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用」哪兩個字」讓曹操老部下在他叛變時選擇按兵不動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司馬懿是曹魏四朝重臣,韜光養晦,利用裝病而忽悠曹爽降低警惕性,終於在公元249年,發動「高平陵政變」,帶領叛軍封鎖洛陽城,並以太后名義逼迫大將軍曹爽交出兵權。

政變不久後,司馬懿誅殺曹爽,滅其三族,從此執掌了曹魏的軍政大權。

司馬懿政變殺曹爽奪權,曹氏宗親為什麼不反抗?為何曹操當年的老部下,也基本上都坐視不管呢?那麼,這其中究竟有什麼內幕呢?

249年正月初六,曹魏皇帝曹芳(曹操重孫),在大將軍曹爽,以及他兄弟和親信的陪同之下,遠離都城洛陽,去高平陵掃墳,一路游山戲水。

然而,他們剛離開洛陽,司馬懿就發動政變了!這就是史上赫赫有名的高平陵之變!

這一天,曹芳等人剛離開洛陽,司馬懿就召集了3000死士,以太后的名義,強行關閉各個城門。

隨後,迅速占領武庫,接管曹爽軍營大權。

總之,完全掌控了洛陽!此後,司馬懿向曹芳奏報曹爽之罪!

接到消息的曹爽,瞬間就懵了。

本來,作為大將軍,節制天下兵馬,即便遭遇這種政變,他也有足夠的籌碼翻盤。

但曹爽太傻太天真,不懂政治鬥爭的殘酷,決定放下武器投降。

當然,曹爽的投降,也讓高平陵之變得到了「和平解決」。

司馬懿嘴上說大家和平解決問題,實際上司馬懿控制局勢之後,很快曹爽等人就被全部處死,誅滅三族!在這其中,被處死的還有很多曹魏宗室,經過一場血洗,曹魏勢力基本蕩然無存,一點翻盤機會都沒有了。

這時,就出現了一個疑問,即:司馬懿政變之時,為何曹操老部下基本上都坐視不管呢?政變之時,離曹操去世已有29年,老部下雖說不多,但還有不少,比如高柔、王觀、蔣濟、王凌、郭淮等!他們之所以按兵不動,關鍵只有兩個字:利益!這裡的利益,有兩層含義:(1)曹爽掌權之後,任人唯親,導致曹操老部下反而不得重用,(2)士族利益。

在高平陵之變以前,這些曹操老部下,基本上沒有得到重用的,全部都被曹爽親信排擠在一邊。

所以,對於曹爽,大家肯定意見很多,司馬懿發動政變之時,很多人甚至都支持司馬懿。

司馬懿一發動政變,曹軍大營的軍權、禁軍的軍權,全是曹操老部下奪取的。

甚至於,太尉蔣濟充當司馬懿的說客,寫信給曹爽,讓他放下武器,舉手投降,司馬懿保證不殺他。

結果曹爽上當了。

何謂士族利益呢?這裡有一個關鍵,即:曹操執政期間,大量提拔寒門子弟,走的是一條法家寒族路線,法家思線與寒門庶族!顯然,曹操支持寒門,就必然會損害士族的利益。

所以,曹魏執政期間,士族在官場上,無法掌握官場資源,在經濟利益上,也受到損害。

而司馬懿代表的是東漢重要的士族利益。

所以,這一次政變也可以看成士族的反撲。

曹操很多老部下,要麼以前是士族,要麼如今成了士族。

閒話一句,司馬懿代表士族利益,那麼就要給士族好處。

所以,大家就可以看到,在晉朝時期,士族生活的非常瀟洒,大家族實力很強,甚至可以決定皇帝廢立。

曹操時代的「唯才是舉」政策,徹底被廢除,寒門出不了頭了。

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發動政變之後,除了大司農桓范之外,其他人要麼按兵不動,要麼和司馬懿一條心。

總之,曹爽和曹芳被拋棄了。

更為可悲的是,曹爽是第三代曹家軍領袖人物,除了曹爽之外,曹氏後代之中,再無傑出之輩,曹爽不是司馬懿對手,被誘騙回去之後,很快被殺。

曹爽一死,曹氏宗親之中,再無領袖人物,與曹氏關係最好的夏侯家族,除了夏侯玄和夏侯霸之外,其他基本上也沒啥影響力。

夏侯玄很快被召回京城軟禁,夏侯霸則叛逃蜀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終為自己做嫁衣,歷史上兩次最成功的政變

司馬懿的高平陵之變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睿。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

司馬懿與曹魏政權究竟是什麼關係?

「煮酒論英雄,話談三國。「6月22日起,《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將在江蘇衛視、安徽衛視、優酷視頻播出!作為曹魏時期的重臣與晉王朝的締造者,司馬懿是斷代史和各種專門史無法迴避的人物。但關於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