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勇士」蒙恬的悲劇人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蒙恬是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他抗擊匈奴,戰功卓著,他修築萬里長城,保疆安民,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

但是,蒙恬的人生結局很悲慘。

在秦始皇的兩個兒子扶蘇和胡亥爭奪皇位繼承權時,他不幸地成為這場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被秦二世胡亥和姦臣趙高迫害致死,留下了一代名將的千古悲歌。

蒙恬出身於一個世代名將之家。

祖父蒙驁是秦國秦昭王時期的名將,官至副國家級的上卿。

公元前248年,他曾率兵討伐河南的韓國、河北的趙國、山西的魏國,為秦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蒙恬的父親蒙武也是秦國的大將軍,曾與秦朝另一位名將王翦一起消滅了湖北的楚國,屢立戰功。

良好的家庭環境,使蒙恬從小就學習刑獄法,年輕時還擔任審理獄訟的秘書。

蒙恬還有一個弟弟叫蒙毅,也是同樣出色。

他擔任的官職是秦始皇的秦朝王室辦公廳主任,常年陪伴在秦始皇的身邊。

蒙恬任外事,而蒙毅常為內謀,兩人互相補助,被當時的人稱為「忠信」,在整個大秦王朝上下文官武將中,沒有敢和他們抗爭的。

蒙恬的妻子卜香蓮是浙江善璉人,精通製造毛筆技藝,被供為「筆娘娘」。

相傳蒙恬曾在善璉村取羊毫制筆,在當地被人們奉為「筆祖」。

蒙恬夫婦將製造毛筆的技藝傳授給村民,使善璉因產湖筆聞名於世,被譽為「中國湖筆之都」。

至今在當地仍留有蒙公祠,紀念蒙恬這位中國毛筆的發明改造者。

蒙恬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悲劇式的人物,他戰功卓著,得到的回報不是名利雙收,而是含冤而死,讓人同情和嘆息。

一、戰功卓著:抗擊匈奴與修築萬里長城

戰國末年,烽煙四起,秦國以一國之力,橫掃中原六國,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帝國。

在中原混戰的同時,中國的北方蒙古地區一直活躍著一個善於騎射、兇悍無比的民族——匈奴,他們利用中原戰亂之機,不斷騷擾北方各國。

在秦統一中原的同時,他們乘機跨過黃河,占領了內蒙古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脅著秦朝首都陝西咸陽的安全。

成為大秦帝國最後的心腹之患。

就在此時,秦始皇派出一名大將北擊匈奴,這個人就是名將蒙恬。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為帥,統領30萬秦軍,在寧夏和內蒙古地區的黃河上游,以步兵為主的秦軍與匈奴騎兵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戰。

蒙恬率領的軍隊,用相當於坦克的大型兵軍開道,裝載當時最先進的武器弩箭,發射起來密集如雨,以銳不可當的破竹之勢,擊敗匈奴各部大軍,迫使匈奴望風而逃,遠去大漠以北七百里。

漢代賈誼就評價當時匈奴的狀態說:「不敢南下而牧馬。

」蒙恬僅此一戰就將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創,使其潰不成軍,四處狼奔,幾十年不敢再進犯秦國土地。

蒙恬將軍勇敢作戰、出奇制勝、擊敗匈奴的大戰,是他一生征戰的最大戰績。

蒙恬在打敗匈奴後,繼續帶兵堅守陝西邊陲。

蒙恬又根據「用險制塞」以城牆來制騎兵的戰術,調動幾十萬軍隊和百姓築長城,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防護城牆連接起來,並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建起了西起陝西臨洮,東到遼寧遼東的長達五千多公里的萬里長城,用來保衛北方農業區域,免遭遊牧匈奴騎兵的侵襲。

蒙恬將軍駐守陝西榆林的上郡十餘年,風風雨雨、烈日寒霜,威震匈奴,受到秦始皇的推崇和信任。

蒙恬在修築萬里長城的壯舉中,起了主要的作用,這延綿萬餘里的長城給後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瑰寶。

