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後面其實還有一句,真正體現了周瑜的氣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當問起周瑜是怎樣的人的時候,網友的答案都很多,有說他是個馳騁沙場的將軍,又說他是懂書畫的儒生,也有說他是個心胸狹隘的小人。

其實,在小說里,周瑜和諸葛亮都被渲染了,無限美化諸葛亮,自然周瑜也不完全就是書中描寫那樣。

周瑜喜歡與賢能之人結交,做事果斷。

孫策用玉璽給猜忌自己的袁術換了上千老弱殘兵後去東吳戰場。

周瑜知道後,帶著精兵良將就找到孫策了。

他們一起建起東吳的基業。

孫權執政時期才是周瑜身手得到大展的時期。

其最得意的作品便是赤壁之戰,周瑜出現在三國著實是一個巨大的轉折點。

如果沒有周瑜,沒有他的計謀,或許三國便是另一番模樣。

曹操的百萬戰士進攻時,正是周瑜的雄才大略,才成功阻礙曹軍幾個月。

也就是這樣,曹營出現瘟疫,糧草跟不上,才有了後來的三分天下 。

諸葛亮、周瑜兩人皆是大智慧之人,他們不僅是對手,亦是惺惺相惜的知己。

在諸葛亮眼中,周瑜除了軍事外還能夠享受天倫之樂,很是羨慕。

周瑜對諸葛亮也是相見恨晚。

經常會說既生瑜何生亮,來表達對孔明的愛慕。

現在對「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的理解,大部分都是周瑜對自己的嘆息。

是因為他心態不對,面對強者除了嫉妒,就是想盡辦法剷除。

當然,這是《三國演義》為了塑造諸葛亮形象而虛構的!

歷史上的周瑜心胸寬廣,此句後面更是還有一句——「君未歸,孤何安」。

周瑜多次短說諸葛亮歸順東吳,甚至表示自己讓出位置都可以。

周瑜自己有才不說,還舉薦很多賢才給孫權。

如果當初周瑜真的把諸葛亮勸歸了,相信天下格局就要改一改了。

最後小編要說的是,小說可以看,但千萬不要當歷史!


圖片:網絡

編輯:南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既生瑜何生亮的後面一句才體現了周瑜的氣概

不管是小說三國演義還是正史以及野史,周瑜這個人物讓很多人口舌,說他是白面儒生,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說他是斥剎疆場的將軍,赤壁之戰一戰成名;說他是勾心鬥角的小人;說他嫉妒孔明之才,多次陷害;說他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