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了各名族融合的功臣,幼麟姜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姜維,公元202年至264年,三國末期蜀漢著名將領,他還是諸葛亮指定接班人。
這個身份的含金量還是可以的吧。
姜維12歲時候他的父親姜囧戰死,姜囧這個名字就起的不好,於是姜維憤而從軍。
這一年是214年。
在這一年中發生了許多事情,孫權大敗曹魏將領張遼,劉備入主宜州,曹操謀主荀攸去世。
而姜維這個時候才是曹魏大軍當中的中郎,天水郡參軍。
公元228年,諸葛亮兵出祁山,當時姜維,馬遵等人在天水一帶巡查。
當地百姓聽說了,紛紛響應。
這個百姓響應我覺得有待商籌,因為得民心者得天下,蜀軍這麼受百姓愛戴,怎麼會北伐失利呢?這裡是個疑問,讀者如果知道的話可以相互交流下。
馬遵懷疑姜維背叛曹魏,於是就撇下姜維逃跑了。
這裡也是有疑問的,為什麼?為什麼會懷疑姜維呢?三國志中完全沒有說呀,姜維覺得憋屈,一路追趕,非要馬遵把事情說清楚。
但是追不上,馬遵跑的太快了。
不得已回天水城,但是人家不給開門,這明擺著是欺負人呀,姜維又到了冀縣,冀縣還不放姜維等人進城。
這個時候諸葛亮大軍已經到了,沒有辦法,姜維投降了諸葛亮。
進行下大膽的猜測,天水郡的高層官員排擠姜維,如果說原因的話應該是樹大招風吧。
當然了,姜維被魏國同僚拋棄投降了蜀國。
有道是是金子哪裡都會發光的,姜維的才幹很快被諸葛亮發現了,封姜維為倉曹掾,主管倉谷事情。
甚至又加封了他征西大將軍,派給了他五六千的士兵,這個待遇連魏延都是沒有的。
要知道姜維準確的說是曹魏降將,成分就不好,諸葛亮給了他這樣的權柄,由此可見對於姜維是相當的看重並且認可的。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姜維是羌族人,這個身份和諸葛亮推行的「和狄夷」不謀而合,加強了和各民族的聯繫。
對諸葛亮最忠心的將領,至死都在執行諸葛亮的計劃,不是趙雲!
導讀:在亂世三國時期,諸葛亮不僅智謀超群,個人魅力相當強大,幾乎與曹操有的一拼。剛得到諸葛亮時,劉備立馬被他的才華所征服,對關羽和張飛兩兄弟說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常山趙子龍,蜀漢五...
解析姜維哪裡人 姜維詐降避禍是什麼事情
姜維是誰姜維是誰?看過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朋友應該都不陌生,姜維(公元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漢族人。三國時期的蜀漢名將,軍工官銜達到大將軍。死後追封為「開明王。」關於姜維的背景會...
曹魏天水有一小官,一直未受重用,後來轉投劉備,名氣比太守還大
蜀漢時期,姜維也算是一個名門世家。姜維父親是魏國的官員,當時為了鎮壓羌、戎兩族的叛變挺身而出,不幸戰死沙場。魏國國君非常感動,為了表彰姜家,於是就賜了他的兒子也就是姜維,中郎的職務。但是這樣一個...
作為諸葛亮第一傳人,為何他與諸葛亮差那麼多!
【導讀】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五趙六張飛,七許八黃九姜維。在三國蜀漢時期,大將軍姜維排行第九,有人可能會疑惑,姜維是諸葛亮的親傳之人,為何二人回差這麼多?
三國頂級戰將,戰鬥力不輸趙雲,為報諸葛亮恩情,選擇殺身成仁
導讀:公元228年,諸葛亮親率大軍北伐曹魏,目的相當明確,就是為了劉備匡扶漢室之遺願。此時蜀軍氣勢高昂,諸葛亮用計準備拿下天水郡,該郡太后馬遵得知蜀漢大軍到來,又聽說其他地方都已投降,幾乎差點嚇...
為什麼原本是魏國人的姜維,在投降後比劉禪更想要復國呢?
姜維原本是魏國人,父親是魏國天水郡功曹,戰死沙場後,姜維接替他的官職並升任天水郡參軍。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姜維投降了蜀漢,之後一直在蜀漢任職。劉禪投降鄧艾大軍後,姜維仍然想要通過策反鍾會來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