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權變足智多謀: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
他多謀略,善權變。
司馬懿輔佐了曹操之後魏國的三代君王,後期更成為全國掌控魏國朝政的重臣,成為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
1.智斗諸葛亮
一次,曹真和司馬懿的兩支人馬會聚到陳倉城,但見滿眼殘垣破瓦,荒草萋萋,便找來當地老鄉一問究竟。
原來,這是由於蜀兵撤走時放了一把火,把房屋全給燒了。
於是,曹真見大軍無法屯紮,便要從陳倉道繼續進發。
而司馬懿急忙攔住了他,說:「都督不可輕進。
」
「怎麼,難道你想讓幾十萬大軍在這荒天野地里風餐露宿嗎?」對此,曹真很不高興。
「昨夜我夜觀天文,見畢星躔於太陰之分,此月內必有大雨。
若深入險地,戰事順利則罷,如不順利,深山險谷之中如何安營?我看就在此依殘牆斷瓦搭起窩棚駐下,讓蜀兵在秋雨中遭罪吧。
」
司馬懿說得很是認真,曹真也知他上通天文下識地理,便只好依計就城中安營。
沒過幾天,曹真就覺出關節如針扎般疼痛,知大雨將至。
果然,當天午後就見陰雲密布,大雨如綿密的帘子刷地自天而降。
結果這雨就好像下起來沒完了,一連下了一個月。
陳倉城外,平地水深三尺。
營內窩棚禁不得連陰大雨,漏的漏,毀的毀,軍士怨聲不絕。
曹真忍著自己的關節疼痛,淌著水四處巡視,慘不忍睹,便同司馬懿商議退兵,但又擔心蜀兵追擊。
司馬懿沒想到一場雨下這麼長時間,反正窩棚都破了,撤就撤吧。
他便讓曹真率大軍前頭走,自己領伏兵斷後。
蜀兵也被大雨淋得夠戧。
不過,他們一是習慣雨水,二是作有準備,景況沒魏軍這麼慘。
蜀將見魏軍後退,紛紛向諸葛亮請戰。
諸葛亮卻搖搖鵝毛扇,笑著說:「不忙。
司馬懿善用兵。
他一定會設下埋伏的,我豈能中計於他?所以我們偏偏不追擊他,而是要兵出斜谷,逕取祁山。
」
為什麼繞遠路去取祁山?對此,眾將感到十分疑惑。
「祁山是長安的門戶,隴西諸郡,皆經過此地。
它前臨渭濱,後靠斜谷,左出右入,靈便自如,是兵家絕好的用武之地。
所以我們必須先占據它,以得地利之便。
」
細想過後,眾將也感到很有道理,便紛紛請纓當先鋒。
諸葛亮早已安排好了,令魏延、陳式出箕谷,馬岱、王平出斜谷,會合於祁山。
自領大軍,令關興、廖化為先鋒,隨後進發。
連退了三日,曹真見蜀兵並沒有來追,司馬懿也引伏兵退來,便笑仲達白忙活了一場。
司馬懿聽了心中當然不快。
他想:明明是你曹真懼怕蜀兵來追,我才斷後的,怎麼現在嘲諷我是多此一舉呢?但是,他沒有和曹真爭這個理,因為現在爭執對他們沒有任何好處,所以,他只是提醒道:「小心無大錯。
蜀兵不追,定是怕我軍有埋伏。
但諸葛亮決不會甘心的,他一定待我軍退盡,便去奪祁山。
」
但曹真表示,自己仍然不怎麼相信。
「都督莫要不信。
我料定諸葛亮必從箕谷、斜谷而來。
我與都督各守一谷口,十日為期。
若蜀兵不來,我甘願面塗紅粉,身穿女衣,來向都督請罪。
」
「好!如蜀兵果如此,我願將天子所賜的玉帶、御馬給你。
」曹真也性起道。
「一言為定!」二人當下兵分兩路,曹真領兵屯於祁山之西的斜谷口,司馬懿把守祁山之東的箕谷口。
司馬懿趕到箕谷口,先派一支兵伏于山谷中,其餘軍馬則在各個要路安營。
此時,有一偏將,見大軍退了幾日不退了,現在又來到山谷紮營,便發牢騷道:「淋了一個月的大雨,說回又不回。
