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諸葛亮明知道魏強蜀弱,為什麼還要北伐?|劉三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的「解答」問題還是來自今日頭條網友的提問,三解主要是偷個懶,說一些熟悉的話題,過幾天會把群里討論的一些問題整理後發出來,比如「東北人為什麼革命性、維權意識弱?」、「為什麼隋煬帝、唐太宗都搞不定高句麗,讓唐高宗撿了便宜」?

諸如此類的問題,希望各位能在後台留言提問,咱們一起琢磨。

今日話題:

諸葛亮明知道魏強蜀弱,為什麼還要北伐?

▲點擊收聽音頻

下面附上三解在頭條問答的文字,和音頻內容並不完全相同,可以作為一個提綱幫助理解:

這個問題是個老問題,也有很多的解釋,我只說說我個人的看法,有不當的地方,請包涵。

首先,我們談一下三國的國力,尤其是軍力的問題。

魏國雄踞北方,兵力最多,這毋庸置疑,但是這個優勢,其實是一個相對優勢,而非絕對優勢。

我們先來說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蜀國的軍隊數量: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

這是蜀國滅亡時的數字。

在諸葛亮活著時候,是十二萬軍隊分為三班,四萬修整,常有八萬人。

而吳國滅亡時的數字是:戶五十二萬三千,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男女口二百三十萬。

這個數字和《晉書》里記載孫權赤烏五年(243年)的戶數一樣,應該之後沒有進行過人口普查,所以孫吳兵有二十三萬。

而魏國呢,景元四年(263年)原魏國地盤有:戶六十六萬三千四百二十三,口四百四十三萬二千八百八十一。

我們來比較下,蜀+吳=80.3萬戶,魏=66.3423萬戶,1.21倍;蜀+吳=324萬口,魏=443.2881萬口,73%;蜀+吳=31萬兵。

那麼曹魏有多少兵呢?過往常把司馬昭征淮南的數據當做曹魏的兵力總數,這個時候已經是曹魏恢復了2代人之後了,並不能說明曹操、曹丕時代的兵力數據。

以曹植上書的情況來看,他的封地上的士家,也就是兵戶徵發非常之狠,只留下小孩和老人能常備宿衛,就這樣的兵,也就是幾十個,成年人已經全部編入了軍隊,這是曹丕、曹睿時代的事兒。

《魏名臣奏》記載楊暨上表:武皇帝始征張魯,以十萬之眾,身親臨履,指授方略。

到曹丕征孫權,臨江觀兵,戎卒十餘萬,旌旗數百里,也就十多萬軍隊出征,而且到曹丕遷都洛陽之後,還移冀州士家十萬到洛陽周邊,而曹魏是世兵制度,中軍的家眷都在都中,這十萬人,應該就是曹操、曹丕監督鄴城之後安置的中軍家口。

另外一個重兵集結地就是許都,鄧艾屯田,移軍屯於淮南淮北,也不過就五萬人,說明曹操、曹丕、曹叡在關東的中軍、外軍(即國家掌握的兵戶軍),總數也就15-20萬人。

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祁山,曹魏倉促調集的才5萬人,兵力遠弱於諸葛亮的十幾萬大軍。

如果說這是關隴的屯兵的大部分的話,那麼曹魏東西戰區的兵力,也不過二十萬多人而已。

再說戰略要地,曹操在淮南一線,合肥屯兵不過七千,還是合樂進、張遼兩位名將,各人部曲肯定在內,曹仁屯樊城,兵力也只有數千,可見曹魏前期的兵力也是捉襟見肘的。

所以,諸葛亮的北伐,其實卡在了曹魏國力恢復的節骨眼上,在一部分兵力被孫權牽制的條件下,曹魏的西方軍團並非不可戰勝,蜀國甚至具備一定的優勢。

所以,諸葛亮才西出隴右,先向曹魏控制力比較薄弱的涼州進兵,這樣,其實就是一隅對一隅,拉長曹魏軍隊的補給線,兵法上講是反客為主。

而第一次北伐的失敗的核心對涼州的掃蕩,並沒有因為蜀國雄厚的兵力而速戰速決,反而頓兵堅城之下,造成蜀軍主力無法東移,與魏國添油而來的一波波援軍決戰。

其二,曹魏並不是一個完全統一的有力政權,曹魏的敵人,一方面包括北方的鮮卑、烏桓,潛在的敵人也包括并州的南匈奴部、青徐之間的臧霸部,遼東的公孫氏,乃至於上庸的孟達,這些大大小小的勢力,曹魏是通過強大的中軍力量和西面(長安)、東面(淮南)、南面(荊州)三個重兵集團進行壓制、威懾的。

所以,如果蜀國和吳國能夠持續對魏國保持軍事壓力,則其幾個重兵集團就要被牽制在遠離首都兩千里外的邊境戰場,則這些游離的勢力,就有可能對曹魏發難。

這也是諸葛亮所等的「天時」,就是曹魏國內出現大的動盪。

其三,曹魏中央政權的結構,造成他的中央和地方軍區的關係,天然就存在多中心的矛盾,曹魏前期是通過曹氏宗族分鎮要地解決,以宗族控制異姓將領的部曲力量,但是等到曹真死後,曹氏宗族只有掌握中軍的將領,或者小部隊出戰的將領,卻沒有能夠控制地方大軍區的將帥。

而長達7年的無曹氏、夏侯氏領兵,其實也就造成了外軍的兵權旁落,在司馬氏掌權之後,淮南三叛就是典型案例,也就是說,久鎮的大將們形成了自己的力量,能夠和中央叫板。

而如果曹真活得更久一些,他作為曹操的族子,血緣較遠的將領,在長期控制外軍的情況下,會不會變成司馬懿?曹丕、曹叡時代的名臣高堂隆就曾兩次勸諫皇帝要注意兵權旁落的問題,這個時候的對象還真不是司馬懿,而是曹真,後來則是司馬懿。

所以,諸葛亮作為政治家是非常睿智的, 他的北伐,一方面是以攻代守,消耗補給線更長的魏國的國力,另一方面也是通過積極的策略來觸發曹魏內部的這些痼疾,只是天不假年,曹魏最終是死於這些病症,他卻看不到、利用不上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末世梟雄司馬懿,我們能從他身上學習到什麼?

英雄有兩種,打出來的和忍出來的。打出來的英雄生猛亮麗,如項羽,然秋後軋帳,常不及忍出來的英雄收益廣大,如劉邦。在漢末三國,若曹操、諸葛亮算前一種,劉備和孫權就屬後一種,司馬懿更是後者中的翹楚,此...

司馬懿為何能笑到最後?

三國時期英雄豪傑輩出,曹操、劉備、孫權三分天下,他們以及他們的後代主導了整個天下的局勢,可為何魏蜀吳三國都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呢?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這是因為有司馬懿的存在。司馬懿是晉國的奠基人,從...

大軍師司馬懿步步危機,如何走向權利巔峰

導語:近期爆火的電視劇《軍事聯盟》講述了大軍師司馬懿,作為魏國四朝老臣和諸葛亮的第一對手,在其漫長的、隱忍的政治生涯中,不僅熬死了老對手諸葛亮,還耐心地等待曹操、曹丕和曹睿的死亡,並在長期的隱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