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佳話|蘇軾筆下的「西湖」,竟然多是城西之湖·殷嘯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歡迎閱讀上觀學習·文史
看文史佳話 品韻味人生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看到這首膾炙人口的詠西湖詩,人們自然而然就會想起宋代大文豪蘇東坡。
的確,在杭州的人文景觀與民間傳說中,留下了大量與蘇東坡有關的遺蹟:六橋煙柳的蘇堤、鮮美的東坡肉……但最為著名的,大概還數西湖了。
正是蘇東坡在杭州為官時,組織人力興修水利,疏浚西湖,才給後人留下了這一天堂美景。
如果沒有蘇東坡,很難想像今天的杭州西湖會是什麼樣的景象。
蘇東坡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是在各地為官。
有趣的是,他的足跡所到之處,往往都會有個「西湖」。
南宋詩人楊萬里曾有詩道:
三處西湖一色秋,錢塘汝潁及羅浮。
東坡原是西湖長,不到羅浮那得休。
此詩道出了蘇東坡為官所到的三處西湖——杭州(錢塘)、潁州(汝潁)、惠州(羅浮)。
其實,蘇東坡一生所到過的西湖,還不止這幾處,而且這些地方都與他的命運息息相關。
元豐二年(1079年),蘇東坡調任湖州知州。
在湖州長興縣西南,有一處西湖,又名吳越湖,相傳吳王築吳城,輦土於此,遂成湖。
而就是在湖州任上,發生了著名的「烏台詩案」。
案件的緣起是蘇東坡到任後,按照慣例給皇帝上了「謝表」。
他在這份謝表里,夾帶了一點小小的牢騷:「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子民」,婉轉表達了因不願苟同新法而遭新黨排擠的不滿。
沒想到,這幾句話觸怒了朝中的新黨,他們以蘇東坡上表中「譏諷朝廷,妄自尊大」為名,參奏蘇東坡借賦詩誹謗新法,請求朝廷對他嚴加處置。
宋神宗命御史台選派官員專程赴湖州,將蘇東坡押解來京,關進了御史台(俗稱「烏台」)的大牢。
審理此案的御史們指控蘇東坡「謗訕朝廷」、「指斥乘輿、包藏禍心」,將案件移送大理寺,判處蘇東坡「徒二年」。
但由於大臣們對此案判決的意見不一,最終宋神宗下詔,將蘇東坡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元豐七年(1084年),蘇東坡離開黃州,被任命為汝州(今河南臨汝)知州。
汝州城西有西湖,一名龍塘坡,其水四時不竭。
但蘇東坡在赴任途中,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幼兒不幸夭折。
喪子之痛,再加路費已盡,蘇東坡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得到朝廷批准。
當他準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宋哲宗即位後,高太后執政,蘇東坡得到重用,被任命為翰林學士知制誥。
但他因秉性耿直,又為執政的舊黨所不容。
元祐六年(1091年),他再度被外放,擔任潁州(今安徽阜陽)知州。
潁州城西北也有一西湖,長十里,廣二里,景象極佳,蘇東坡常飲宴於此,留下了許多題詠。
他曾在詩中將潁州西湖媲美杭州西湖,「大千起滅一塵里,未覺杭潁誰雌雄」。
蘇東坡所到過的西湖,一般都是因湖在城西而得名,但也有一些西湖,卻是因蘇東坡而得名的,惠州西湖就是如此。
高太后去世後,新黨再度執政,紹聖元年(1094年),蘇東坡被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
蘇東坡攜妾王朝雲、子蘇過在此地居住了三年。
惠州城西也有一湖,據說原名為豐湖,蘇東坡見這裡的湖光山色堪比杭州,又因湖的位置在惠州城西,於是改豐湖為西湖。
在這裡,留下了朝雲墓、六如亭以及他助款修築的蘇堤、西新橋、東新橋等遺蹟。
而那首著名的「滿林煙月到西湖」,正是吟詠於此:
夕陽飛絮亂平蕪,萬里春前一酒壺。
鐵化雙魚沉遠素,劍分二嶺隔中區。
花曾識面香仍好,鳥不知名聲自呼。
夢想平生消未盡,滿林煙月到西湖。
宋徽宗即位後,蘇東坡被移居廉州(今廣東合浦)。
廉州城西亦有一西湖,蘇東坡曾在那裡留下了「西湖平,狀元生」之語。
此外,還有一處西湖,也是因蘇東坡而得名的,那就是雷州西湖。
紹聖四年(1097年),蘇東坡由惠州再貶儋州,途經雷州,與被貶雷州的胞弟蘇轍相逢,雷州城西有一羅湖,兄弟二人同寓湖上,泛月湖中,流連忘返。
後來雷州人也因此將羅湖改為「西湖」了。
當然,在蘇東坡一生所到過的西湖中,最有名的,無疑是杭州西湖了。