還來到這地方打賭,豈不是拿我們的性命來開玩笑嗎?」
這一說,引起不少人的同感,一下子怨聲四起。
有一天,這話傳到了司馬懿的耳中,他頓時大怒了起來。
「這是惑亂軍心!」他立時升帳開始追查。
可那偏將乃性格倔犟之人,根本沒想到此事的厲害程度,就站出來,憨啞著嗓子說:「此話是末將所說。
」
司馬懿斥道:「你為何口出怨言,惑亂軍心?本督難道僅僅是賭賽嗎?我是要你們各各有立功的機會。
本都督帶兵,歷來講究令行禁止,容不得任何懈怠和二心。
你要以身試法,今日只好拿你開刀,以警戒他人。
來人,推出去斬首示眾!」眾將一聽,立刻收起了表情。
那偏將更是嚇得腿都軟了。
怎麼動真格的?他連連磕頭求饒。
司馬懿哪裡容得?司馬懿斬了偏將,眾將諾諾退下,各回營寨安排去了。
這時,魏延、陳式等正奔箕谷而來。
見一路毫無阻攔,二人喜不自禁,不到天黑,即可先到祁山下寨。
二人正說笑著,想像著丞相會如何驚訝他們的神速時,就聽一聲炮響,美夢破滅,四面殺出無數魏兵。
二人急令退兵,可是魏兵卻早已經涌滿了谷口,四面圍得是結結實實。
蜀兵捨命衝殺,眼看兵馬死傷十之七八,正絕望間,幸而杜瓊、張嶷後軍趕到,才接應出去。
諸葛亮在後聞聽魏延、陳式在箕谷失利,急提醒馬岱、王平:「斜谷如有魏兵把守,你二人可夜行晝伏,翻越山嶺,速出祁山之左,屆時舉火為號。
」又令馬忠、張翼:「你二人從山僻小路,晝伏夜行,出祁山之右,舉火為號,與馬岱、王平會合,共劫曹真營寨。
我自引大軍從谷中三面攻之。
」他正把一張大網撒向斜谷口,撒向曹真。
曹真在斜谷口昨想咋覺得蜀兵不會來,因此並不經心防務,讓軍士放心歇息,養精蓄銳,只待十目無事,便可羞辱司馬懿。
到了第七日,哨探來報谷中有蜀兵出現。
曹真不信,命令道:「再探!」
可是,天色已晚,祁山左右相繼點起號火,夜色中也看不清蜀兵有多少,只聽得四面喊殺。
曹真倉皇迎敵,剛一交手,後面馬岱、王平從左邊殺來,馬忠、張翼從右邊殺來,把曹真團團圍在中心。
魏將護著曹真左突右沖,好容易望東殺出條血路,倉皇奔逃。
眼看就要甩下蜀兵,前面又發一聲喊,一彪軍殺出,為首大將當即立在了他們的面前。
曹真這一刻被嚇得是魂飛魄散,正在他覺得自己肯定要命喪黃泉的時候,左右喊道:「有救了!」他定晴看去,原來是司馬懿!
司馬懿讓過魏兵,立馬橫刀擋住蜀軍。
立刻,一團火焰在亂兵中滾動,好一場廝殺,蜀兵不敢戀戰,鳴金退去。
司馬懿收了兵,來見曹真。
曹真驚魂未定,看看司馬懿,羞得無地自容。
「仲達,我……嗨!」
「都督休將賭賽放在心上。
諸葛亮已奪了祁山地勢,我等不可在此久停,趕快去渭濱安營吧。
」司馬懿看出了他的悔意,便輕描談寫地說道。
雖說司馬懿不追究賭賽,可曹真心裡難受。
他想著自己遇諸葛亮一交戰就敗,就沒打一次漂漂亮亮的勝仗,真是既憋氣又窩囊。
他越想越氣,是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氣血滯郁,又病倒在床。
蜀軍探得曹真染病,報於諸葛亮。
諸葛亮喜不自禁。
當眾將摩拳擦掌,正急於出擊的時候,諸葛亮卻笑了笑,說道:「不必出兵。
我寫一書,即可催曹真速死。
」
諸葛亮當即草書一封,叫一魏軍降卒帶回,速交曹真。
曹真一看,是諸葛亮的書信,就馬上叫一旁的參將念給他聽。
可參將清了清嗓子,要念,卻沒念出來。
只說:「都督還是自己看吧。
」曹真不解,便接過信,抱病看視。
只見曹真接過信後,越看越氣,雙手劇烈抖動,面孔赤紅,然後額頭上青筋暴跳,頭腦中一片蜂鳴,在大叫了一聲之後,氣絕身亡!
