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對美不滿在日記中發泄,中印衝突蔣為何罵尼赫魯小丑無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李星
蔣介石本人的性格,是儒家教育底子外加明治時期軍官教育養成的,具有濃厚的大家長性格和仇恨白人帝國主義色彩,此時台灣卻被美國視為被監護人和被保護人,現實與性格之間形成的巨大反差無疑會擦出很多火花。
但畢竟形勢比人強,比起大陸時代,蔣介石收斂了很多脾氣,大多數時候只是在日記中發泄對美國的不滿。
20世紀50年代初,當蔣介石聽說美國正在與日本、菲律賓、紐西蘭和澳大利亞談判安全條約,卻舍下自己時,覺得「有如惡夢初醒」,在日記中記下:「嚴防美艾、馬(即艾奇遜、馬歇爾)對華革命力量根本剷除,則不惟不能侵占殖民地,控制黃種之狂妄野心。
」他還認為,華盛頓通過承諾對台軍援「使我內潰自亂」,認為美國人用心極為惡毒、卑鄙。
20世紀60年代初,再度來訪台灣的尼克森發現,自命為長者的蔣介石不吝於與其分享一點經驗,告誡他如果不入侵北越,就絕不可能勝利。
蔣介石嘲笑美國戰略,指出「發展經濟可以戰勝共產主義是一種大家所熟悉的謬論,只有子彈才能真正打敗他們」。
1961年在《反省錄》中,他寫下「因受美國欺詐」「失卻五月間決定反攻之時機」。
1964年1月29日的日記中寫下:「忽想美國對我反攻行動無從談起,以美只知損人利己,決不為他人利害有所計及或動心也。
」1969年7月24日,他在日記中寫下:「跟美員說實話,無異對牛彈琴。
」
1961年10月,中印武裝衝突爆發。
就在這一年,蔣介石決心趁著大陸三年困難時期,發起反攻攻勢。
如發表《告中共陸海空各級幹部書》,通過「光復大陸指導綱領」等。
蔣介石在10月20日的日記中寫下:「本周印度軍隊向共軍攻擊,據印自報,激戰後逐退共匪數里,20日共匪新華社宣布中印邊境與東西區皆正在激戰中,並且自稱共匪受傷甚重,其意在對印度發動最後報復行動也。
此戰雙方雖皆有傷亡,但決無結果,最後仍拖延乎。
惟『泥黑路』(即尼赫魯)小丑無恥,說不定從此屈服於匪共也。
」但蔣介石對中印邊境戰爭的關注,也只是從台灣的角度出發,並未受到民族主義情緒的多大影響。
蔣介石在當年11月22日的日記中寫道:「俄共又稱米格21代機仍於本月開始對印度交貨,此一消息殊堪注意。
其或對匪共亦已允許其供給同式飛機乎?
此事對印度影響實不及對匪共之大也。
如匪共果有該式飛機,則對我將來作戰之關係頗大也,不可不早作準備。
」
儘管美國國務院發表了支持麥克馬洪線的言論,但台灣也只是溫和提出了抗議,並通知各駐外部門,要求「不發表譏嘲印度及尼赫魯之言論;不主動討論『麥克馬洪線』問題,如被詢及,始說明我不承認之一貫立場」,並「希望印度認清匪印戰爭乃印度反抗共產帝國主義之鬥爭,而非中印兩民族間之戰爭」。
甚至對印巴爭端,表示在紅色陣營面前,「自由國家必須清除矛盾,促成反共團結」。
蔣介石並未相信中蘇就中印邊境衝突存在分歧,認為大陸的行動是受蘇聯指使,他在日記中寫道:大陸宣布自動撤退至1959年雙方實際控制線,「此乃為共產國際行動最大之轉變」,可以說,對於中印邊境衝突,蔣介石基本保持了「隔岸觀火」的心態。
浪漫的毛澤東和自卑的蔣介石
上個禮拜,我應北大博士生聯誼會的邀請做了一次講座,講的是新中國的革命外交。那天有同學問我,從我講述的內容中,如何能夠總結出一些有利於個人成長的東西來?今天應國關之邀來做講座,聽說聽眾大都是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