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養子劉封被殺的真正原因大猜測,不救關羽是其中一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
於是賜封死,使自裁。
」——《三國志·劉封傳》
以上是陳壽所著《三國志》對劉封最後結局的記載,其中列舉出了劉封之死的三個原因:
一、欺凌孟達;
二、不救關羽;
三、諸葛亮進言。
第一條:欺凌孟達
孟達,扶風人,與法正一起入蜀後,就成了劉璋的手下,在劉備入蜀時,劉璋命法為主他為副,各帶著二千多兵馬去迎接,劉備便命他統領著這支四千多人的部隊留屯在江陵,蜀平定以後,就做了宜都太守。
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時候,孟達又受了劉備之命攻上庸諸郡,但又唯恐他一個人難以獨當此任,便派了劉封去協助他。
按此來說,兩人既是無間同事,又是親密戰友,那關係應該是很鐵的了,可兩人卻是很不對付。
用《三國志》上的話來說:「封與達忿爭不和,封尋奪達鼓吹。
」
這裡「鼓吹」的意思指的是軍樂隊,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剝奪別人的鼓吹,在當時是一種極大的侮辱。
兩人不和的起因,照我看來,還是在劉備的這一任命上,表面上說是「陰恐達難獨任」,實際上是對孟達這等蜀中降將的不信任,派著劉封去是有其監視並鉗制孟達權力的意思。
可是劉備派的這個人物也太「強勢」了一點。
劉封又是什麼人?
《三國志·蜀書·劉封傳》:「劉封者,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
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
」
那時候,阿斗還未出生,劉備卻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人,見著這寇氏子還算機靈,於是,便將他收為養子,改名為劉封。
從此之後,他就一直跟隨著劉備南征北戰,特別是入蜀之時,「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還頗有建樹。
這就是有身份、有地位,又有功勞。
對於劉備的這種任命劉封心領神會,從「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這也就是奪了孟達的軍權了。
在這之前的孟達已經攻下了房陵,也是有了軍功,不賞反降,這之後的事,更讓人不平了,投降過來的上庸兩兄弟申耽、申儀,一個「加耽征北將軍,領上庸太守員鄉侯如故」,另一個「為建信將軍、西城太守,遷封為副軍將軍」,惟獨的就剩下孟達被晾在了那,沒有封賞不說,處在劉封之下,地位很是尷尬。
孟達此時心裡當然會是不平衡了,外加上劉封為人剛猛自用,自恃其功,難免的就會有些磕磕碰碰,矛盾不可避免的產生。
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積月累的,怨恨也就會越來越深,人家是上面有人,官位又比自己高,斗是鬥不過了,關公的事遲早要追究的,以後的日子不好過啊,也只得是投降了曹魏吧。
於是,孟達便「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
」
所以說,劉封「欺凌孟達」是有的,便「事出有因」,絕不能簡單地看作是兩個部將的權力之爭。
這是有上層的政治因素在的,劉封有一部分的原因,劉備也有一部分的原因,至少他的任人不明、賞罰不清是將矛盾激化的導火索,也不能全部算在了劉封的頭上。
最嚴重的,還是在孟達的出降以後,所引起的連瑣反應。
由孟達這個導遊的帶領,魏軍對蜀國發起了凌厲的攻勢,先前被封的那上庸兩兄弟再次反水,劉備借來的那「三分之一」荊州之地,也就全都給葬送掉了。
劉封兵敗,逃回成都,也就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有人因此認為,因欺凌孟達,使得孟達率部出降,從而使得上庸諸郡的丟失,這就是致使劉封被殺的原因之一。
個人認為,從上面所說,劉封是有功勞的人,自從荊州時就跟著劉備,又是劉備養子的身份,從《三國志》上載,劉封逃回後,劉備只是「責」之有態度來看,這不能是殺劉封的真實原因。
第二條:不救關羽?
據《三國志·蜀書·劉封傳》上載:「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
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
首先要分清的,是「不救」,還是「不助」。
顯然是「不助」。
當時關公攻樊城、襄陽正是春風得意時,讓劉封、孟達出兵,只是相助,也就是說幫忙,也沒有說是相救來的。
這不出兵,也是有多種原因的。
1、關公攻樊城、襄陽,根本是沒有得到了劉備的許可,要不然在他的攻伐期間,成都方面怎麼會不聞不問,劉封、孟達之兵,又不統屬於關公,沒有君王之命是可以不調動的。
2、正如劉封、孟達所說的,上庸諸郡攻下也就幾個月,人心還沒有穩定,此時發兵也不是很合適,萬一郡縣中有個動靜,這失了城,也不是鬧著玩的。
3、還有一條,劉封、孟達的兵少,即使真是出兵了,也不會有很大的補益,倒還不如留屯下來,還可以起到一定的鎮懾作用。
當然,後來關公失敗,劉封坐守發兵不救,是有一定的責任,也有其上述的種種原因,雖是失職,但也罪不當誅。
劉備也沒有殺他的意思,《三國志》的記載是說:「會羽覆敗,先主恨之。
」
也就是說,這一條,也不是劉封被殺的真實原因。
第三條:諸葛亮進言
諸葛亮當時又說了些什麼話呢?