司馬懿聞訊趕來,他將書信草草一看,果然言辭犀利。
魏主曹睿驚聞曹真死去,並為他的死感到十分悲傷。
他一面命令將其厚葬,一面下詔命司馬懿為大將軍、大都督,抵禦蜀兵。
這時,車騎將軍張頜獻計道:「都督是否分兵把守雍州、鄙城?如有意,末將願請命把守,以拒蜀兵。
」
司馬懿道:「如果我前軍能獨擋諸葛亮,將軍說得就太好了。
如不能擋,再分兵兩下,則不是打勝仗的辦法。
現在隴西麥子將熟,諸葛亮必去搶收以資軍糧。
我自引兵駐上邦,郭淮巡略天水諸郡,以防蜀兵割麥。
將軍可為先鋒,向祁山進發。
這樣,諸葛亮打無出路,守無糧草,就只有退兵了。
」
張頜覺得司馬懿說得很有道理,便領兵去守祁山。
而他剛剛安頓好兵馬,蜀兵也趕到了。
諸葛亮風塵僕僕趕來,卻見張頜領兵先到一步,擋住道路,自恩營中糧草日漸不濟,李嚴的糧草遲遲不到,心中甚是著急,便召眾將說:「我軍糧食緊缺,而魏隴上麥子已熟。
我準備派大軍偷偷搶割,一可絕魏軍糧草,二可充我軍糧。
哪位將軍願前往?」
眾將自思割麥又苦又累,還不能立戰功,便沒人應聲。
諸葛亮無奈,便留王平、張嶷等將守祁山大營,自己親率姜維、魏延等將並三軍備齊鐮刀,馱繩、車輛等,往隴上割麥。
大軍一上隴原,眼前豁然一亮。
一片金黃色的麥田,有如錦緞鋪展開來,隨風抖動。
一連好幾天沒吃過飽飯的蜀兵,禁不住歡呼了起來,他們忘記了天氣的炎熱,脫了褂子就準備大幹一場。
諸葛亮也急忙下令眾人不得喧譁,提防魏兵哨探。
誰知話音未落,姜維手指上邦方向,說:「丞相,你看!」
諸葛亮隨手指方向看去,猛然一驚。
遙見上邦城頭,遍插魏軍旗幟,當中一面大旗上書「魏大都督司馬」,不禁長嘆:「仲達厲害,竟預知我要來割麥。
也罷,那就退兵吧。
」
司馬懿見蜀兵退走,豈會輕易放過?他即刻出城開始追殺。
蜀兵本是打算來搶麥的,所以刀槍不整,很難抵擋魏軍的追擊,一路倉皇后退,一直退到祁山城。
諸葛亮一面讓魏延、姜維分別占據南北二山,一面派人截斷山下水源,把天然溝塹作屏障,以擋魏兵。
司馬懿見蜀兵天險固守,也不攻打,只圍住待你糧盡再說。
諸葛亮可不知道運糧官都護李嚴玩忽職守,他一等再等,卻怎麼也等不到自己的糧草,就只好傳令三軍,半夜悄悄拔營退師。
司馬懿早已料到,他派牛金率精兵及時追擊,蜀兵饑饉,不堪一擊,傷亡數萬,狼狽逃回漢中。
魏主曹睿聞捷大喜,遣使者赴祁山勞軍,對有功將士逐一封賞。
寒暑易節,秋去春來。
青龍二年234年,蜀、魏都經過了三個豐收年後,諸葛亮壯志未酬,雄心未泯,又率師十萬,出斜谷,浩浩蕩蕩殺奔渭水,在南原紮下營寨。
魏主曹睿接到報告,急忙派遣秦朗督步騎兩萬,馳援司馬懿。
一見秦朗來援,司馬懿在渭北大寨內感到非常高興。
這秦朗年輕氣盛,一到便請戰。
司馬懿搖手道:「不愁沒有仗打,先看諸葛亮如何行動。
我此刻擔心的是諸葛亮如果改變他一貫的謹慎小心,而大膽地殺出武功,依山東進,我軍就被動了。
如果蜀兵出渭南,西上五丈原,那麼我軍就高枕無憂,穩操勝券了。
不過,我料到他一定會讓我如願。
所以你們等著瞧吧。
」
果然,探馬很快來報,諸葛亮已屯兵五丈原。
司馬懿聽後大喜。
可秦朗年輕氣盛,他憑一時之勇仍堅持速戰速決。
「我軍兵勇、將廣、糧足,處處占上風,就是和他硬拼,也完全不在話下,為什麼不速戰速決?」
「既然能不損兵折將就取勝,何必還要去做不必要的犧牲?好了,從現在起,誰也不要提出戰的事情了。
