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之戰曹操派六員大將圍攻呂布,為什麼當陽橋卻不圍攻張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218期 文/無常奉天玉)

熟讀《三國演義》,我們都知道,張飛是一員真正的虎將,面對三國第一猛將呂布,他能大戰一百餘合,不落下風;面對能與關羽大戰三十合的紀靈,他能不到十合,便將其刺於馬下;面對將曹操殺得割須棄袍的馬超,他亦能戰個旗鼓相當。

不過,最能彰顯其威風的,還是虎嘯當陽橋一戰。

彼時,張飛「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綽蛇矛,立馬橋上」,便嚇得曹操十餘員悍將,不敢上前;三聲怒喝,便嚇死夏侯傑,嚇得曹操策馬狂奔。

通讀整部演義,幾乎沒有人能與其比肩。

不過說到此處,我們不禁會產生一個疑惑,那就是,雖然曹操陣營的大將,論單挑或許都不及張飛,那麼曹操為什麼不嘗試群毆呢?畢竟他在之前的濮陽之戰時,就用過這一招啊。

《三國演義》第十二回,曹操與呂布交鋒,面對呂布搦戰時,許褚第一個出場,與呂布當初二十合不分勝負,這個時候,曹操突然道:「呂布非一人可勝」,於是派出典韋助陣,與此同時,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也同時加入戰圈,也就是說,曹操為了取勝,足足派出了六人圍攻呂布。

到了當陽長坂坡時,他身邊有文聘、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近十員大將,為什麼他這一次沒故技重施,對張飛進行群毆,反而被嚇得「驟馬望西而走,冠簪盡落,披髮奔逃」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前有趙雲的震懾

曹操在遇上張飛之前,先見識了趙雲的本事:趙雲單槍匹馬,懷抱嬰兒,在曹操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斬殺將領五十餘員。

彼時,除了曹操想要將其生擒,沒有下令放箭之後,曹軍用盡了包括單挑、群毆、陷阱等在內的各種招數,但是趙雲最終依舊逃出生天了。

張飛的威名又在趙雲之上,曹操不敢輕易派人上前,也不難理解。

二、關羽的語言渲染

眾所周知,關羽當初與劉備失散,曾在曹操麾下待過一段時間,那段時光雖然短暫,卻並不影響他大放異彩--一刀斬顏良,三合誅文丑。

他的這一成就,驚呆了曹魏陣營的諸將,可是面對眾人的敬服,他卻輕飄飄的說了一句:「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從那個時候起,曹操便開始忌憚張飛了,當他遇上真人的時候,這一恐懼感突然爆發,使曹操失去了戰心。

三、夏侯傑被嚇死,增加了曹操的恐懼

其實初見張飛之時,曹操雖頗有退心,卻並沒有即刻退去,這個時候,曹操或許在尋找一個合適的退兵理由,也或許在思考破敵之計。

可是張飛再一次怒喝,嚇得夏侯傑肝膽俱裂,倒撞於馬下,最關鍵的是,夏侯傑當時就在曹操身邊。

他的死亡,使曹操的恐懼再次蔓延。

這個時候,曹操連面子都顧不上了,於是回馬便走,試想,這個時候的他,還會有心思,派人圍攻張飛嗎?

四、曹操誤以為張飛藏有疑兵

當然了,就算張飛真有萬夫不當之勇,若只得他一人,曹操也不可能就這樣認慫。

可是一向魯莽的張飛,施了一個妙計,那就是讓跟隨在自己身邊的二十餘騎,將樹枝栓在馬尾上,在樹森內來回奔馳,充作疑兵。

率眾追趕而來的曹操,不知虛實,誤以為張飛身後率有大軍,只等著埋伏自己,如此以來,他更加不敢輕易犯險。

五、長板橋不適合打群架

當然了,曹操不派人圍攻張飛,除了他本身對張飛的忌憚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使他放棄了派諸將圍攻張飛的想法,那就是地形因素。

眾所周知,曹操派六員大將圍攻呂布之時,戰場在濮陽城下,地形開闊,不管是單挑還是群毆,眾人都有發揮的餘地。

可是當陽長坂坡一戰時,張飛立身於長坂橋上,地形非常窄小,如果曹營諸將上前圍攻打飛,很可能嚴重的相互影響,甚至根本無法施展。

這等情況下,就算曹操鼓起勇氣,想故技重施,也是不可能完成的。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常山趙子龍是否真的被神化?

可以說趙雲是《三國演義》里頗受讀者青睞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武藝超群,英勇過人,在戰場上表現出了鐵血漢子的大無畏英雄氣概;他又深明大義,目光長遠,不僅在軍事戰略上書寫了許多傳奇,更在政見上表現出了為...

三國第一猛將花落誰家?

民間有一段順口溜,說的是三國武將排名,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呂二趙三典韋(呂布、趙雲、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關羽、馬超、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黃忠、許楮、孫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