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給「氣死」的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周瑜被諸葛亮氣的一命嗚呼,死前哀呼「既生瑜,何生亮」。
那麼歷史上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給「氣死」的嗎?周瑜出身大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漢朝太尉之職。
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
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
初平元年(190年),孫堅兵討董卓時,他家人住在壽春,當時孫堅長子孫策與周瑜同年出生,而且在江淮一帶很有名氣。
周瑜慕名前去拜訪,勸孫策帶母親弟弟移居廬江舒縣,孫策聽從了他的意見。
周瑜讓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孫家居住,且登堂拜見孫策的母親,兩家交好。
初平二年(191年),孫堅死後,孫策帶家人搬離了廬江。
興平二年(195年)周瑜前去探望身為丹陽太守的從父周尚。
正好孫策率軍入歷陽(今安徽和縣西北),將要東渡長江,於是寫信給周瑜。
周瑜率兵迎接孫策,給他以大力支持。
孫策十分喜悅,說:「我有了你,事就成了。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和魯肅一同回到吳郡(今江蘇蘇州)。
孫策聞周瑜歸來,親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將,調撥給他士兵兩千人,戰騎五十匹。
此外,孫策還賜給周瑜鼓吹樂隊,替周瑜修建住所,賞賜之厚,無人能與之相比。
孫策還在發布的命令中說:「周公瑾雄姿英發,才能絕倫,和我有總角之好,骨肉之情。
在丹陽時,他率領兵眾,調發船糧相助於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論功酬德,賞賜還遠不能回報他在關鍵時刻給我的支持呢!」周瑜時年二十四歲,吳郡人皆稱之為周郎。
因廬江一帶,士民向來佩服周瑜的恩德信義,於是孫策命他出守牛渚、後來又兼任春谷長。
建安四年(199年)孫策要攻打荊州,拜周瑜為中護軍,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隨軍征討。
十二月,孫策率周瑜等人攻破皖城,虜獲袁術手下劉勛家人及他們部下的男女親族,其中橋公二女皆國色天姿,孫策自納大喬,周瑜納小喬。
孫策對周瑜說:「橋公之女,雖經戰亂流離之苦,但得我們二人作女婿,也足可慶幸了。
」接著進攻尋陽,敗劉勛,第二年年初討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今江西吉安)。
周瑜留下來鎮守巴丘。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孫策遇刺身亡,時年26歲,臨終把軍國大事託付孫權。
孫權統業時,年齡尚小,只有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陵數郡,其偏遠險要之處也尚未全附。
天下英雄豪傑散在各個州郡,並未和孫氏建立起君臣之間相互依賴的關係。
張昭和周瑜等人認為孫權能與他們一起成就大業,所以傾心服侍他。
孫權每次下賜周瑜,一年到頭都有一百件衣服,當時沒有那個將領能與周瑜相比。
對於孫氏,周瑜也說得上忠貞不二。
《江表傳》記載,曹操想使周瑜為自己所用,曾派善於辯說的蔣干前去遊說周瑜,
周瑜既十分堅決的回絕了蔣干。
天下的士人,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獻計軟禁劉備,直接管理劉備陣營的軍隊部屬,孫權認為曹操在北方仍需牽制,又認為劉備恐怕難以控制,所以沒有採納。
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周瑜返回駐地江陵,行至巴丘(今湖南嶽陽),突然病卒,年僅三十六歲。
孫權聽聞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資,然而壽命短促,我還能依賴什麼呢?」又親自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感動左右。
周瑜的靈柩運回吳郡時,孫權到蕪湖親迎,各項喪葬費用,全由國家承擔。
孫權稱帝後,對公卿說:「如果沒有公瑾,我是當不上皇帝的。
」所以電視劇都是騙人的不要當真,周瑜不死,三國歷史結局也許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丈夫歌是你進KTV的必點歌曲嗎
每次阿經進KTV,都會點呂繼宏演唱的《丈夫歌》,一群漢子盯著我這個妹子目瞪口呆,然後等阿經唱完曰:「此女不可為伍,真漢子也!」出了KTV便又成了軟妹子了,仿若人格分裂。這一首歌之所以阿經一遍又一...
烈火西楚魏帝旗,周瑜開國虎爭,破英雄百萬師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廬江舒縣人 。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
氣量狹小,嫉賢妒能,三國中那些被人冤枉的英雄,周瑜周公瑾
在三國的故事中,周瑜是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他有奇謀妙策,也有壯志雄心,往往被拿來和諸葛亮作比較,有「瑜亮」之稱,但其卻心胸狹隘,嫉賢妒能,幾次三番想要謀害諸葛亮,可是卻被諸葛亮「三氣周瑜」,最後...
中國古代十大少年英雄(4):江左風流美丈夫的周瑜
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原本是安徽廬江人。出生在士族大家,其父周異擔任過洛陽令,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從小就受過良好教育的周瑜尤其精通音律,江東老百姓有「曲有誤,周郎顧」誇讚之說。
遙想公瑾當年:除了娶小喬,年輕時周瑜還幹了點啥?(一)
觀史多年,如果要讓悅史君來選,最英雄輩出、盪氣迴腸的一段,還要數東漢末年到西晉建國之間的大三國時期。估計不少悅友跟悅史君一樣,都是從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羅貫中所寫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