」司馬懿知道一時半會說服不了他,其實這也是相當一部分將士的心情,便只有明著壓了。
司馬懿步出帳外,拔劍在手,迎著初升的朝陽,竟舞起劍來,而興起之後,還邊舞邊吟起詩來。
正舞得高興,就聽得陣前傳來喧囂聲。
司馬懿停劍問左右:「陣前喧鬧什麼?」
「稟都督,是蜀軍在叫陣!」
「不用理睬,讓他們叫去。
」
然而外面的聲音越來越大,便又有人來稟報:「稟都督,蜀軍越來越不像話,他們罵起來了。
」
「不理他們。
諸葛亮竟學潑婦罵街,你們就當做是在聽小曲兒解悶吧。
」
「可是,他們在罵都督您呢。
罵得實在難聽!」
「罵我?都罵了些什麼?」
「小的不敢說。
」
「不用害怕,本都督讓你說你就說。
」
「他們罵都督你長馬臉,老鼠膽,貪生怕死不像男子漢。
」
「哈哈……」司馬懿一陣大笑。
「他潑婦罵街,倒說我不像男子漢,豈不滑稽好笑?既然他們不嫌口乾,就讓他們扯著嗓子喊吧,隨他們去。
」
秦朗可受不了,還有司馬師、司馬昭,紛紛來見司馬懿說:「身為大魏都督,怎能受此辱罵?」
「天要下雨,地要起風,不是你我擋得住的。
眼下,兩軍對壘,咱們不出兵,諸葛亮憋的難受,他當然要撒撒火。
可別看他罵得歡,其實自己心裡難受著哩。
他諸葛亮不論下棋還是打仗,在我面前是屢戰屢敗,屢敗還要屢犯。
因為他不來打,回去也是氣,那扶不起的阿斗不令他生氣嗎?你們想,他里外受氣,心裡窩火,在這原下水畔,罵罵街泄泄火,也算我給老朋友點面子了。
再者,蜀軍罵的是本都督,本都督都不惱,你們惱什麼?聽我的,任他們罵去。
你們只管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看他們能罵到什麼時候。
」
「稟都督,蜀使求見。
」正說著,忽然,中軍來稟。
「看看,他們罵累了,也覺得無趣。
那咱們就來看看他又想出了什麼新鮮玩意。
升帳,傳蜀使。
」
很快,蜀使便捧著一個錦盒書信進帳:「拜見都督。
漢使奉諸葛丞相之命,前來下書贈禮。
」
「哦?是什麼好禮物呀?只怕本都督受之有愧啊。
」司馬懿命人打開錦盒,只見裡面是一件緋紅色織錦女衣。
魏營眾將看了,大怒:「諸葛亮,好大膽,竟拿此物來污辱我軍都督。
」便拔刀抽劍要斬來使。
司馬師更是快捷,早揪住來使,把刀架到他脖子上。
司馬懿見狀,急喝止:「住手!休得無禮。
本都督與孔明是昔日好友,贈我禮物,豈能無禮?待我看了惠書。
」
司馬懿一面攔住眾人,一面拆開書信。
只見裡面寫著:「……仲達既為大將統領中原之眾,不思披堅執銳,以決雌雄,反甘窟守土巢,謹避刀箭,與婦人何異?今遣人送巾幗素衣前去,如不出戰,可再拜而受之。
倘恥心未泯,猶有男子胸襟,早與批回,依期赴敵……」
此信看得司馬懿是青筋暴起,他越看越氣,頭上白髮都豎了起來,右手陡地舉起就要砍下。
只一剎那間,他想到:我身為大都督,豈能像王朗、曹真那樣被諸葛亮一席話罵死,這不正中了他的奸計了嗎?這念頭只是在他頭腦里一閃,便熄了心中怒火,高舉的右手在空中瀟洒地一揮,優雅地放下來,笑道:「哈……這衣服料子不錯,手工也精細。
我就留下了。
來,酒宴伺候。
」
「什麼?」司馬師還以為自己沒有聽清。
「擺酒?父帥!這……」
「拿好酒!」
司馬懿主意已定,侍者捧上酒罈酒碗,斟酒。
一下子,蜀使也迷惘了。
他本是報著一死的決心來的。
他想,我家丞相這樣侮辱你魏國大都督,你會不生氣?不惱怒?你會不砍了我的腦袋?可眼下他非但不氣不惱,反而要好酒款待!莫不是他有毛病?
