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人之劍:盤點三國時代的刺客(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代的亂在世界歷史上也是數得著的,各色人物都競相登場,又怎麼少得了「十步殺一人」的刺客。

1、平原賓客

當年張藝謀的電影《英雄》,刺客無名為了天下能夠早日太平而放棄刺殺秦王,雖然這樣饒過秦始皇的道理挺勉強的,但這在歷史上還真有原型。

故事發生在劉備身上,當年他起家不容易,因為沒有背景,他剿滅黃巾的軍功連個縣令都當不穩當,只好投奔老同學公孫瓚,在他麾下掌管平原縣。

當時縣裡有個叫劉平的,在劉備手下當差,很看不起劉備。

這個劉平史書上也沒記載是什麼人,想必是當地的豪強,而且這人也姓劉,是漢室宗親也說不定,畢竟劉備賣草鞋的出身也自稱漢室宗親。

但這劉平不光是嘴上說說討厭,他結交刺客,想要劉備的命。

暗藏利刃,業餘刺客的標配

這位無名刺客也不是草包,沒有找地方蹲守天天等著劉備路過,或是不管不顧的半夜溜進劉備家裡他是大搖大擺地主動上門,假裝是慕名而來的客人來拜訪劉備。

劉備一向喜歡結交豪傑,而且一視同仁,動不動就拉著一起就坐,一起吃飯,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反正看上去總是親切的很,沒有絲毫架子,也沒有絲毫防備。

這無名刺客恐怕對劉備的習慣早有耳聞,他看準了這個空子,果然很順利的接近了劉備。

劉備卻毫不知情,隆重地接待了這位陌生人,所謂聞名不如見面,劉備的做派想必還是出乎刺客的意料之外,雖然兩人素昧平生,但劉備卻傾心相待,不知道兩人說了什麼,總之一路聊下來,竟然打動了刺客,於是劇情反轉,這無名刺客不但放棄了刺殺,還把實情全盤托出,然後告辭而去。

劉備確實是這世間的真英雄,自有氣度,能感染人心。

這位無名刺客,想必也不是一介莽夫,他雖然是個失職的刺客,卻是個有擔當的豪傑。

劉備在平原縣的時候,人民飽受饑荒之苦,當地豪強卻囤積糧食,謀取暴利,劉備在任上對外掃平賊寇,讓百姓生活富足起來,對士人平民都以誠相待、一視同仁,如此英雄,又怎麼能因為劉平那一介豪強而亡呢。

刺客本不會講什麼道德,但其中的豪傑卻以義為重,與人相交有義,天地間又有大義,遇到「欲伸大義於天下」的劉備,怎能不惺惺相惜,平原賓客想必是這樣的豪傑吧。

2、許貢門客

若說死於刺客的三國英雄,排在第一的要數「小霸王」孫策。

精彩不亮麗,起落是無常

孫策是少年英雄,年紀輕輕就掃平江東,成為一方諸侯,他容貌俊美,性情闊達,江東百姓很喜歡他,稱他為「孫郎」。

但是孫策用武力掃平江東敵對的勢力,總會攬下很多仇恨,本該多幾個心眼小心防範,但孫策偏偏是跳脫的性子,又自恃武勇,喜歡自己一個人跑出去,把侍衛和從屬甩的遠遠的。

當時在中原曹操正與袁紹在官渡大打出手,曹操聽說孫策平定江東,很怕孫策北上偷襲自己老家許都,愁得覺都睡不好,謀士郭嘉卻勸他不用擔心,他說孫策的舉止太輕浮,經常一個人溜出去,不注意安全,若是碰上刺客,他手下百萬大軍又有什麼用,早晚要被人害死,用不著擔心。

郭嘉不愧是「鬼才」,眼光毒辣,孫策果然出事了。

行刺的是吳郡太守許貢生前的門客。

當初許貢偷偷跟中央打小報告,他講孫策這個人太厲害,跟當年的項羽一樣,呆在江東遲早要割據一方,不如早點把他招到京都去,這樣他就蹦達不起來。

結果這報告還沒傳出去就被孫策知道了,他氣的不行,立馬把許貢找來質問,結果許貢無言以對,於是被殺。

這下子就結了仇,許貢的門客帶著許貢的子嗣逃走了,從此一直在找機會復仇。

在一次征戰途中,孫家大軍臨時駐紮在丹徒休整,等待後方糧草到達。

孫策一看有空閒時間,就玩起了他最愛的娛樂項目——打獵,打獵雖然是有一大批人馬跟隨,但孫策的馬是好馬,跑起來別人追不上啊,孫策興致一上來,可不想著要等等麾下人馬,看到獵物就撒丫子猛跑。

沒想到真應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老話,許貢的門客三人早摸清了孫策的脾性,天天就在遠處找機會呢,這次竟然真等到了落單的孫策,他們準備充分,待到孫策靠近,一齊彎弓搭箭,孫策雖然驍勇,但這畢竟不是武俠小說的世界,沒有防備之下,近距離下哪躲得開弓箭的攢射,被箭射中臉頰,不久就因傷重去世了。

