
其實,曹操不壞。
當時曹操是代表進步一方的,漢是沒落的。
」
上世紀50年代,毛主席多次,在不同場合,主張給曹操翻案。
不知道喜愛京劇的朋友們注注意到沒有,曹操的臉譜歷來是代表奸臣的大白臉,而現在,曹操的臉譜中央有個紅點。
這個紅點是因為毛主席加上的。
1959年8月11日,毛澤東在廬山會議上說:曹操被罵了一千多年,現在應恢復名譽。
京劇界人士相應毛主席的號召,在臉譜上點了個紅點,後來就延續下來了。
No.2 郭嘉
毛主席十分喜愛國家,甚至選擇林彪作為接班人之後,讓林彪讀《三國志·郭嘉傳》,可謂對郭嘉情有獨鍾。
毛主席為什麼這麼喜愛郭嘉呢?
郭嘉是曹操的謀士,人稱「鬼才」,多謀善斷,曹操早期殺呂布、破袁紹,都依賴著郭嘉的智謀。
然而,郭嘉38歲就英年早逝,曹操十分傷心。
赤壁之戰大敗之後,曹操嘆息說「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郭奉孝就是郭嘉,如果國家在,我曹操也不會敗的這麼慘啊!
毛主席愛郭嘉,就是羨慕曹操,能有這麼厲害的謀士出謀劃策,而自己身邊卻沒有。
讓林彪看《郭嘉傳》,提醒和郭嘉身體一樣身體不好的林彪,要注意身體。
No.1 諸葛
《三國演義》十分貶低司馬懿,認為他是搞陰謀的小人。
毛主席卻不這麼看,他認為司馬懿懂得隱忍,是十分有智慧的政治家,在軍事方面強於諸葛亮。
毛主席晚年讀《三國志》時,曾分析了失街亭、斬馬謖一事的原因。
毛主席認為,「街亭之戰諸葛亮應大軍挺進,臨陣調度,不應分散兵力、委責於人」。
馬謖本來就是一個謀士,諸葛亮卻讓他帶兵打仗,這本來就不是個聰明的統帥應該做的。
反觀司馬懿,隱忍智謀,一步一步奪走江山,才是這正的英雄。
曹魏兩大謀士:一個鋒芒畢露卻英年早逝,一個名聲不顯卻平步青雲
賈詡和郭嘉堪稱三國時代的兩大謀士,他們既有不同,也有相同。相同的是,他們都是曹魏的謀士,並且先後成為曹操手下的第一智囊,為曹魏的建立打下深厚的基礎。 不同的是郭嘉是曹操的直系謀士,一開始便隨曹操...
三國史上的第一謀士之爭:鬼才郭嘉和諸葛亮誰更強?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三國歷史上,這幾人英年早逝,最後一人若在,曹操必一統天下
郭嘉郭嘉,字奉孝,潁川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謀士。相對於成為諸葛亮,郭嘉算是一個純粹的謀士,他為人不牽扯政治,又與曹操是至交好友,在曹魏政權里如魚得水。郭嘉最著名的計策就是以十勝十敗論;激勵了曹操...
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 諸葛亮智力真的無可匹敵?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一本三國演義,讓多少人喜歡上羽扇綸巾的諸葛孔明,為多智如妖的臥龍喝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三國一些智謀超群,與諸葛亮不分上下的智者們。
三國的謀士盤點,賈詡可為第一
對於三國的武將排名中,我們有「一呂二馬三典韋, 四關五趙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 二張徐龐甘周魏, 槍神張繡和文顏, 雖勇無奈命太悲, 三國二十四名將, 打末鄧艾和姜維。 」也有不同者稱「一呂...
毛主席最認可的三國謀臣,司馬懿排名第三,第一不死臥龍不出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人才濟濟,良將輩出,謀臣無數,他們無疑是這個時代最璀璨的星輝,而且在眾多三國古代人物中,不少謀臣都得到了毛主席的點評和讚賞,其中最為看好四大謀臣。他們分別是誰呢?
郭嘉、周瑜、諸葛亮!誰是三國第一謀士?
在小說《三國演義》和翻拍出的各種電視劇的影響下,很多人對三國時期謀士的運籌帷幄非常的敬佩。諸葛亮、周瑜、郭嘉無不是那個時期最為出色的謀士,那麼這三人究竟誰能夠稱為三國第一謀士那?
三國謀士哪家強?諸葛亮未上榜,毒士只能排第二
提到三國的謀士,大家第一反應就是「臥龍鳳雛」,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空城計,至今仍然被老百姓津津樂道,可是若是真要分個一二三,得按正史來分析,而不能拿三國演義來說事,考證正史弄明白這個問題才有意義。
諸葛亮遠被高估,三國第一謀士另有其人,他究竟是誰?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智謀無雙,魯迅說他「多智近妖」,無論內政、打仗、機械、人品,都是三國之翹楚。人不能太完美了,諸葛亮的完美讓人感到懷疑,難怪魯迅認為,諸葛亮太有智慧了,到了接近妖人的程度。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三國中郭嘉到底有多厲害?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謀士。他先在實力較強的袁紹軍中出謀劃策,後來發現袁紹難成大業,遂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史書上稱他「才策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