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 一個自掘墳墓的漢末梟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表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今山東魚台東北)人,西漢魯恭王劉余的後代。

東漢後期,宦官專政,正直的人受到排擠,邪惡勢力禍亂朝綱,甚囂塵上。

一些剛正之士,出於對社會現實的不滿,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往往喜歡互起名號,標榜清高。


一時間,社會上出現了許多大名士,什麼「三君」、「八俊」等。

劉表身材魁偉,氣度不凡,又是皇室同姓,頗能贏得人們的青睞,因此時人把他和另外七位名士合稱為「八俊」。

「俊者,言人之英也」,意思是,號稱「八俊」的人,都是人中的英傑。

這些人常常聚在一起批評朝政,尤對宦官擅權切齒痛恨。

一來二去,他們與朝中宦官間的矛盾越來越大,宦官們也視他們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

漢靈帝建寧二年(公元169年),宦官大興黨錮之禍,杜密等200多人慘遭殺害,當時劉表也在被捕的名單之中,幸虧事先得到消息,逃亡外地,才幸免於難。

黨禁解除後,劉表被大將軍何進徵召,做了何進手下的北軍中侯。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荊州刺史王浚被長沙太守孫堅所殺,朝廷任命劉表為荊州刺史。

劉表初上任,在南郡人蒯越和襄陽人蔡瑁的幫助下,先後平定了江南多起「宗賊」的叛亂,一時江南八郡「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出現了相對安定的局面。

荊州乃南北交通之要衝,土地肥沃,百姓富足。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劉表討平長沙太守張羨叛亂,擁有荊州全境,稱荊州牧。

此時劉表「南接五嶺,北據漢川,地方數千里,帶甲十餘萬」,成為長江中游地跨大江南北,實力雄厚的大軍閥。

面對如此有利的形勢,假如他能審時度勢,積極進取,統一北方的功勞說不定有他一份。

但後期的劉表逐漸喪失了早年的銳氣,他滿足於荊州這塊暫時太平的土地,只想坐觀虎鬥,不在發展中求生存,結果一次又一次喪失了良機。

不圖進取,坐以待斃。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袁紹曾派人向劉表求援,此時劉表如果全力支持袁紹,戰局有可能改觀,劉表的勢力也會擴展到北方。

但他臨事不決,態度曖昧,應允支援袁紹,卻是口惠而實不至,喪失了南北夾擊曹操的大好機會。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殺了袁譚,占領冀州,為了追擊袁熙、袁尚,親自率領大軍北征烏桓。

這對劉表來說,又是一次擴展實力的好機會。

劉備建議他乘虛而入,襲擊許都;曹操的部下們也都擔心劉表會派劉備抄後路。

但曹操的首席謀士郭嘉早把劉表的弱點看透了,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劉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

」,曹操也贊同這個看法,說:「我攻呂布,表不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紹,此自守之賊也,宜為後圖」,於是曹操放心大膽地遠征烏桓。

劉表果然沒有接受劉備的建議,待到清醒過來時,曹操已揮戈南下,直奔荊州來了。

曹操

疑忌人才,子敗家業

劉表不但遇事遲疑不決,對傑出的人才還心存疑忌。

劉備本來與劉表有皇親血緣,稱劉表為兄長,初投荊州時,劉表還能親自到郊外迎接,待之以上賓之禮,並撥出一支軍隊讓他駐紮新野(今河南新野),看守荊州的北大門,可當他看到荊州豪傑紛紛結交劉備時,又心生疑忌,竟暗中提防劉備,自然更談不上什麼重用了。

劉表既然疑忌人才,自然也就不能廣泛地發現人才。

諸葛亮輔佐劉備前居住在襄陽城西的隆中,他的好友崔州平,徐庶等也都居於荊州,對於劉表來說他們都是難得的人才,可惜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讓寶貴的人才白白埋沒。

只有劉備慧眼識英雄,千方百計地挖了去。

諸葛亮

劉表曾規勸袁譚兄弟不要自相殘殺 ,可他在兒子的繼位問題上卻又重蹈袁紹的覆轍。

本來劉琦是長子,又非常「慈孝」,繼承荊州刺史是理所當然的,但少子劉琮「娶其後妻蔡氏之侄,蔡氏遂愛琮而惡琦,毀譽之言日聞於表」,而劉表又非常寵愛蔡氏,對蔡氏言聽計從,於是便決定廢嫡立庶。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舉進攻荊州,劉表背上長疽早已癱在床上,又吃這一驚嚇,一命歸天。

十四歲的劉琮承繼了荊州牧,劉琦被排擠到江夏,做了太守。


劉琮

劉琦

劉琮剛一上台,身邊的蒯越、韓嵩等人便慫恿他歸附曹操。

在一片主和聲中,劉琮無計可施,只好舉州投降,後被調離荊州,任青州刺史。

劉琦隨劉備南征北戰,後病死江南。

至此,劉表統治近二十年的荊州,終於被曹氏所取代。

劉表雖曾割據荊州,但他並非雄略人物,他外寬內忌,徘徊觀望,缺乏遠見,不圖進取,坐失良機,終為曹操鯨吞覆滅。

(讀者朋友如有不同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表廢長立幼的後果

在三國群雄爭霸的歷史舞台上,劉表跟那些活躍一時的諸侯一樣,不管扮演過多麼重要的角色都不過是曇花一現,屬於他們的戲份非常有限。說到底,他們不過是配角。劉表在赤壁之前就死掉了,而他遺留下的問題,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