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耗死三代君主,三個託孤大臣,終成司馬家霸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懿之才是「善謀而不善斷」,很有謀略,但其他能力都不突出。

治世能力還行,但比不過荀彧;軍事能力在三國時期也就算中流,曹真的軍事能力都在他之上;政治能力更是低的很,跟曹操相比連渣都不如。

司馬懿最大的優點是身體倍棒,活活耗死了曹魏三代君主,三個託孤大臣。

起初司馬懿裝病躲避曹操徵兆,但曹操放出話來「不幫我做事,就殺了算了」,司馬懿立刻找了藉口答應徵兆。

對自己起了殺心,並有能力隨時殺自己的曹操,司馬懿那是怕到的骨子裡,平時做事小心謹慎,對曹操極盡阿諛奉承。

然而曹操還是發現司馬懿有不臣之心,有害主之能,第二次對司馬懿起了殺心。

司馬懿交好曹丕,助曹丕得到世子之位,在曹丕的屁護下,最終還是躲過了曹操的斬殺。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這年司馬懿41歲,懸在他頭上的這把刀終於去了。

曹丕登記後對司馬懿很是重用,一個有道明君,一個治事能臣,兩人倒是相得益彰,如果曹丕能多活幾年,也就沒有後面的故事了。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病逝,47歲的司馬懿送走了第二位君主。

曹丕的兒子曹叡登基,司馬懿、陳群、曹真、曹休為輔政大臣。

軍事上曹真、曹休控制軍隊,司馬懿隨可領軍,但沒有軍隊的控制權。

政事上陳群制衡司馬懿,曹叡雖人很看重司馬懿的才幹,但更傾向於曹真、曹休一派,司馬懿受到無形的打壓。

曹休官至大司馬,太和二年(228年)在魏吳石亭之戰中大敗,不久病逝。

曹真兩次擊退諸葛亮的北伐軍,太和四年(230年)代曹休為大司馬,次年病逝。

陳群官至司空、錄尚書事,青龍四年(237年)病逝。

前後兩任大司馬、一任司空先後去世,曹叡只能起用司馬懿,司馬懿逐漸掌握了曹魏的軍政大權。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享年35歲,曹魏集團剩下的唯一一個能制衡司馬懿的人也走了。

年僅8歲的齊王曹芳即位,為了制衡司馬懿,曹真之子,大將軍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佐幼主。

曹爽這個人志大才疏,但曹氏家族為制衡司馬懿只得聽其號令。

曹爽起居自比皇帝,
任用私人,專權亂政,,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國內虛耗死傷慘重,居然還將曹丕的皇后郭太后遷往永寧宮軟禁。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曹爽以謀逆罪,在朝議後被族誅。

終於司馬懿在耗死三位君主,三位託孤大臣,並誅殺曹爽後,獨攬了曹魏軍政大權。

嘉平三年(251年),73歲的司馬懿去世,其子司馬師、司馬昭先後獨攬曹魏軍政大權,咸熙二年(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登基稱帝,國號晉。

註:曹休、曹真、曹操三人沒有血緣關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司馬懿善於隱忍,最後奪取曹魏江山

三國鼎立,最後政歸司馬氏。司馬懿功莫大焉?司馬懿經歷曹氏四代人,從曹操,曹丕,曹叡到曹芳。一路走來,司馬懿小心翼翼。即便到死,他沒對兒子發篡魏的指令。事實上曹魏軍政大權已完全旁落司馬氏家族之手。

曹魏亡國之因,論及根源,或許還在曹操這裡

曹魏亡國原因自然很多,若論及根源,或許還在曹操這裡。曹操崩於洛陽後,魏國出了點內亂。曹丕還是很有手段的,安撫宗親士族,妥善處理彰、植,鎮壓了一些小的反叛,穩住了局勢和王位。曹丕在那篇文采斐然而又...

司馬懿其實並沒有什麼本領,僅靠長壽而已

都說司馬懿是因為謀略過人,而取得曹魏天下,我看則不然。司馬懿若不是因為長壽,他想篡權簡直是痴人說夢,只能用幸運二字來形容司馬懿。司馬懿啥都不靠,就靠活的長,生生的熬死了一群人。曹操的子孫不知是不...

曹操防備司馬懿,為什麼曹丕不防備司馬懿?

曹操作為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一生雄才大略,橫掃群雄,統一北方,曹操以獨特的眼光,任用了一大批人才,這也是他能做一番大事的重要原因。曹操對司馬懿有戒心,曾想殺掉司馬懿,但因為曹丕和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