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大人物系列——杯酒釋兵權的趙匡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筆者導言:趙匡胤是中國歷史上結束五代十國的宋朝開國皇帝,那麼他為何能夠阻止五代十國的繼續發展同時,又為何最終陷入了著名懸案燭影斧聲當中突然離世,這是本文關注的重點。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他生於五代十國的亂世末期,他的父親趙弘殷曾經在後唐莊宗李存勖的手下掌管禁軍,在戰爭中被射中眼睛卻依然不退大敗對手,因此升為護聖都指揮使,後周建立以後趙弘殷任都指揮使,後任右廂都指揮成為後周世宗的重臣,他的兒子趙匡胤隨著長大也投身戰場。

關於歷史中大人物的出生往往都伴隨著吉兆或者異象出現,不過趙匡胤能夠成功自然也不能僅靠這些,他更多的是靠的他的努力,在五代十國時代勢力叛變與王朝更迭的速度非常快速,這是因為在這個混亂的時代,沒有人能夠真正的提出改革意見,這造成了重臣的諸侯化很難預防。

一個王朝往往在一個強勢的人帶領下建立起來,隨著征伐和擴張導致勢力擴大,就需要任用重臣去管理地方,但是由於地方重臣的權勢非常強大,不僅擁有政治權利,還往往統轄軍事權利與經濟權利,這導致雖然他們都服從於王朝之下,可實際上他們更像是獨立的諸侯。

在這種情況下君主擔心強臣造反,強臣擔心君主會撤換他們,這種情況下雙方實際上都在比拼對控制力的追求,當強勢君主擴張減弱或者死去時,他的繼位者因為年齡小或者因為弱勢遭到強勢臣子的反叛,正是因為這種情況導致五代十國的基本局面十分混亂。

這一種局面實際上是從漢朝一直發展到宋朝之前都沒有有效的停止,不管是魏晉南北朝或者是隋唐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種問題,這個問題同樣出現在了後周的身上。

後周原本是郭威建立的,而後周郭威又是後漢劉知遠認定的顧命大臣,這實際上是另一個陳橋兵變,劉知遠死後新的皇帝後漢隱帝劉承祐感覺到重臣對他的威脅於是開始誅殺大臣,之後更是想要殺掉郭威,這造成郭威被迫造反取得權利。

由於郭威的兒子大多當時都是人質,在起兵之後就被誅殺所以他只能選擇妻子兄弟的兒子柴榮,這樣異姓的柴榮成為後周的皇帝,柴榮也是一個極為有能力的人,柴榮當時的敵人主要來自北方和南方,北方有北漢政權,南方有南唐和蜀國政權。

北方的北漢政權有契丹人支持又看到後周的新主繼位,認定不會長久所以發兵攻打,柴榮力排眾議決定開戰。

北漢由於想要自己獨自爭功率先出兵。

開始時後周軍隊內部出現問題幾近崩潰,柴榮親赴戰場並使用趙匡胤衝鋒陷陣,殺的北漢大敗,這一戰奠定了後周柴榮的勝利以及趙匡胤的優勢,之後柴榮對軍隊進行改編,雖然史書評價他取得很多成就,實際上他的改革更多是提高自己的控制力,並沒有真正的對整個制度進行創新。

在這種情況下柴榮想要維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須仰賴於擴張的進行,在當時的時代中只有通過擴張讓很多人獲得好處,才能維持自己的控制力,在這種情況下柴榮決定攻打蜀國和後唐。

通過重用人才對於蜀國的攻打和後唐的攻打使得後周不但遏制了蜀國的擴張還打敗了後唐的北進趨勢,使得後周的地緣位置尷尬得到緩解。

並取得了很多富庶的地方,可是時代突然出現了轉變,柴榮突然去世了。

在取得了對契丹的優勢後,突然染病離世,這讓已經平靜下來的局勢又泛起了波瀾,隨著柴榮南征北戰的趙匡胤此時已經成為後周的重臣,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平衡後周柴宗訓與自己的關係就成了難題,這時候一個機遇來到了。