其實,司馬遷《史記》中蒙恬修築長城的評價是片面的,他只看到修長城對人民的勞役,卻沒有看到修長城對中原地區的長久安定的重要意義。

這裡還要表述這期間發生的一段插曲,正是這段插曲給蒙恬帶來了殺身之禍。

當時,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為了鞏固其政治統治,施行嚴酷的暴政。

一場「焚書坑儒」的災難席捲中華大地。

秦始皇大舉迫害天下讀書人,他的長子扶蘇竭力阻止,秦始皇非但不聽,反而把他貶到邊關,讓他監督蒙恬守衛邊疆。

從此,扶蘇和蒙恬就結下了不解之緣。

扶蘇初到邊關,甚為苦悶,蒙恬勸告他說,既來之則安之,守邊也很重要。

扶蘇感到蒙恬待他誠懇熱心,便安下心來協助蒙恬訓練軍隊。

兩人甚是投機,便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這為蒙恬的悲劇人生埋下了伏筆。

二、含冤而死: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有關蒙恬的千古奇冤,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大臣,有這麼一次對話。

唐太宗說:「我想做堯、舜那樣的明君,不使冤案現於本朝。

各位不妨說說,古代哪一位將相死得最冤?」當時在場的有總理房玄齡、紀委書記魏徵等人,有的說是「戰國時的秦將白起」;有的說是「春秋時吳國大將軍伍子胥」。

聽罷大臣們的議論,唐太宗搖搖頭說:「我看最冤的是蒙恬。

在中國歷史中,不止一次地上演這樣的悲劇:一個英雄背後,往往都隱藏著各色的小人,致使這些英雄經常不是戰死在沙場,而是慘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之下。

蒙恬做為一代名將,打仗英勇威武,指揮才能出眾,治理邊塞和鞏固國防,也是一把好手。

但是他卻飲恨不能善終,蒙恬的死可以說是帶著悲壯、無奈與嘆惋。

這件事還得先從蒙恬的弟弟蒙毅說起。

蒙毅法治嚴明,有一次,秦始皇的寵臣趙高犯了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卻被秦始皇給赦免了。

從此時起,趙高便對蒙氏兄弟懷恨在心。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巡遊浙江會稽途中患病,派身邊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

不久,秦始皇在河北沙丘病死。

臨死前,他遺命大公子扶蘇繼承皇位。

趙高擔心扶蘇繼位,蒙恬得到重用,對自己不利,就扣住遺詔不發,與胡亥密謀篡奪帝位。

他又威逼利誘,迫使李斯和他們合謀,假造遺詔。

假「遺詔」指責扶蘇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便派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賜公子扶蘇、蒙恬死。

老實善良的扶蘇真的以為是父皇看不起他了,含恨自殺。

然而,久經沙場,精明幹練的蒙恬卻心存疑慮,請求復訴。

使者把蒙恬交給了官吏,派李斯等人來代替蒙恬掌兵,把蒙恬囚禁在陝西安定縣北的陽周。

胡亥殺死扶蘇後,便想釋放蒙恬。

他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秦三世子嬰也力保蒙氏兄弟。

但是,奸臣趙高深恐蒙氏再次得寵執政,對己不利,執意要消滅蒙氏。

他便散布在立太子問題上,蒙毅曾在秦始皇面前毀謗胡亥。

胡亥信以為真,於是先殺死了蒙毅,又派人前往陽周去殺蒙恬。

使者對蒙恬說:「你罪過太多,況且蒙毅當死,連坐於你。

」蒙恬說:「自我先人直到子孫,為秦國出生入死已有三代。

我統領著30萬大軍,雖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勢力足以背叛。

但我知道,我應守義而死。

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不敢忘記先主的恩情,請您將此言轉呈皇帝。

使者說:「我只是受詔來處死你,不敢把將軍的話傳報皇上。

」蒙恬長嘆道:「我怎麼得罪了上天?竟無罪而被處死?」沉默良久又說:「我的罪過本該受死,起臨洮,到遼東築長城,挖溝渠一萬餘里,這其間不可能沒有挖斷地脈,這便是我的罪過呀!」於是吞藥自殺。

結 尾

公元前210年,蒙恬含冤死後,部下將士無不悲憤痛切,將其遺體葬於陝西綏德城西大理河畔,數萬將士用戰袍兜土成墓,狀似山丘。

清人閻秉庚有感於此,題詩曰:「春草離離墓道侵,千年塞下此冤沉。

生前造就千枝筆,難寫孤臣一片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蒙恬不死 秦朝是否能不被亡朝

蒙恬乃至整個蒙氏家族的結局是相當悲慘的。胡亥奪位後,斬殺蒙毅,蒙恬被迫吃毒藥自殺,其家族則被滅門,成為胡亥奪權的陪葬品、犧牲品。為什麼這麼一位有大智慧,又擁有重兵的人會有如此悲慘結局?假如他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