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討逆他最積極,割據稱雄他最心急,結果將自己作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孫堅,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配角,但卻是小說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為什麼說其重要呢?因為沒有他,孫策乃至孫權的故事也就無法展開了。

孫堅的人物定位,又會影響東吳集團人物在小說中的地位。

正是由於他的登場及表現,讓讀者從一開始就對孫氏政權的正義性產生了懷疑。

孫堅是在第二回《張翼德怒鞭督郵,何國舅謀誅宦豎》中登場的。

孫堅是吳郡富春人,字文台,孫武之後。

十七歲時與父親在錢塘遇到十餘名海賊搶劫。

孫堅「提刀上岸,揚聲大叫,東西指揮,如喚人狀」(見第二回)。

賊人以為官兵以至,丟下財物而逃。

孫堅奮力追趕,殺死一個強盜。

由此在縣中知名,為推薦為校尉。

會稽人許都作亂,孫堅殺敵立功,先後擔任為鹽瀆丞、盱眙丞、下邳丞等職。

黃巾起義後,孫堅又與朱俊、劉備一起圍攻陽城。

朱俊令孫堅進攻陽城南門。

孫堅不辱使命,殺敵二十餘人並斬殺敵將趙弘。

不過,孫堅在戰後能夠擔任別部司馬一職,並不是因為他的戰功顯赫,還是因為他「有人情」,認識有權有勢的官員。

否則,他也很可能像劉備一樣在戰後被免職。

這簡簡單單的「有人情」,深刻地反映出當時朝政的極度腐敗。

或許是孫堅的「人情」深不可測,又或許是孫堅的能力的確很強。

等到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時,孫堅再度露面加入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行列時,孫堅已經貴為烏程侯、長沙太守,成了要權有權、要兵有兵的一方諸侯。

而且此時的孫堅已經有了一個綽號:江東猛虎。

討董之戰開始後,孫堅主動請纓,擔任聯軍先鋒。

兩軍陣前,孫堅率領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將對陣董卓手下的猛將華雄。

程普刺死華雄的副將胡軫,華雄大敗。

孫堅一面忙著引兵回梁東駐紮,一面興高采烈地派人向盟主袁紹報捷。

可惜當袁紹的弟弟袁術聞訊後心生妒忌,停止向孫堅運輸糧草,使得孫堅全軍「缺食,軍中自亂」(見第五回)。

消息被華雄得知後,華雄利用黑夜向孫堅發動偷襲。

孫堅原本就軍心不穩,突遭偷襲一陣慌亂,「堅軍亂竄。

眾將各自混戰」。

孫堅也只能在祖茂的護衛下突圍。

華雄在後緊緊追趕。

無奈之下,祖茂建議孫堅將暴露身份的赤幘戴在自己的頭上,分兩路突圍。

最終孫堅僥倖逃出,而祖茂卻不幸死於華雄刀下。

次日,華雄向兩軍挑戰,專門命人用長竿挑著孫堅的赤幘,更是讓孫堅非常難堪。

關羽「溫酒斬華雄」,劉關張「三英戰呂布」,兩軍形勢一片大好。

這時候袁紹又讓孫堅進兵對敵。

但孫堅余怒未消,對於袁術的醜惡行徑耿耿於懷。

出兵之前找到了袁術。

孫堅表示:「董卓與我,本無讎隙。

今我奮不顧身,親冒矢石,來決死戰者,上為國家討賊,下為將軍家門之私;而將軍卻聽讒言,不發糧草,致堅敗績,將軍何安?」孫堅這麼做是有道理的。

他是在擔心萬一袁術會再次在背後使絆子,因此專門找袁術理論。

孫堅的表態最終也達到了效果。

袁術惶恐無言,還將當初在自己面前獻計的人斬首。

這回孫堅的心總算是踏實了。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孫堅是真心實意的。

與華雄激戰,部將祖茂戰死,士卒損失過半。

這些都是證明。

就在孫堅做通了袁術的工作準備出兵時,董卓的使者李傕來誘降孫堅。

李傕表示:「丞相所敬者,惟將軍耳。

今特使傕來結親:丞相有女,欲配將軍之子。

」(見第六回)面對董卓的利誘,孫堅怒斥道:「董卓逆天無道,盪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謝天下,安肯與逆賊結親耶!吾不斬汝,汝當速去,早早獻關,饒你性命!倘若遲誤,粉骨碎身!」董卓西撤長安,孫堅直入洛陽。

看到洛陽城內外「火焰沖天,黑煙鋪地,二三百里,並無雞犬人煙」,孫堅一陣感慨:「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不禁潸然淚下。

至此,孫堅展現出的還是一個正面人物的形象。

可不久之後,孫堅的狐狸尾巴就暴露出來了。

孫堅命令部下撲滅皇宮中的大火,掃除宮殿瓦礫。

忽然之間有士卒來報:在宮殿南面的井口發現有五色毫光。

孫堅旁人下井打撈,發現了一個婦人屍首和一個錦囊,錦囊里有一塊玉璽。

程普告訴孫堅這便是傳國玉璽。

程普認為:「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

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

」程普口中的「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意思很明顯。

認為這是上天將傳國玉璽授予孫堅,這證明孫堅日後一定能登上「九五之分」的皇位。

這時候孫堅的表態又是什麼呢?