可這時,司馬懿都已經開始邀蜀使同舉碗來:「來,我與你同飲三杯!」
蜀使誠惶誠恐端起酒碗,說:「還是在下敬大都督三碗吧。
」
三杯酒下肚,司馬懿笑著說道:「早在未出山時,我與你家丞相便已相識。
因為他長得黑,我長得白,他便戲稱我男才女貌。
不想今日對陣,他又舊事重提,虧得在兩軍陣前,他還有閒情逸緻敘舊。
我可不行了,每日宵衣旰食忙得很哪。
」
「哪裡,我家丞相每日也是日理萬機,事必躬親,連對軍士二十棒的處罰都親自過問哩。
」蜀使也連忙誇讚自家丞相道。
「是嗎?賢弟他從小就是這個脾氣,辦事認真,事必躬親。
愚兄不及呀。
這杯酒,是我敬他的,但我知道他的胃不大好,一向不大喝酒,你要替他喝下才是。
」
「好。
都督記性真好。
現今丞相常常胃疼,每餐也只吃一小碗粥。
」
司馬懿關切地說:「是不是給他帶回去點兒藥?我們中原的山楂消食開胃,我家鄉的懷菊,清心敗火,都很好的。
」
「多謝都督關心,其實太醫已經給我家丞相開過藥了,可是他就是不吃。
每日只是以二花、麥冬等藥作茶喝。
」
「噢,二花、麥冬是清熱解燥的,常飲有益,常飲有益。
」
「嗯,都督,我看天色也不早了,我該告辭了。
」
「也好。
回去告訴你家丞相,就說食少事煩,不可強為,知其不可而為之,豈能長壽?」
蜀使一走,魏營就炸開了鍋。
眾將深感受辱,對此難以忍受,大聲吵嚷著要與蜀漢決戰。
司馬懿喝道:「喧嚷什麼?諸葛亮辱我,我豈非不想出戰?奈天子早有明示,令堅守勿動。
若輕易出兵,就是有違君命!」
可眾將的憤怒依然沒有消去。
「諸位既要執意出戰,待我奏准天子,同力赴敵!」司馬懿立即奮筆疾書給皇上寫了一封求戰書。
曹睿接到司馬懿的奏表,不禁皺起了眉頭,他對群臣說:「司馬都督早已明白我的意思,即令其堅守不出,可如今又因何故上表求戰?」
衛尉辛毗出班奏道:「司馬都督必因諸葛亮羞辱,難抑眾將之憤恨,所以才上此表,想要再求得天子的明旨,以遏制諸將的激憤。
」他看出了司馬懿的良苦用心,知道司馬懿飽經滄桑,為了大局,能屈善忍。
可眾將不能忍,他又不好一再壓服,只好求天子幫忙。
曹睿點頭稱是。
他也想到,司馬懿要不是因為事情太棘手,也不會請旨。
便令辛毗持節到渭北傳諭,不得出戰。
辛毗傳諭後,對司馬懿悄悄說了朝中之事,問:「怎麼樣?我是否猜中了你的心思?」
司馬懿大笑道:「知我者,明公也。
有了此詔,就有諸葛亮好瞧的了。
」
當下,司馬懿將天子詔書懸於轅門之上,曉諭全軍:魏主特命辛毗持節傳諭不得出戰,違令者以違旨論罪,定斬不赦。
眾將心中雖有不服,但也無奈,只好憋著火氣,望著詔書,塞起耳朵,免得聽到蜀軍的叫罵。
蜀使回到五丈原蜀軍大寨心情很是得意,他去向丞相交差,高興地稟道:「丞相,我看那司馬懿未必有人們傳說中的那麼厲害。
他好像是被丞相嚇怕了,簡直是一個昏庸無能的老傢伙。
」諸葛亮不解地問:「為何如此認為?你們都談了些什麼?他受了女衣又是何種反應?」
蜀使笑道:「他受了丞相的巾幗女衣,看了書札。
帳下將官都很惱怒,還要殺我,可是那司馬懿卻不惱怒。
他說這是丞相你誇他男才女相,還很是高興。
受了如此羞辱,還以為榮,腦瓜真是有毛病。
」
「他還說了什麼?」
「他還問丞相飲食起居如何。
」
諸葛亮一怔,急忙問道:「那你是如何說的?」
「我如實相告。
說丞相鞠躬盡瘁,宵衣旰食,每頓飯只吃一小碗粥,很是操勞。
」
此時,在一旁的大將高翔,搭話道:「說得不錯。
我丞相就是如此為國為民,那司馬懿不感到羞愧嗎?」
蜀使見有人讚賞,更加高興了,他繼續說:「司馬懿知道丞相胃口不大好,還要送給你藥。
我說不必。
丞相有藥也吃不下,每日只是以二花、麥冬等藥作茶喝……」
諸葛亮大驚:「怎麼?你連這個也告訴他了?」
「是啊。
司馬懿還稱讚道:『二花、麥冬清熱解燥,常飲有益。
』」