由於北方契丹要捲土重來的消息到來,宰相范質決定派遣趙匡胤出兵討伐,而當趙匡胤率領軍隊向北出徵到達20公里外陳橋驛的時候。

他的兄弟趙光義和趙普與將卒突然拿出龍袍非要趙匡胤帶領軍隊成為皇帝,趙匡胤推脫之後其他人反覆推舉,在這種情況下趙匡胤決定黃袍加身成為皇帝,在商量了必須善待後周柴宗訓與其母親和其他百姓後,趙軍突然反回殺回開封。

這時候的開封似乎已經準備好迎接一樣,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就讓趙匡胤進了城,之後柴宗訓無奈只能禪讓給趙匡胤,那麼該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實際上筆者認為不管是范質還是趙匡胤,亦或是趙光義、趙普等人對於時局的發展都已經有了基本的傾向,柴宗訓與趙匡胤之間的關係實際上與之前劉承祐與郭威的關係非常相似。

所以與其去討論會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不如說何時和何種方式發生。

劉承祐與柴宗訓的隱患發生都是因為他們之前的皇帝沒有實現改革造成,那麼怎麼去評價一個文明是否是進步呢?這就要看他能否解決了之前的社會矛盾與問題,在這種基礎上社會矛盾的根本出現了變化,這樣的結果則可以被視作是進步。

如果以這個標準去看柴榮的話,雖然他取得了很多勝利,但是沒有從根本上進行改革這就造成了他的擴張只能說明他的能力和睿智以及他所處的環境給他提供了施展的空間,但並不能說明他的這樣做法就必然達到良好的效果。

往往結果是由於強主的善於權術使得其內部的臣子也形成強勢的勢力,這種勢力的出現為幼主造成了隱患,所以柴宗訓失敗了,不過柴宗訓的結局卻變得比較悠閒,他在7歲左右被廢,10歲前往房州地區。

即湖北房縣,從風水的角度上看房州四面環山中間是河谷盆地,古稱困龍局,這種地緣可以使得被貶斥到這裡的人想要發展也很難向外突破,就算是得到了當地的支持也不能形成很大的勢力。

所以柴宗訓之後都生活在這裡,趙匡胤登基隨後開始了自己的改革,他的改革主要有兩個根本方面,一個是杯酒釋兵權,另一個就是改組制度。

很多人將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視作趙匡胤穩定局勢的關鍵,其實並非如此,試想柴榮對軍隊的改革與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只有方式的不同,卻沒有本質的不同。

趙匡胤即便可以將很多重臣的權利通過收買的方式替換,但他怎麼確保自己之後的宋朝子孫可以穩定傳遞呢?實際上看待歷史最需要就是將未來蓋住,如果從整個歷史觀看宋朝已經進入了穩定的時期,但是如果蓋住後面的歷史就會發現在當時沒有人能夠說未來就是太平盛世的到來,甚至會不會出現五代十一國都很難說。

所以趙匡胤真正開始要做的是第二項,也就是制度改革。

要看到的是五代十國最大的問題就是重臣的諸侯化,在這個基礎上趙匡胤對內外進行了改革,對內的改革是沿用了唐朝將官權細化的過程,分成樞密院、三省(尚書、門下、中書)、三司使等分權機構,將官權的權利逐漸細緻化。

然而真正的改變在於對外的嘗試。

由於最容易諸侯化的是地方藩鎮重臣,所以他最大的改變在於軍制,他加強了對禁軍的管理,將軍的權利收歸於樞密院的同時,對節度使的弱化也進行加強控制,通過樞密院控制禁軍,禁軍控制各地軍隊的方式形成了一整套的軍隊制度的變化。

使得將軍雖然是軍隊的指揮官,但是真正的指揮權和調遣權歸於皇帝所有,而禁軍又壓制地方軍隊的格局讓軍權被皇帝控制,這種方式為之後的文武分職提供了基礎,他逐漸分化了地方重臣手中的實權,這樣的做法使得宋朝開始了真正的政治改革。

但是想要改革成功,擴張也是必然的,趙匡胤發動了之後的戰爭,以先南後北的策略快速的擊敗了南方勢力,為北宋奠定了南方的基礎。

但是趙匡胤的政策真的成功了麼?

