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寫了一本帝王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發現,與其他史書相比,司馬光和他的《資治通鑑》具有鮮明特徵。
別人是記錄歷史,司馬光是選擇史實;別人是警示後人,司馬光是教育皇帝;別人寫的是大眾史學典籍,司馬光寫的是皇帝教育叢書;別人的史書有普遍性,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有針對性。
為什麼這樣說呢?
舉一個例子:《資治通鑑》第一卷《周紀一》是全書的第一段歷史,司馬光在這裡講了一大段很有道理、邏輯性很強的話兒,開宗明義地指出「臣光曰:臣聞天子之職莫大於禮……」。
什麼意思呢?「我司馬光有話說:我知道皇帝這個職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維護禮法……」
大家聽著是不是很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在我們的學生時代,我們的老師經常說「學生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父母會說「快去學習去」,然後講一堆道理,是不是一樣的口吻和語氣!我們甚至通過這樣的話兒,能夠迅速在腦海中形成這樣一幅場景:一位頭戴烏紗,身穿白衫的清癯老者,手撫頜下長須,舉頭作遐思狀,展露出一付悲天憫人、恨鐵不成鋼的懾人神采;在他的膝前,是一個頭戴金冠、身穿錦袍、俯首苦讀的苦逼年輕,透露出一種誠惶誠恐、破罐子破摔的尷尬神態。
沒錯,這就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的特殊之處:他在開篇首先闡述的是自己的目的,就是教育皇帝如何做好皇帝;他近乎直白地告訴皇帝你應該怎麼做,而這些方法我在書中可以告訴你;他極為婉轉地告訴皇帝你得好好學習,如果你不聽出現後果我也沒辦法了。
在這裡,我不講什麼時代背景、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我只是感受到司馬光作為一個政治家的責任、魄力和擔當。
在自己政見不被採納的時候不迷茫,在被迫返鄉的時候不自棄,在別人大展拳腳的時候不自悲,在朝廷內憂外患的時候不避世,轉而向歷史尋求答案,從古人作為中尋找智慧,帶著自己的助手們用了19年時間,創作出294卷、300餘萬字、跨越1360多年的皇皇巨著,就是要告訴皇帝應該怎麼做,才能管理好這個國家。
所以說,《資治通鑑》是一本帝王書,傳的是帝王術,專門貨與帝王家。
司馬光這段時期的所作所為,其實是一個勵志故事。
此書偉人讀了17遍,本是「帝王之書」為何又被稱為「學者之書」?
毛澤東能成為一代偉人,是與其在政治領域,文學領域取得的成績是密不可分的。毛主席的雄才大略,在歷史上能與其比肩者,屈指可數。毛主席的詩詞與書法更是大氣磅礴,氣勢恢宏,更非常人能比,能取得如此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