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一筆糊塗帳:接皇帝要二十萬,戰官渡卻只有七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相信每個熟悉演義的人都知道「八十三萬」,作為文學形象中一個經典鏡頭,很長時間我當那是歷史真實的。
後來我知道我錯了,教科書考證了一個二十多萬出來,估計是這樣來的。
假定曹操南下的軍隊有十五萬人,假定劉琮的軍隊有七八萬人。
劉琮投降後,曹操的兵力就可能達到二十三萬。
但我認為仍然有問題。
長坂坡一戰很好解決,曹軍絕對不可能超過一萬;可赤壁呢?北部荊州包括襄陽、江陵和其他一些戰略要點,怎麼也要曹操留下兩三萬人吧,南部荊州怎麼也有原來荊州軍的兩萬人吧,劉備的可以不管,劉琦的隊伍應該算荊州軍的吧?七折八扣下來,曹操在赤壁對壘的部隊大概也就在十五萬左右,最多十六七萬。
劉備周瑜估計有四五萬人,加上曹軍水土不服引發大規模瘟疫,南方的勝利才真正的合理。
演義中軍隊的數量都有極大的誇張,除去赤壁之戰的曹操方外,可以隨便找些例子。
袁紹在官渡,七十萬,實則十來萬人;劉備在夷陵,七十萬,實則四五萬人;曹真伐蜀,四十萬,實則十來萬人;連姜維萬餘偏師進西涼都被誇張成數十萬大軍。
藝術的誇張真有魅力,每每覺得驚心動魄。
由於數字要服從情節的需要,演義中不少地方前後矛盾。
曹操在迎接漢獻帝的時候就可以派出二十萬大軍,攻擊呂布的時候也有二十萬大軍,等到打官渡的時候突然只能調動七萬人了(明明這時候比前面強大多了)。
當然也有不誇張的地方,司馬懿討伐遼東,人數四萬,就是歷史所記載的。
蜀國投降時呈報的單據,也是歷史上原有的數據。
演義中的年齡問題也很突出。
趙雲、廖化的有問題,已經是眾所周知了。
還有其他人呢?呂布,陸遜,鄧芝,他們的形象和年齡也太不吻合。
不只是演義上有問題,正史上同樣存在很多的疑問。
三國人口統計是這樣的,蜀國九十餘萬,吳國二百三十餘萬,魏國四百四十餘萬,這個數據準確嗎?蜀國就算凋敝,只有九十萬,吳國就算恰好為二百三十萬,魏國人口連吳國二倍都不到?三國時期吳蜀的生產力應該都沒有超過魏國,魏國的核心地區在二零八年過後也基本上沒有戰爭,高生產力加上穩定數十年,到最後才四百四十萬人口,估計是曹操們搞了個計劃生育。
對人口沒有研究,估計是統計的問題,或者象某些人的部曲奴隸是不算在人口內的,而這樣的人在魏國大量存在。
史載某個地方富庶往往說戶口百萬,人口自然是更大一個數據,這時只當是文學中的某種修辭吧,信不得的。
如果我們讀了關於曹操用兵的章節,會極大的震撼於他的軍事能力。
關於青州黃巾的例子最恐怖,千人打贏了一百萬,簡直是對人的侮辱,難道曹操已經有坦克大炮?官渡之戰的兵不滿萬自然也相信不得,很多人都做過論述。
帶著這樣的懷疑眼光,自然一部《三國志》中還有很多的漏洞,因為戰前總是誇大自己的兵力貶低對方的兵力以求得某種士氣,而戰後則誇大敵方的兵力隱瞞自己的兵力以爭取某種名利,這也是人之常情。
至於具體到每一個數字,是不是應該去改一遍呢?顯然又太誇張,只好繼續懷疑,繼續問題了。
赤壁謎團:真的是三國一場勢均力敵的戰役?
赤壁之戰被稱作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以少勝多戰役,他奠定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格局,是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轉折點。那麼赤壁之戰到底是咋樣的呢?《三國演義》描寫的那麼精彩是否就符合史實呢
赤壁之戰,曹操到底損失了多少兵馬?
赤壁之戰,是三國經典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場戰役最後是孫劉聯軍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天下魏蜀吳三分的基礎。既然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那麼曹操...
如果諸葛亮不死 蜀漢能夠統一三國嗎?
在三國歷史上,無數英雄豪傑的英年早逝,給予這個時代留下了遺憾和唏噓。比如曹操的郭嘉,孫權的周瑜,都是典型的例子。而對於蜀漢來說,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可謂是最大的損失。那麼,如果諸葛亮不死的話,也即...
吳蜀聯合伐魏為何總是失敗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的一場經典戰役,這場戰爭劉備與孫權聯合大敗了曹操二十萬大軍奠定了未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等到魏蜀吳三國相繼建立之後,諸葛亮和姜維曾多次伐魏,在此期間蜀國曾和吳國聯合出兵攻打過...
赤壁之戰時的孫劉聯軍和曹軍實力對比
赤壁之戰是三國前期一場重要戰役,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擊敗了北來的強大曹軍,為三國鼎立的格局奠定了基礎。東坡居士《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真實的赤壁之戰——曹操的兵力優勢並沒有那麼誇張
作者:冷兵器吧菲林已拆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最重要的一場戰役,它決定了三國鼎立的基本態勢,直接影響了中國後來的歷史進程。今人對赤壁之戰的了解大多源自《三國演義》。不過相信大家也都很清楚,《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