諸葛亮氣得渾身亂顫,再也聽不下去了,叫道:「真是個蠢才!是你被他司馬懿利用了,還有臉嘲笑他憨傻愚蠢。
」
蜀使大驚,撲通跪下。
諸葛亮強忍住火氣,揮揮手道:「唉,也怪我考慮不周,事前沒有交代,使你這小聰明反被利用。
下去吧。
」
這時,姜維突然進來,見丞相臉色難看,便小心翼翼地說道:「丞相,探馬報,魏主遣辛毗持節,傳諭司馬懿不得出戰。
」
諸葛亮很是無奈,淡淡地說道:「我已料到了。
這一手,正是他安定三軍之法。
」
2.擒斬公孫淵
正值九月里的一天,天空秋雨連綿。
魏軍將士的衣服皆被雨水淋濕,再被關外的秋風一吹,一個個凍得是渾身發抖。
魏將紛紛請求下令攻城,以求速戰速決,不再受這鬼天氣的折磨。
可是司馬懿卻穩坐中軍帳,不慌不忙地說:「此時攻城有三不可。
敵眾我寡,此一不可;敵城堅池深,而我攻城器具不齊備,此二不可;連日大雨,給攻城帶來諸多不便,此三不可。
眼下,有如昔日與諸葛亮對壘五丈原一樣,宜打持久之戰,但也不會太久。
敵軍多,城中糧草必然難以為繼。
我軍兵少,有充足的糧草供應。
久圍不攻,敵軍乏糧,必然軍心渙散,待雨停之後,便可一戰而勝。
」
眾將聽了,也不好再說什麼,便各自回帳去了。
但是,過了幾日,遼水暴漲,平地水深三尺。
將士受不了衣被潮濕之苦,紛紛要求移營防洪,牢騷聲越來越多。
其中,都督令史張靜實在忍受不住了,他來向司馬懿求告移營,話未說完,司馬懿便生氣道:「我軍令已發,豈容冒犯!斬!」
張靜違令被斬,頭還懸於轅門之上,軍心才開始安定了下來。
此時,襄平城內景況更慘。
遼東軍兵不僅受雨水之苦,更因糧草緊張,而怨聲不斷,病餓交困。
有大膽的將官,背著公孫淵,試探著夜間派人出城樵牧,或運些糧米。
這件事情被魏軍發現了,便報於司馬懿。
司馬懿下令,任由他們樵牧背糧。
遼兵見魏軍從未出面阻攔,以為一則是天公作美,神靈保佑;二則是魏軍大概也被雨水折磨得無了鬥志。
公孫淵知道了,似乎看到了希望,便命令全城軍民節儉度日,繼續堅守,待機而動。
只見魏營這邊,司馬懿在帳中終日下棋,既不許移營避洪,又不談出戰攻城,甚至任由遼兵出城樵牧運糧。
眾將心中大惑不解,想問又不敢問。
這一天,司馬懿又在帳中鋪開棋盤,對左右說道:「今日哪個來與本帥對壘?」
結果無人答應。
這時,軍司馬陳珪忍不住問道:「都督,下官心中有一事,如哽在喉,不吐不快。
」
司馬懿伸手繼續擺布著棋子,頭也不抬地說道:「那就說出來嘛。
」
陳珪表情嚴肅,十分認真地說:「下官不明,昔日孟達反叛歸蜀,都督率大軍八部並進,火速奔襲,晝夜不停,急攻上庸。
僅十多天便攻堅拔城,生擒孟達。
現在我軍遠道征戰,不速戰速決,反而困在這裡一任秋雨淋漓,還縱賊樵牧,實不知都督是何用心。
願乞教之。
」
司馬懿大笑道:「你枉為軍司馬,競不懂兵法。
昔日孟達謀反,糧多兵少,存糧足可用一年。
我軍四倍於敵,而糧不足一月之用。
從兵力看,以四倍擊其一,可謂摧枯拉朽,穩操勝券。
從糧草看,以一月對一年,又怎能不力求速戰速決?我那時是不計一切同糧草競爭勝利呀!現在,正好反過來。
遼兵四倍於我,而糧草遠遠不及於我,加之陰雨連綿,不利攻戰,何必操之過急?我現在為他們放開一道,任由其采樵放牧,是在麻痹遼兵,給公孫淵造成我軍面對堅壘、無能為力的假象,讓其安居襄平,坐以待斃。
其實,他們出城樵牧運糧,偷偷摸摸,三五成群,也是杯水車薪,難以為繼的。
帶兵打仗,要機動靈活,因地制宜,有時用勇,有時用智,不可照貓畫虎,一概而論。
現在若貪小利而強攻,遼兵必死戰作困獸斗,我軍將遭受不必要的傷亡。
不如以逸待勞。
我觀天文,七八天就會晴了,那時城中已是饑寒交迫,此刻攻城,擒公孫淵猶如瓮中捉鱉,唾手可得了。
」
司馬懿這一席話,聽得眾將官是眉開眼笑,紛紛翹起了自己的大拇指,道:「想不到都督早已胸有成竹,穩操勝券!真乃神明之算呀!」
