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不殺掉司馬懿?留下如此心腹大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懿聰明過人,老謀深算,憑藉耐力,隱忍幾十年,最終發動政變,篡奪了曹魏大權,曹氏天下盡屬司馬氏。

曹操作為一代人傑,掃平群雄,統一北方,有雄才大略,之前也看出司馬懿非人臣,為什麼不殺掉司馬懿,留下如此心腹大患呢?

司馬懿在小時候,就表現的非常奇特,南陽太守同郡楊俊善於相面,看見司馬懿,就認為司馬懿是個很有才的人,曹操的謀士崔琰和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關係很好,崔琰對司馬朗說,你弟弟很聰明,是個人才,你比不上你弟弟。

《晉書 宣帝紀》記載:南陽太守同郡楊俊名知人,見帝,未弱冠,以為非常之器。

尚書清河崔琰與帝兄朗善,亦謂朗曰:「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

曹操當時空的時候,聽說司馬懿很有才之後,就徵召司馬懿為其所用,司馬懿看到漢室衰微,不想為曹操效力,就推辭說自己有病,不能起來。

曹操不信,便暗中派人去察看,司馬懿躺在床上,一動不動。

曹操就相信了。

曹操當了丞相,再次徵召司馬懿出來當官,而且下了狠話,說,如果不出來,就抓起來。

司馬懿害怕了,於是就出來當官了。

當什麼官呢?文學掾,掾在古代為副官佐或官署屬員的通稱,三公等高位者皆可辟召掾屬。

《晉書 宣帝紀》記載:魏武帝為司空,聞而辟之。

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辭以風痹,不能起居。

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堅臥不動。

及魏武為丞相,又闢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復盤桓,便收之。

」帝懼而就職。

曹操讓司馬懿跟太子在一起,也就是曹丕,後來的魏文帝。

《晉書 宣帝紀》記載:使與太子游處,遷黃門侍郎,轉議郎、丞相東曹屬,尋轉主簿。

主簿是各級主官屬下掌管文書的佐吏,雖然官職不大,但是,位置很重要,得到了很好的鍛鍊,相當於鍍金。

曹操曾發現司馬懿不是一般人,想除掉他,因為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什麼叫狼顧呢?就是狼回頭,身子不動,能轉過頭去。

曹操為此還專門找司馬懿出來驗證,果然如此,司馬懿面向後背,而身子不動。

曹操還夢見三匹馬在同一個馬槽里吃草料,非常厭惡司馬懿,認為司馬懿日後必然干預曹家的事。

《晉書 宣帝紀》記載:帝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

欲驗之。

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

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

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雖然曹操想除掉司馬懿,但是,因為司馬懿和太子曹丕關係比較好,曹丕每次都出來為司馬懿說好話,所以,曹操就放過了司馬懿。

《晉書 宣帝紀》記載: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帝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又因為司馬懿勤於職守,表現的比較好,連餵牲畜的草,割草牧馬的事都要親自查看,曹操才稍微放心了一些。

但是,正史因為曹丕為司馬懿說情,導致後來曹家大禍臨頭。

司馬懿後來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及其黨羽三族,凡是曹家的擁護者,全部殺光,最終篡奪大權,控制了朝政,為司馬昭之子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司馬炎稱帝建立晉朝打下了基礎。

最終,曹操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天下,被司馬懿及其後人攫取,令人遺憾。

如果曹操早先一刀把司馬懿咔嚓了,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這該死的曹丕,你替司馬懿說什麼情啊?真是個二百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真實三國中,司馬懿的智商到底多高?

司馬懿是個有本事的人,史書說他「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而且出自名門,祖父和父親都是當時的大官。司馬懿本人博古通今,學問很大,但他對於當時大漢的實際掌權者曹操並不感冒,他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