這就不得不提燭影斧聲了。

趙匡胤突然的離世之後並不是由他的四子趙德芳繼位,可是他的兄弟趙光義卻搶先繼位,這種不正常的繼位方式引出了兩個事情,一個是燭影斧聲,另一個是金匱之盟。

這兩事情都將事情指向了趙光義,認為是趙光義取代了趙德芳取得了皇權,不過區別在於燭影斧聲是豪奪、另一個是巧取。

筆者卻認為這其實與陳橋兵變沒什麼區別,雖然表面上看來他巧妙的用杯酒釋兵權和改革逐漸的改變了政治格局,可其實趙匡胤並沒有真正的穩定下來局勢,雖然他的兒子趙德芳也不是一個小孩,雖然沒有到20歲的成人禮,也已經有17歲。

如果說趙匡胤有什麼轉變的話,趙匡胤之前只需要對他支持者負責就可以獲得支持,但是當他成為王朝的統治者時,就需要對所有人負責,這意味著他們原本的勢力需要一個新的代表,由於杯酒釋兵權讓很多人的勢力下降,可下降並不意味著穩定時代的帶來,新的代言人趙光義便成為新的焦點,所以與其說趙光義是去強行的奪取了權利。

不如說是趙匡胤改變立場以後與支持趙光義的勢力之間產生了矛盾,這種矛盾推著趙光義成為新皇帝。

這就像隋煬帝改革時因為動搖了大勢力的利益導致關隴勢力推選出了李淵一樣。

所以該如何去看趙匡胤的成就呢?雖然趙匡胤取得了成功,他試圖改革官權制度使得中國的官權制度改革在宋代真正開始推進,之後宋朝皇帝實現了文武分職。

然而隱藏在當時杯酒釋兵權背後的其實是矛盾的轉移,雖然一個個強勢的重臣被輕易化解。

然而這種因為制度上的隱患卻逐漸轉移到了趙光義身上,最終讓趙光義搶奪了趙匡胤的成功,並形成了趙氏兄弟子孫相互傳遞的怪像發生。

趙匡胤雖然是亂世的終結者卻沒有能夠阻止兄弟的崛起,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但對於中國歷史來說則終於向前邁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大宋走上一條不歸路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個朝代。這個朝代,中國的人口首次超過一億。是中國曆朝歷代最富庶的時期,老百姓的生活甚至比現代人都高。連賣饅頭的住的都是獨棟別墅。但這個朝代也是5000年里唯一個不發...

大宋朝的那些事!

後唐明宗天成年間(927年3月21日)生於洛陽 夾馬營 ,祖籍涿郡,父親趙弘殷,母親杜氏。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其後 郭威 廢漢建周,得任東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後從征南唐,多有功績。 後周...

五代十國第一明君,卻英年早逝

五代十國,在歷史上是一個稍稍被遺忘的時代,這個時代更像是三國,它沒有三國那樣有名,但是其歷史之紛繁複雜,較三國有過之無不及,五代十國的英雄豪傑,封王稱帝,如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但論起誰是天下第一...

柴榮和趙匡胤關係 柴榮和趙匡胤兩人誰更賢明

柴榮和趙匡胤年齡僅相差六歲,一個是後周的明主,一個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年輕時一起征戰沙場,建立了兄弟般的情感,兩人有著非同尋常的關係。然而身處兵荒馬亂的特殊年代,總有些行為的無奈的,不管是柴榮還是...

是誰殺死了後周,為趙匡胤的造反鋪平了道路

五代十國,中國歷史上又一次大分裂的時代,無數英雄豪傑振臂一呼,希望憑藉一己之力重新收拾破碎的山河,然而最終卻是一位來自河北涿州的殿前都點檢趙匡胤,憑藉一次非常可疑的兵變,最終兵不血刃的登上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