孫堅說了這樣的一番話:「汝言正合吾意。

明日便當託疾辭歸。

」隨後,孫堅又「密諭軍士勿得泄漏」。

直到此時,孫堅的真面目才暴露了出來。

原來孫堅所作所為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國家討賊」。

他的奮勇殺敵、拒絕董卓只不過是掩人耳目。

孫堅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在亂世中打響自己的名頭,骨子裡也是想著當皇帝,這與董卓及袁術之流並無區別,是一丘之貉。

孫堅藏匿玉璽、打算稱病回江東的圖謀很快便被袁紹發現。

孫堅軍中就有袁紹的同鄉。

聽說孫堅獲得玉璽之後,連夜趕到袁術軍中報信。

第二天,孫堅向袁紹請辭,袁紹毫不客氣地表示:「吾知公疾乃害傳國璽耳。

」孫堅百般抵賴並立下毒誓:「吾若果得此寶,私自藏匿,異日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在各路諸侯的勸說下,袁紹放棄了武力解決孫堅的企圖,放孫堅返回江東。

不過,袁紹派人秘密給荊州刺史劉表送信,讓劉表派兵在孫堅回軍的途中進行截擊,搶回玉璽。

經過一番苦戰,孫堅終於擺脫了劉表的追擊回到了江東,但與劉表的矛盾由此而結。

等到了第七回,孫堅受袁術的唆使,出兵進攻荊州,在峴山中了黃祖的埋伏,「然一聲鑼響,山上石子亂下,林中亂箭齊發。

堅體中石、箭,腦漿迸流,人馬皆死於峴山之內;壽止三十七歲」。

當年在袁紹面前發下的毒誓終於應驗。

孫堅私藏傳國玉璽,是其政治野心造成的。

這與劉備的「同心協力,救困扶貧,上報國家,下安黎庶」有著天壤之別。

也正因為如此,東吳集團從孫堅一出場開始便打上了不合法、不正統的烙印。

正如毛宗崗在《讀三國志法》中所言:「讀《三國志》者,當知有正統、閏運、僭國之別。

正統者何?蜀漢是也。

僭國者何?吳、魏是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玉璽給三國演義中的諸侯帶來了什麼

三國演義中說「的盧」馬妨主,那麼玉璽是否妨主呢?擁有玉璽的諸侯,有多少諸侯喪命了?宦官們殺死大將軍何進,袁紹等闖進宮誅殺宦官,董卓帶軍進京,遇到逃跑的漢少帝和陳留王,董卓護送他們回到宮裡。漢少帝...

第十二章 張飛以武威天下,關公青龍懾諸侯!

第十二章張飛以武威天下,關公青龍懾諸侯! 自劉備接應曹*而回主帳後,卻說十八路諸侯分兵駐紮洛陽城中。如今的洛陽城已經是今非昔比了。死屍遍地,血流成河,百不存一,為什麼堂堂一朝皇都會悽慘成如此呢,...

三國演義之中途插隊的曹操

十六路諸侯各懷鬼胎,明爭暗鬥,除了曹操,沒有人真的想跟董卓決戰。而董卓專心致志的享受生活,積累財富,也沒有把消滅盟軍當成要務。在這場鬧劇中,有五個不甘平庸人,想在天下群雄面前秀一把。他們分別是華...

478 傾江東之兵 索小川之命【1】

公元190年,賊臣董卓自入洛陽以來夜夜笙歌,荒*無度,濫殺忠良。終於,他的行徑觸到了天下所有英雄好漢的底線,於是,在當時最為兵多將廣的梟雄袁紹的倡議下,天下英雄集結一起,號稱十八路諸侯,展開了...

演義為何虛構孫堅藏玉璽背盟約一事

在演義的第六回,回目叫做《匿玉璽孫堅背約》,很明顯,羅貫中是批評孫堅匿藏玉璽,違背了當初輔佐漢室的盟約,成為大漢皇朝的罪臣。那麼,孫堅為什麼會匿藏玉璽,演義中的孫堅和正史當中又有什麼不同呢? 應...

孫權他老爹居然被一塊石頭「累死」!

孫權老爹孫策號稱江東猛虎,手下五員大將程普、黃蓋、韓當、周泰、祖茂更是具有萬夫不當之勇,就連其大兒子孫策也被稱為小霸王,可見孫策的軍隊有多勇武。可就是這樣一位名冠當世的英雄居然被一塊石頭給「累死...

歷史上所謂的孫堅背約是什麼典故?

歷史上所謂的孫堅背約是什麼典故?據搜集到的歷史資料來看孫堅的死與其「匿璽背約」緊密相關,正是因為孫堅有了匿璽背約的行動,才釀成了後來與袁紹、劉表結仇,中埋伏而死的下場。孫堅生平介紹:吳始祖武烈皇...

東吳始祖江東猛虎孫堅竟死於無名小卒之手?

孫堅生於公元155年,卒於公元191年,享年37歲。孫堅杭州富陽人,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將領。孫堅為東吳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兒子孫權建立孫吳政權後,追封孫堅為武烈皇帝。孫堅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