按《三國志》,是諸葛亮提醒了劉備,其意思是說,劉封這個人的性格,過於剛猛,留著總是個禍害,如果你一離世,就再也沒有人能製得住他了,還不如早點除掉就算了。
這裡還有另一層意思,將來當皇帝是劉禪,而不是劉封,以劉禪的平庸,劉封的剛猛,必會引起內訌。
這對於未來的儲君是不利的,是一個最大的危險,萬一有那麼一天,這劉封剛愎自用,起來反對劉禪的統治,這蜀國的社會就不安定了。
諸葛亮沒有進一步點明,劉備也沒有繼續追問,兩人是心照不宣。
這就涉及到了劉封是否有這個翻天覆地的能力?
他有一些。
先說些不是題外話的題外話:
劉備的這兩個兒子,名字起得還挺有意思,一個是「封」,一個是「禪」,聯起來就是「封禪」,而這東西也就只有帝王才做得來,可見劉備這人的野心。
而這又似乎是將兩人並列來看了,一個祭天,一個祭地,這也在劉封的心裡,在一些有識之士的心裡,起了不小的波瀾。
劉封長於劉禪,又是養子,同是姓劉,積累起來的威信又高,也有不少人的支持,孟達在與他的書信中說:「自立阿斗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可見還是有一部人很是在意他的。
這雖說是孟達想要拉攏劉封的巧言之詞,也並非是捕風捉影之說,即使是捕風捉影,也還是有些影子在的。
劉封又有能力,史書說其「有武藝,氣力過人」,這種人骨子裡就有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還具有一定的號召力,這樣的人,很難長久的臣服於人下。
蜀國內部本就不是很穩定,劉備集團是外來政權,其基礎不固,身邊用的也都是外地人,利益的分配不均,這當然會引起本地土著集團的不滿。
當有強勢人物壓著,這波勢力,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一旦等到劉備一死,就想著蠢蠢欲動,這從後來劉禪在位時的屢次反水事件便能看出來。
若是留下了劉封,被這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那蜀國這基業可真要動搖了。
這才是劉封被殺的真實原因,因而陳壽作《三國志》在為劉封作傳時說的:「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
」
他也是處在了一個尷尬的境地,一個被讓人懷疑的境地,自己又不知韜光養晦之計,鋒芒太露,精銳太盛,當然為受到很多人有質疑。
各種傳言一多,不時地傳到了劉備的耳中,劉封卻不收斂,外加諸葛亮的這一說,劉封也就活不長了。
所以這才是劉封被殺的原因,他陷入了歷來為封建統治者所忌諱的「繼嗣問題」,被殺是情理之中的事,也不算是很冤。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文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
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劉備賜死義子劉封,是為了給關羽報仇?
在三國里,劉備其實不止劉禪一個兒子,還有一個義子劉封,劉封原本姓寇,而且出身於名門世家,當時劉備到荊州投奔劉表,因為還沒有兒子,就收了一個寇姓孩子做義子,給他取名劉封。劉封自幼在軍中長大,到了...
諸葛亮和劉封之間不為人知的冤結
在三國時期,有兩個比較有名的「義子」。一個是被稱為「三姓家奴」的呂布,因為他亂認乾爹,結果名聲被搞壞了;另一個就是劉封,因為不救關羽,最終不但得了罵名,還把小命搭進去了。話說劉封本不姓劉,他本姓寇。
劉封之死僅僅是因為沒去救關羽?真相沒那麼簡單
我們看三國演義,在讀到關羽被殺的時候,廖化去搬救兵,而劉封不去救,無不對劉封恨之入骨。最後劉備下旨賜死劉封,大家無不拍手稱快。但這只是小說。真正的歷史真相其實沒那麼簡單,那麼真實的歷史真相是什麼...
劉封作為劉備的義子,是不是必須得死?
劉封武藝高強,史書記載,有武藝,氣力過人。劉封作為劉備的義子,在幫不幫助關羽的立場上,犯了一個錯誤,一念之差,沒有幫助關羽,因而遭到劉備痛恨,諸葛亮怕劉封以後會威脅到劉禪的地位,最終,劉備在諸葛...
關羽被擒殺,劉備乾兒子,為何見死不救?
襄樊之戰的時候,關羽向上庸守將劉封請求兵力支持,然而劉封並沒有答應,導致關羽先被徐晃擊敗,後又被東吳呂蒙偷襲擒殺,作為劉備的乾兒子的劉封,本該伸出援手,可為何見死而不救?
劉禪登基,劉封不死的話,會造反嗎?
劉備死後,兒子劉禪登基,成為蜀漢的第二任皇帝,也就是後主。劉封是劉備的養子,當時劉備還沒生劉禪時,收養了劉封,準備作為繼承人。後來,關羽兵敗,讓劉封救援,劉封不救,關羽死後,劉備恨劉封不救關羽,...
劉封不死,北伐將多一大將,諸葛亮為何建議殺掉?
劉封是劉備的義子,武藝高強,作戰勇猛,雖然蜀漢前期不乏名將,但到了後期,明顯缺人,劉封是一個很好的大將,如果加以培養,一定能成為像魏延那樣的大將,而且,諸葛亮北伐時,將多一員大將,但是,諸葛亮為...
劉封與諸葛亮的關係:諸葛亮最怕的竟是劉封
劉封 諸葛亮劉封的死,諸葛亮難辭其咎,如果說劉封拒援關羽,使其命喪孫權之手,此時劉備可以原諒他;如果說劉封欺凌孟達,使其投降曹魏,此時劉備仍然可以原諒他;如果說劉封失守三郡,仍舊罪不至死的話,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