「這就叫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本督在京都就這樣決斷好了。
」說到這裡,司馬懿又笑了笑看了一眼陳珪。
「好啦,既然你今日讓我泄露了天機,就罰你回去催促糧草吧。
」
陳珪自感責任重大,高高興興地領完命令就走了。
接著,司馬懿又命夏侯威率兵五十,去悄悄劫來出城砍柴的十幾個敵兵,讓他們脫了濕衣服烤火。
這邊挑十幾個精幹士卒換上了敵兵衣服,扛了柴草,混進城去,藏於賈范府中,以作內應。
隨後又放了那十幾個遼兵,給他們柴米,讓他們回城。
夏侯威不解。
問:「讓他們回去,我們的弟兄豈不暴露?」
司馬懿笑道:「他們一是不敢報告,二是即使報告了,當公孫淵找到他們時,城池也已經被我軍攻破啦。
」
數日後,天空果然晴了起來,魏營中是一片歡騰,人人摩拳擦掌,要殺向襄平,只待都督一聲令下。
當夜,司馬懿步出營帳,仰觀天文。
忽見一星,其大如斗,拖著雪亮的長尾巴,自襄平城西北上方流於東南,墜於梁水。
值夜的將士看了,無不驚駭,不知是何吉凶。
司馬懿卻是一陣狂喜。
馬上回營召集眾將,說:「連陰雨終於停了,大戰既將開始。
現在你們各自回去準備,聽我的號令發動攻城。
五日之後,落星處必斬公孫淵。
」
說罷,他命夏侯威率本部人馬連夜在城北築土山一座,派八百弓弩手向城中勁射,用馬鈞製造的拋石機或向城上發石。
遣夏侯霸裝雲梯,正面攻城。
待一切準備好,司馬懿便令旗一揮,命各路人馬一齊行動。
一時間,土山上飛箭如雨,飛石如蝗,攻城的軍土睏了一個多月,也都爭著舒展筋骨,齊聲吶喊,奮力攻城,如猛虎出山。
城中遼兵久被圍困,糧草不濟,個個食不飽腹,鬥志全無。
現在,突然受到魏軍的猛烈攻擊,傷亡慘重,又人人抱怨,軍心渙散。
那些個曾被魏軍放回的軍卒鼓動軍曹伍長,甚至還要割下公孫淵的首級,獻城投降。
潛入城中的十幾個魏兵夥同賈府家人四處撒帖、吶喊,把城中鬧得天翻地覆。
這一情況令公孫淵是又驚又憂,萬般無奈之下,命相國王建、御史大夫柳甫出城到魏營求降。
可公孫淵在城中惶惶不安地等著消息,最後盼到的卻是兩顆血淋淋的人頭和一道檄文。
公孫淵大汗淋漓,立即召文武計議。
眾文武望著血淋淋的兩顆人頭,人人戰慄,沒有一個說得出話來。
公孫淵見狀,不禁仰天長嘆:「手下竟是一群無用的奴才!天絕我矣!」
當夜二更,公孫淵命人將城中一切能吃的東西都搜羅來,餵飽了一千精兵,然後打開南門,悄悄往東南而去。
起初,公孫淵見一路無人,暗自慶幸。
但到了首山下,只聽山上猛的一聲炮響,鼓角齊鳴,一支盔甲鮮明的隊伍攔住了去路,熊熊的火把映照著一位紅袍白髯的將軍。
公孫淵定睛一看,大為震驚,自己差點兒從馬上跌下來。
原來此人正是司馬懿。
司馬懿擋在面前,一左一右還站著大將牛金、司馬昭,甚是威風。
司馬懿大笑道:「本都督在此等候多時了,還不快快下馬自縛?」
公孫淵哪裡敢答?急撥轉馬頭,尋路便逃。
卻早有夏侯霸兵到,左有夏侯威,右有張虎、樂琳。
公孫淵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很快敗下陣來,他們找不到任何出路,只得繳械投降。
司馬懿望著跪在塵埃中瑟瑟發抖的公孫淵父子,鄙夷地進出幾個字:「以卵擊石,不自量力。
」
接著,司馬懿又當著在場的所有人大笑著說道:「怎樣?那日我見天星落於此處,說五日後公孫賊必於此處受戳。
今夜果然應驗了吧。
」
「大都督神機妙算!」眾將聽了齊聲歡呼。
司馬懿多次率軍對抗諸葛亮,並迫使其壯志未酬,另外他在政治手腕上也每每高人一籌,最終成為權力鬥爭中的最大贏家,他在世的時候,就為晉朝的建立鋪平了道路。
諸葛亮北伐戰役,贏了就退回漢中!
