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黃袍加身的真相:一切都是柴榮有意相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但凡改朝換代,總是免不了群雄逐鹿、血雨腥風,不打個幾十年很難分出勝負,唯獨趙匡胤建立宋朝是個例外,輕描淡寫,水到渠成。
表面上看,趙匡胤的皇位來得極富戲劇性,好像是天上掉下的餡餅。
如果深入思考一下,你就會發現,這一切都是柴榮有意相讓的結果。
這絕不是故作驚人之語,而是有跡可循。
那麼,柴榮為何要將皇位拱手相讓呢?我們不妨先走進柴榮的內心世界,了解他的所思所想。
柴榮是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的侄子,因見其謹慎篤厚收為養子。
早年間,柴榮在江陵販賣茶葉,耳聞目睹民生疾苦,對社會的弊病有著深刻的認識。
史書記載,柴榮「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絕不是那種貪戀權勢的名利之徒,對改造社會現實懷有遠大理想。
三十三歲那年,柴榮繼位為帝,他雄心勃勃,決心干出一番大事業,立下「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的誓言。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第一個十年,柴榮致力於統一天下,南征北戰,向西打下西蜀,向南三次討伐南唐,每次出兵都卓有成效。
然而,僅僅過了五年,在第三次南征南唐時,柴榮忽然病倒了。
回到京師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除張永德殿前都點檢的職務,升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舉動,張永德是郭威的女婿,柴榮的妹夫。
按理說,如果是病中託孤,張永德遠比趙匡胤更為可靠,如此安排豈不是引狼入室?
其實,這就是柴榮的故意安排。
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兒子尚未成年,晚唐五代的政權更替如走馬燈,一旦他駕崩,後周的江山必然要改名換姓。
與其被人趕下皇位,不如自己主動讓賢。
讓給誰呢?柴榮絕非泛泛之輩,他看得出趙匡胤的才能在張永德之上,只有趙匡胤才能真正一統天下。
柴榮親眼目睹過五代的戰亂和百姓的苦難,在內心深處,他是渴望天下太平的,他不希望為了自己家族的權力,而去製造一個混亂的局面。
所以,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果斷的放棄了江山,送了趙匡胤一程。
對於柴榮的這份大仁大義,趙匡胤是心知肚明的。
即位後,趙匡胤對柴氏極為優待,臨終之時的三條遺訓第一條就是「保全柴氏子孫」。
不僅保全柴氏子孫,趙匡胤也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將治國理政放在第一位。
冥冥之中,他是在幫柴榮完成「太平天下」的終極夢想。
在中國歷史上,皇位的爭奪歷來血腥無比,但在柴榮和趙匡胤之間,卻是大愛情懷的前後接力,攜手終結了五代亂世,堪稱千古帝王典範。
趙匡胤出生時赤光照滿屋子奇異的香味一晚未散
五代以降,亂世紛擾,忽而興,忽而亡。五季十三君,一古腦兒加起來,只不過四五十年。獨北南兩宋共傳十八主,享國三百二十年,比西東兩漢僅短數十年,比李氏大唐卻長數十年。其中,除了天意之外,便是大宋開國...
皇帝發現一塊三尺木牌上寫五個字,大驚:快給駙馬換官!江山易主
要說世上什麼工作最好,有些人頓時會想起皇帝這個職業,威風凜凜、高高在上、一呼萬應,要什麼有什麼,當然最重要的是還能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不過這些都是表面的風光,背後的辛苦不為人知,最辛苦的,當然...
皇帝:這些叛軍可惡,除主將外全殺!大將:錯,弄反了,殺主將!
要說世上什麼工作最好,有些人頓時會想起皇帝這個職業,威風凜凜、高高在上、一呼萬應,要什麼有什麼,當然最重要的是還能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不過這些都是表面的風光,背後的辛苦不為人知,最辛苦的,當然...
他從從軍到坐上龍椅只用了十二年
表面上看,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輕而易舉,事實上,他通向權力之峰的路絕非一蹴而就。我們且來看看趙匡胤早年的奮鬥史。公元927年,宋太祖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當時是五代中的後唐時代。他的曾祖父、祖父...
被後世稱為五代時期第一明君是誰,他的江山又是怎麼被別人奪走的
他被譽為「五代時期第一明君」,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可能沒有以後的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也就沒有了大宋朝,他就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周世宗柴榮,柴榮在位期間,整軍...
五代第一明君,若非英年早逝,何來趙匡胤篡位建宋
安史之亂使大唐由盛轉衰的一個重要標誌,自此唐朝一直面臨著藩鎮割據的危局,再加上中央宦官掌權,皇權的統治力越來越弱。晚唐黃巢起義更是使大唐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隨著最後一任皇帝的死亡,歷史進入了五代...
此人是趙匡胤的上司 若非死得早 定能踏平契丹 收復燕雲十六州
五代十國的後周,有位皇帝叫柴榮,被史學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這樣的評價對於柴榮來說確實實至名歸,因為他的一生都用在了治理國家上面,勤勞愛民,努力發展國家,使得後周的國力大大增強,成為五代十國裡...
套路真深!原來陳橋兵變只是過場,趙匡胤才是周世宗的皇位繼承人
如果要說歷史上最平靜的改朝換代的話宋朝的建立絕對是第一,宋朝的出現似乎沒有任何徵兆,沒有任何動靜,只是趙匡胤帶著兵馬到陳橋驛中溜達了一下回來便成了皇帝。那麼趙匡胤為什麼能夠這麼容易地登上皇帝寶座...