熙寧四年(1071年),蘇東坡因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迫離開京城汴梁,到杭州擔任通判,這是他一生中所到的第一個西湖,從此便與西湖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杭州通判任上,蘇東坡留下了著名的描寫西湖景色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蘇東坡在杭州的三年時間裡,公事之餘,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間,寄情吟詠於詩酒之中,游遍了杭州的各處名勝,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
著名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就是在此期間寫作的。
可見蘇東坡第一次到杭州,西湖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短短三年,顯然無法滿足蘇東坡對西湖的眷戀之情,三年任期一到,蘇東坡必須離開杭州;而一地不得再度為官的規矩,留給蘇東坡的,只能是對西湖無盡的思念和深深的遺憾。
然而,蘇東坡是幸運的,西湖也是幸運的。
陰差陽錯,在闊別16年之後,蘇東坡於元祐四年(1089年)以龍圖閣學士出知杭州,再次來到杭州擔任地方官。
這對蘇東坡來說,是一件幸事;而對杭州來說,更是一件幸事。
當蘇東坡再度抵杭時,發現他日夜思念的西湖,由於疏於治理,已是荒草叢生,湖水乾涸,到處是淤泥,水光瀲灩已無處尋找,山色空濛也非復往昔。
面對西湖的一片衰敗景象,蘇東坡再也沒有了閒情逸緻,他下決心疏浚西湖,恢復往日的秀麗風光。
然而,真要組織人力疏浚西湖,卻又面臨許多難題。
首先,治理西湖需要大筆資金,從何而來?朝廷雖然批准了他疏浚西湖的請求,但只給了他100張「度牒」(僧人出家的身份憑證)作為經費。
蘇東坡利用這100張度牒,賣了一萬七千貫錢,加上救荒的餘款一萬貫錢,用以工代賑的方式,展開大規模的治理西湖工程。
經費問題解決了,另一個更大的難題又來了:那些疏浚出來的大量淤泥,如何處理呢?別看蘇東坡是一介書生,真的干起事來,卻是一個實幹家。
他通過對西湖及周邊環境的細緻考察,巧妙地變廢為寶。
從湖底挖出的一部分淤泥,被用作農田基肥,使得原來的沼澤地變成了肥沃的農田。
然後募集社會閒散人員和外地農民前來耕作這些田地,不僅使得這些平日偷雞摸狗的遊民,變成安分守己的良民,而且田地的稅賦,又可充實治湖的費用;而另一部分淤泥,則被堆積建起了一條貫通西湖南北的長堤,並在堤上造了六座橋,種下各色花草樹木。
春暖花開時節,桃紅映日,垂楊拂堤,不僅讓湖水變成活水,還為西湖增添了美麗的景色,方便行人通行。
這條堤被杭州人命名為「蘇公堤」,這六座橋則是著名的蘇堤六橋。
蘇東坡有詩道:「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山通。
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捲蒼雲空!」而對於疏浚西湖,蘇東坡也寫下了《開西湖》詩,真實記錄了這一工程:
偉人謀議不求多,事定紛紜自唯阿。
盡放龜魚還綠凈,肯容蕭葦障前坡。
一朝美事誰能繼,百尺蒼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當亦喜,月明時下浴金波。
西湖治理好了,蘇東坡的任期也到了。
他帶著無盡的留戀,再度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杭州,告別了心愛的西湖。
此後,他再未到過杭州,也無緣再游西湖。
但杭州人民永遠記住了他,西湖也深深刻下了他不朽的身影……
蘇東坡的一生,也真的是與西湖有緣。
與蘇東坡同時的詩人秦覯(秦觀之弟)作詩讚嘆蘇東坡的西湖奇緣:
十里薰風菡萏初,我公所至有西湖。
欲將公事湖中了,見說官閒事亦無。
(您亦可閱讀4月12日解放日報《思想周刊·文史版》,關注本文報紙版本)
作者為上海社科院研究員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欄目主編:王多 編輯:嚴曉蓉
題圖來源:網絡
蘇軾在當時到底有多牛?
假如你百度蘇軾的話會得到,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
三起三落:被貶謫的蘇東坡為何能東山再起?
大文豪蘇東坡的仕途相當不順,特別是在烏台文字獄冤案後,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讓他十分鬱悶。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