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歷史上一個以弱勝強的經典案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腐朽不堪的政權已經到了存亡之秋,黃巾起義更是沉重的打擊了封建王朝,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各地諸侯逐漸壯大自己的勢力,各地形成了軍閥割據的局面,當時的割據勢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紹、河內的張楊、兗豫的曹操、徐州的呂布、揚州的袁術、江東的孫策、荊州的劉表、幽州的公孫瓚、南陽的張繡等。

而北方又以袁、曹為主要矛盾。

曹操和袁紹本是一起從小耍到大的小夥伴,所以對彼此之間的了解還是很深的,曹操曾經評價過袁紹: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曹操的自信和精明,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雖然還未交手,已經依稀可以看到結局的端倪。

當時的袁紹可謂兵精糧足,謀士如雲,又占據著黃河以北的重要位置,四世三公,名揚海內,自然是躊躇滿志,不把曹操放在眼裡。

自董卓之亂之後,漢獻帝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當時的諸侯都將他視為負擔,唯獨曹操頗有戰略家的眼光和扶大廈將傾,挽狂瀾於既倒的抱負,派人把飽受辛酸的天子接駕到了許都,從此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便有了「師出有名」的旗幟,南征北戰,東進西伐,都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同時麾下也逐漸聚攏了一批抱有光復漢室的謀士良將,荀家叔侄就是其中的典型。

袁紹看到了天子在手裡的好處,自然要來爭奪,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10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當時其他軍事集團也對此各有表態,作壁上觀,袁紹在北方根據地人口紅利充足,可動員戰力強大,而曹操則處境比較微妙,關中諸將領尚在觀望,劉表和張繡不肯降服,江東孫策也常有偷襲許都之意,劉備也是貌合神離,但後來形勢逐漸趨於好轉,除了許攸獻計,就連袁紹陣營里的大將張郃、高覽也來降曹公,局勢頓時變得豁然開朗。

為何能出現這樣的大反轉?其中曹操愛才贏的人心是分不開的,這也是胸懷和格局決定了勝利和成功。


袁紹戰前曾經啟用陳琳寫了一篇檄文,可謂文采飛揚,字字穿心,如利箭一般射向曹操,把曹操的祖上也給罵了個痛快,但是袁紹兵敗後,陳琳被俘,曹操問:你罵我可以,為什麼連我祖上也罵?陳琳無奈的聳聳肩: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耳,意思是當時各為其主,奉命作檄文,情況特殊嘛。

曹操又是個愛惜人才的主,也就沒有再追究,反而把他留用在身邊。


袁紹手下謀士雖多,但不夠團結,各自又自視甚高,加上小人挑唆,使得沒有用武之地,許攸截獲曹營送往許都書信,給袁紹獻計破曹,結果被羞辱一番,到了曹營,曹操剛入寢,聽說南陽許攸來訪,光著腳丫子拍著手出來迎接,完全沒有領導的架子,以誠相待,終於突襲烏巢,燒了袁紹糧草。


而反觀袁軍內部陣營,山頭林立,各懷心思,一把手袁紹又舉棋不定,好謀無斷,白白的耽誤了大好的時機,手下的良將和謀士要麼被冤殺,要麼被逼的反水倒戈了,袁紹又好面子,不能面對失敗的事實,沮授和田豐都沒有發揮應有的價值,而淳于瓊飲酒誤事,直接揭開了袁氏集團覆滅的序幕。

而曹操能夠唯才是舉,知人善用,既往不咎,戰後搜到部分官員私通袁紹的信件也被曹操付之一炬,還幫他們寬心,說當初決戰的時候自己尚且不知道能否勝利,何況別人,算了吧,此舉更是大獲人心。

通過官渡之戰我們發現,曹操正因為擁有了寬廣的胸襟和不拘一格用人的膽識,加上自己的精明和謀略,從而能夠一舉統一北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要是此人在的話,諸葛亮就算一根蔥!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人物。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於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