這三名門客自然沒有了活路,有說是被孫策的反擊殺死的,也有說是被後面趕來的孫家人馬砍死的,但刺客的死活世人是不關心的。

寫史書《三國志》的陳壽可不願意多寫幾個字來添上幾個刺客的結局。

刺客就是這樣,不計身前身後名,對於復仇的人,一身所寄只是仇恨而已,只要復仇成功,自己的死活都已經不在意了,既然如此,世人又怎麼會在意呢,許貢門客大概就是這樣的「復仇者」吧。

3、郭修

三國後期,蜀漢的掌控大局的是名臣費禕,相比諸葛亮和姜維北伐中原的堅決意志,費禕像個和平主義者,總算讓蜀漢的百姓能安生幾年,但就是這樣的和平主義達人卻優先被刺殺,真讓人哭笑不得。

事情的緣由要從姜維說起,姜維是堅決要北伐的,只是他這時還不是一把手,既然費禕制定了和平的大政方針,姜維只能憑著麾下很有限的兵力對曹魏來點偷襲和騷擾,攻城略地是不去想的,有機會消滅一些曹魏的地方部隊,或者俘虜一些人口回來也是好的。

這一趟姜維有了新的收穫,俘虜了一個叫郭修的曹魏低級官員,郭修也表現的相當合作,立馬歸順蜀漢。

蜀漢一向將自己視為正統,有曹魏的官員來投效,那就是最好的證明啊,郭修就收到了優厚待遇,加官晉爵那是少不了的,結果在曹魏不入流的郭修到蜀漢來立馬身價倍增。

也難怪,當年姜維的待遇不也一樣嘛,大家也見怪不怪了。

不久費禕在漢壽縣大宴賓客,郭修竟然也被邀請了,要是在曹魏,那朝廷一把手估計郭修一輩子也見不著,費禕這可是給了郭修天大的面子。

酒宴上費禕多喝了幾杯,等郭修來敬酒的時候,他都有些喝高了。

估計費禕還以為郭修是來獻殷勤的,也是,郭修占了這麼大的便宜,還不得感恩戴德,要知道在蜀漢的待遇還不都是費禕大人給的。

卻沒想到,郭修不是來敬酒,而是來要命的,他掏出藏在懷裡的利刃就刺,半醉的費禕就這麼糊裡糊塗的送了性命。

蜀國群臣傻了,沒人明白郭修這是為了什麼,只能把郭修殺了抵罪,定位為魏國姦細。

蜀國一把手的重臣死在魏國姦細手裡,這可是天大的事,連魏國朝廷都很震驚,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只能認定郭修這是曹魏的忠臣,給郭修追封了一個鄉侯,以示褒獎。

郭修為什麼要拋棄到手的富貴,還拚死要殺費禕呢? 史書上沒有記載,後人只能推理加聯想了。

首先,郭修顯然不是魏國費盡心機安排的刺客,畢竟費禕是蜀國主和的重臣,要殺也該殺主戰的姜維啊。

那如果是郭修個人的刺殺行為,這動機就多了,要不就是為了名利,要不就是因為仇恨。

為名為利這都有可能,刺殺蜀漢第一重臣,名自然有了,雖然是身後名,給魏國那邊的子孫也能留下一些利。

為仇那就難說了,三國那個亂世,仇恨肯定遍地都是,但曹魏的一個中郎與蜀漢的國之重臣能扯上什麼仇呢,國讎還是家恨?都很難說。

最後就是受人僱傭,這也是一種可能,姜維是網友們的頭號嫌疑人,主要是看費禕死後誰獲益,那當然是姜維受益最大,沒有了費禕的壓制,姜維這個好戰分子就成一把手了,不久就率大軍北伐,一償夙願,正巧郭修是姜維俘虜的,既有作案動機又有作案的本事,可惜這只是後人的腦洞,真相如何,無人可知了。

郭修席上的一刺,雖然只是「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卻讓兩國戰端再起。

戰亂一起,真要「天下縞素」才罷了。

可當年唐雎是為保安陵國不被強秦所滅,面斥秦始皇,稱的上「士之怒」,郭修又哪有什麼高尚的理由呢,雖然震驚天下,終究只算是「匹夫之怒」罷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執政費禕被刺,姜維是幕後主謀?

延熙十六年正月新春佳節,蜀漢政權第三任執政者費禕在其駐地漢壽(即葭萌關,位於今天四川省廣元市昭化鎮境內)劉備將其更名為漢壽,與關羽的漢壽亭侯中的漢壽異地同名)舉行「歲首大會」,大宴群臣,同僚共歡...

三國歷史上七大刺客,最蹩腳的是曹操

刺殺,自古以來都是一種讓人心旌動搖的殺人方式。荊軻刺秦王,多麼驚心動魄。在三國時代,也有幾個刺客。最蹩腳的刺客:曹操提起三國刺客,大家首先會想起曹操。曹操從司徒王允那裡弄了一把寶刀,潛入董卓臥房...

決定三國命運的竟然是這幾個刺客

刺客,一種專門以殺人為主的亡命之徒,武藝十分高強,一般為達官貴族養的死士或門客。古有荊軻刺秦王,雖未成功,卻能千古留名。可三國里幾個刺殺成功的刺客,決定三國走勢的刺客,要麼名字都未留下,要麼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