蜀漢建興五年(227)春,諸葛亮向後主劉禪上《出師表》,請兵北伐,後主允准,下討魏詔書,授諸葛亮主持討魏專命之權。三月,諸葛亮率10萬大軍,自益州(成都)出兵漢中,紮營於沔北陽平關,設丞相府,...
大軍師諸葛亮司馬懿虎嘯龍吟,臥龍冢虎之間的巔峰對決
演義中,諸葛亮六出祁山,與司馬懿在戰場上斗得不亦樂乎。然而這畢竟是小說,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在其歷次北伐過程中,與司馬懿的正面交鋒對決,僅有兩次。
諸葛亮得知司馬懿軍中來了一個老頭,仰天長嘆:我命喪於此
導讀: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了完成其一統中原的遺願,先後六次率領大軍北伐,與魏國在祁山、關中等地激戰。公元234年,諸葛亮親率數萬大軍出祁山,再次北伐。蜀國大軍一路勢如破竹,直取渭水之濱。消息傳回魏...
三國演義連環畫,姜維獻書
嚴紹唐、李鐵生繪畫,上海人美版。諸葛亮再次出師北伐,被韋醬號召守住陳倉關,無法進展。後來諸葛亮採用姜維的詐降計,引魏兵來攻,諸葛亮指揮大軍從斜谷再出祁山,和魏軍對壘。後因糧草不濟,被迫退回漢中。
三國里從沒有吃過大敗仗的鬼才,低調隱忍卻把對手逐一幹掉
魏文帝曹丕去世時,受遺詔輔政的一共四人:曹休、曹真、陳群、司馬懿。忠於曹魏的猛將謀臣多如牛毛,曹魏的統治地位如日中天。司馬懿雖是重臣,但遠未達到自成一家的勢力。曹丕年代,司馬懿漸漸從幕後走上前台...
諸葛亮五次北伐的經過和戰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公元225年,蜀漢建興三年,諸葛亮南征孟獲等少數民族凱旋歸來,平定南中,將兵士氣高漲。諸葛亮又派費禕出使東吳,蜀吳聯盟進一步加強。公元226年,魏國皇帝曹丕病死,曹睿繼位,曹睿年幼,能力比不上曹...
諸葛亮「六出祁山」寸功未立!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說法出自民間戲說,正史記載諸葛亮率軍與曹魏徵戰,前後共七次,其中只有兩次聚兵於祁山。至於某些標榜歷史的電視劇還用「六出祁山」的說吧,就不知所謂了。諸葛亮興兵北伐,趙雲、鄧芝領...
諸葛亮北伐曹魏是以卵擊石還是有機可趁?
作為《三國演義》中的「正義方」,劉備領導的蜀國團隊一直被百姓寄予著統一中國的厚望。雖然三分天下之後的贏家是魏國曹操政權,可後人從未放棄過幻想:如果諸葛亮統帥蜀軍北上伐魏成功了呢?歷史會不會被改寫...
諸葛亮北伐的經過: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
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計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
諸葛亮為何六次北伐全部失敗,真相驚人,死後司馬懿稱他天下奇才
諸葛亮接受劉備的遺命以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聯合吳國共同抗擊魏國,這是由於在夷陵之戰之後荊州的歸屬問題已經確定了,吳蜀之間的矛盾逐漸緩和,但是他們和魏國的矛盾卻逐漸加深,因此諸葛亮想要聯合吳國共同...
司馬懿對陣諸葛亮一直都做縮頭烏龜,唯一一次冒險是為了什麼?
司馬懿整部《三國演義》當中笑道最後的人,可謂真正的人生贏家。要不是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專權,孫子司馬炎篡魏建晉,或許可以和諸葛亮齊名,成為曹魏肱骨忠臣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